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铸造车间熔炼炉火灾 爆炸 事故 现场处置方案
2025-09-27 21:52:58 责编:小OO
文档
XXXXXXXXXXXXXXXX企业标准

铸造车间熔炼炉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前    言

为规范和加强XXXXXXXXXXXX有限公司(SSF)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导各车间、部门结合实际制订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企业应对和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司和员工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公司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标准有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提出。

本标准有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归口。

本标准有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制定修改确认更改编制

或更改

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
编制方式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履历表

1.事故特征

1.1 事故类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熔炼炉漏炉、搭棚后铁水外泄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场所为铸造车间熔炼炉。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在各季节均有可能发生,夏季由于气温原因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

1.4事故可能发生前兆

(1)存在违章操作,炉料加入过满铁水逸出,炉壁损耗过大导致熔穿,铁水飞溅引燃可燃物,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2)烟气的味道,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烟气出现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3)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

2.应急自救组织与职责

2.1 应急自救小组

现场应急自救小组,由现场负责人、班组长和现场工作人员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现场无负责人或班组长,则结合现场员工情况而定。

2.2应急小组职责

(1)发现事故,在现场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开展自救;

(2)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事故情况;

(3)应急小组成员应按现场处置措施进行处理。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报告给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非工作时间内,发现火灾爆炸的第一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对事故作出判断,明确事故预警、应急响应级别,同时按预定方案展开行动,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当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应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级别,即:由单位负责人报请高新区应急救援中心启动级应急预案。

明火已被扑灭,并且确定暂无其它隐患情况下,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后期处置等工作。

3.2场应急处置措施

(1)若火焰较小,应尽快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或型砂盖住火苗。

(2)应急救援小组立刻组织人员疏散,在集合点集合后,清点集合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3)应急救援小组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后赶赴现场,占领上风或侧风位置进行扑救。

(4)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报告机关,维持现场秩序。

(5)医疗救护小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护送至医院诊治,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将其转移至安全地点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

(6)火灾扑灭后,警戒治安小组须派人监护现场,防止复燃发生。

3.3 事故报告

上报内容包括:发生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及人员名单见综合预案附件一、二、三。

4 注意事项

4.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进入火灾现场的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各种防护器具,不得穿着化纤内衣物,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防护器具应佩戴正确,切不可因干、热感觉私自取下防护器具;佩戴防护器具撤离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严禁狂奔和取下面具或通过面具讲话。

4.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应正确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不得冒险和蛮干,在抢险过程中使用过的工具应集中进行洗消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中毒事故。

4.3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在自救或互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同时要采取防止现场条件恶化和保障抢险人员的安全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衍生事故的发生,避免自救和互救的不协调;

(2)在火场中或在有烟的室内行走,应尽量低身弯腰降低高度,防止窒息;

(3)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尽量先把身上着火的衣帽脱掉,如果来不及脱衣,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周围无水源时,应用手边的材料灭火,防止火势扩散,自救时切忌乱跑,不要用手扑打火焰,以免引起面部、呼吸道和双手烧伤。

4.4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做好现场保护、人员清点等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4.5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要注意观察风向、地形,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着火点,在若无法有效控制火势,抢险人员需立刻撤离现场等待外部专业救援机构处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