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诗经》两首 课时作业附答案
2025-09-28 00:24:15 责编:小OO
文档
        第二单元 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

         课时作业4 《诗经》两首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

解析:耽:沉溺。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析:B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不译。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C项①连词,表并列;②副词,已经。D项①动词,想;②语气词,无实义。

答案:B

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解析:A.莫—暮。C.匪—非,于—吁。

答案:C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桑之落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B.其黄而陨(代词,它)

C.自我徂尔(助词,相当于“了”)

D.女也不爽(语气词,起停顿作用)

解析:尔:你。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他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解析:A项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不专一。二三,没有定准。C项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D项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

答案:B

6.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解析: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马癸马癸。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章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5章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章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第4、5章:战争场面。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全诗: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8.“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艺术手法。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由驻防地盘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9.“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________,其反义词是________。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

答案: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或牡牝不分

10.请结合“四牡马癸马癸”、“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场面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马癸马癸”、“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是爱情诗,哀婉清丽,格调缠绵。写法上运用了起兴、重章叠唱的手法。

12.简要概括诗中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个情思满怀、不畏险阻却难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形象。

13.全书共三章,都以“蒹葭”“白露”起兴,试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对清秋萧瑟秋景的反复渲染,衬托了主人公愁肠百结的心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静女①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②,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④,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⑤女美。

自牧归荑⑥,洵⑦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静女:文雅的姑娘。②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与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③爱:通“薆(ài)”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④娈(luán):美好。⑤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⑥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⑦洵(xún):的确,确实。

14.静女给情人赠物为何分成两章来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把赠物分成两章来写,固然有物分两件,有先后之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推向高潮。

15.“彤管”和“归荑”皆静女所赠,男主人公对两种赠品的态度不同,其态度各是什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男主人公对“彤管”只是一般性的欣赏,他说“彤管有炜”而已,而对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因为“荑草”在《诗经》中常常被拿来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荑草既有特定的内涵,那么小伙子高声歌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则是小伙子的切身体验和真情流露。

16.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的歌唱。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__①__具一份天籁之美。__②__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诗经》中那些采蘩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__③__,后代写山水的诗人,__④__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__⑤__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可珍贵的生命之好音,最令人无限低回的农业人生的诗情。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答案:①更(递进关系) ②因为(是对前文原因的解说) ③所以 ④一旦(只要) ⑤便(就)

17.(2010·高考四川卷)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注意要语意连贯,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表现环保主题。

答案: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让它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的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

1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写一段50字左右的点评。 

前不久,央视经济频道《开心辞典》启动了暑期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以选秀的方式遴选国学爱好者。进入决赛的选手将在节目现场接受主持人王小丫一对一的问答,最终胜出的前9名选手将获得北京大学“乾元国学教室”免费入学两年的奖励,倘若通过考试还可以获得学位。招募工作自启动以来,通过报名热线和网络提交报名的选手数量达数千人,参加当面选拔的观众人数突破万人。国学与大众传媒的此类“结合”,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以海选的形式竞逐入读北大国学班的机会,还是头一遭。不过,这个让国学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首创之举,却因为“免费入学北大两年”的噱头而遭各方诟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心学国学”普及知识的作用或许可观,甚至将很多人引入国学的学术殿堂,但那不是学术传承的方式,更谈不上将一门学问低俗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