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农业生产机械化
2025-09-27 22:00:54 责编:小OO
文档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机械化:用机器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2.复种指数:一块地上一年种几季(几熟)作物的表示,一年种两季作物,复种指数200%。

3.分段作业法:进行农业作业时,第一项作业结束后,才进行第二项作业的方法。需要的机组和操作员少,但时效性不强。

4.保护性耕作:针对旱区缺水少雨提出的耕作体系。它把大量秸杆残茬覆盖地表,并将耕作减少到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从而降低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蒸发,并使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5.套作:在上茬作物收获前,在作物行间套种下茬作物,上下茬作物有一段共生期的种植方法。

6.垄作:进行农业作业时,第一项作业结束后,才进行第二项作业的方法。需要的机组和操作员少,但时效性不强。

7.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各环节中,使用机械作业的劳动量与总的作业劳动量之比。

8.机组:农机作业中由动力机械、传动机构和作业机械构成的一个基本作业单位。

9.雨养农业:旱地农业中的旱作农业,即主要靠天然降水来进行的农业生产的农业。

10.田间管理专用道:主提高田间管理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在田间专门预留的供拖拉机组在喷洒除草剂、杀虫剂、施追肥时行驶的专用车道。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实行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因为农业机械作业可以:1)开垦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2)提高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3)提高复种指数;4)抢农时;5)提高播种质量;6)推广应用高新技术;7)减少粮食收后损失。

2.评价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指标有哪些?

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的指标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等。

3.农机的作业固定成本包括哪些项目?

农机作业的固定成本是指与机械作业量无关而按年计算总费用然后分摊的费用,包括:年折旧费、固定占用资金利息、管理费。

4.我国有哪些抗旱耕方法?

我国典型的抗旱耕作方法有:1)东北地区使用的垄作法;2)西北地区使用的沟播法;3)山西使用的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4)甘肃西部使用的沙田法;5)黑龙江、辽宁、宁夏使用的深松法;6)覆盖抗旱耕作法;7)黄土高原区的西南地区使用的梯田法。

5.简述保护性耕作的内容和机具特点。

保护性耕作与铧式犁的全面翻转土壤不同,它把大量秸杆残茬覆盖地表,并将耕作减少到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从而降低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蒸发,同时使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保护性耕作机具分为专用机具和通用机具两类。专用机具种类不多,但机具的结构和性能比传统机具复杂、要求高;通用机具主要是传统耕作机具,保护性耕作也可以使用。

6.简述我国华北平原套作机械化的特点。

套作机械化的难点在于套种和套收。目前,我国华北地区还没有全部机械化的套作生产体系,基本上是夏季的套种套收用人畜力,秋季的单收单种、耕整地用机器的半机械化生产体系。

7.拖拉机是如何联接和操纵农具的?

拖拉机机组通过牵引、悬挂或与农具组成一个整体的方式来实现对农具的联接和操纵。牵引式机组的作业机具与拖拉机或联接器构成一点铰接,农具本身具有的行走装置;悬挂式机组通过悬挂机构把拖拉机与作业机具构成三点或两点铰接,运输状态时,作业机具的重力全部由拖拉机承担。驱动型作业机具中,拖拉机通过动力输出轴驱动作业机具。

8.投入产出率是不是衡量机械化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指标?为什么?

投入产出率是评价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重要的经济指标,投入主要是指农业机械与有关设施的投入,产出为增产、提高产品品质或降低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回报率,但采用农业机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如提高效率、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节省活劳动消耗、节省材料消耗、减少新产品损失、改善劳动条件等。因此,不是最主要指标。

9.田间机械化作业工艺包括哪些内容?

田间作业工艺主要包括土壤耕作(深耕、深松、旋耕、耙地、平地、);播种或栽植;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喷药、灌溉、排水);收获和农田运输。

10.我国有哪些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

我国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有:1)北方旱地一年一熟机械化生产体系;2)华北灌溉地一年两熟间套作机械化生产体系;3)华北灌溉地一年两熟平作机械化生产体系;4)华北灌溉地两年三熟机械化生产体系;5)南方水稻—小麦一年两熟机械化生产体系;6)南方水稻—小麦一年多熟机械化生产体系;7)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体系。

三、论述题:

1、农业生产机械化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大部分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关。如土地资源存在耕地减少和退化的问题;水资源存在资源少和污染的问题;非再生能源则面临石油的消耗;社会经济方面则存在农业产投比、农民收入低和社会支持力不足的问题;生态环境方面则存在沙尘暴、空气污染、废弃物堆积污染和河流浑浊泛滥等问题,无不直接或间接与机械化有关。

事实上,资源与环境的恶化,也是在推行了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后,才更加严重起来,如水土流失、土壤压实等。另一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又只有通过工程的措施、机械化的措施才能实现。

农业机械化是一项既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的的技术。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机械化技术?如何运用?这就给农业机械化工作者提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即在农业机械化试验研究、选型应用中必须坚持既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注意增加产量,忽视生态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2、简述北京郊区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演变历程。说明每次转变发生的原因和主要效果。

北京郊区属冬麦夏玉米区,历史上为一年一熟,种植旱地小麦或玉米高粱,产量低,公顷产量仅1500多kg,20世纪50年代主要推广新式畜力农具,恢复生产;60年代大力发展排灌,解决了春旱夏涝,把旱地小麦改为水浇麦,成倍提高了产量。70年代开始在解决了排灌的基础上搞二年三熟和一年两熟套作,大力发展三夏三秋作业机具,如小型割晒机、播种机,缓解劳力紧张状况,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生产力,每公顷产量提高到6750kg;80年代大约花了10年的时间,实现了以三夏联合收获机收小麦、免耕播玉米和喷灌为中心的一年两熟平作基本机械化,使粮食产量又上一个台阶,达到每公顷10t左右,每公顷劳动消耗降低,劳均产量也大幅度增加。90年代又开始以自走式玉米摘穗机收玉米和大型压轮式播种机播小麦为核心的一年两熟平作高水平机械化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15t/hm2的产量。

40多年时间,跨了四个台阶,走出了由一年一熟旱作、一年一熟水作、半机械化一年两熟间套作、基本机械化一年两熟平作、高水平机械化一年两熟平作的道路。北京郊区的机械化一年两熟平作,是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机械化农业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典型。

3、简述精确农业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目的。目前精确农业可进行哪些作业?

精确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集成的,以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精细耕作技术。

精确农业依据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条件的时空差异性,导致小区产是差异性而发展起来的按需精确作业、精确投入、精确管理的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精确农业技术,可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耕地、水、肥、药、种等农业生产资源,合理投入和利用,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成本、增加单产、提高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作物的最佳经济生产。

精确农业技术已经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作用:

1)利用DGPS技术实现拖拉机自动导向,改善了机器行驶的直线性和接行性。

2)在装有DGPS接收器和微机控制的联合收获机上,利用产量分布图,控制机器前进的速度、割幅、滚筒转速。

3)根据产量分布图和实时土壤含水量信息,进行精确播种。

利用计算机图像系统,识别病虫害,并进行精确植保作业。

4、为什么我国农机经营管理采取双层经营的形式?该形式有何特点?

我国的双层经营形式,即农户承包经营土地,乡村农机站或农机专业户经营农业机械为农户提供有偿机械服务。为提高机械作业效率,许多乡村采用了“耕地、整地、播种”三统一,四统一、五统一(包括植保、收获等)的服务形式。土地是各户的,但耕作时打破地界统一进行,作业后再由各户分散管理,这种形式,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小地块与大机器、小农户与大生产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了机械化农业的发展。

但是机械经营和土地经营分离又存在许多弊病,因此有条件的地方,仍要发展农机结合的经营形式。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