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气工程方案
2025-09-28 00:21:55 责编:小OO
文档
一、电气工程方案

(一)电柜安装

1.电柜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振、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必要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包装运输。

2.设备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渗漏;

(2)结束室内地面工作,室内沟道无积水、杂物;

(3)预埋件及预留孔符合设计,预埋件应牢固;

(4)门窗安装完毕;

(5)进行装饰工作时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或设备安装后不能再进行施工的装饰工作全部结束。

3.基础型钢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所示的规定。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水平度小于1mm/m,不直度小于1mm/m。

(2)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手车式成套柜按产品技术要求执行。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

4.电柜安装在振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振措施。

5.电柜及电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

6. 电柜安装的允许偏差,垂直度(每米)<1.5,水平偏差相邻两盘顶部<2,成列盘顶部<5。

7.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8.电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气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

9.电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气的支架等应刷漆。安装于同一室内且经常监视的盘、柜,其盘面颜色宜和谐一致。

10.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1)工程竣工图;

(2)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调试大纲、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4)根据合同提供的备品备件清单;

(5)安装技术记录;

(6)调整试验记录。

(二)电缆桥架安装

1.电缆桥架安装前,按与土建及水管、通风专业协调的位置,首先进行放线定位,安装吊架等,支吊架间距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一般为1.5m~3m,垂直安装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

2.吊架、支架安装结束后,进行托臂安装,托臂与吊支架之间使用专用连接片固定,以保证支架与桥架本体之间保持垂直不会受重力作用发生倾斜下垂,再安装桥架本体,桥架本体应使用专业连接板连接固定,并用专业固定螺栓将桥身固定在托臂上,以防桥架滑脱。

3.电缆桥架(托盘)水平安装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5m。垂直安装时距地1.8m 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业用房间(如配电房、电气竖井、技术层等)内时除外。

4.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时,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固定。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安装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

5.在电缆桥架上可以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6.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平行净距小于0.4m,交叉净距小于0.3m。

7.电缆桥架不宜安装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三)管、箱、盒的安装

1.暗配电管沿最近线路敷设埋入梁柱、墙内的电管,外壁与墙面的净间距不得小于15mm,埋地、楼板内采用G 管,在土层内暗埋配管时,需刷沥青漆防腐,应避免三管于一点交叉。

2.管路在穿越建、构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套管(不得穿过设备基础),

穿越伸缩缝时应增设伸缩盒,用金属软管过渡。

3.电管拗弯不允许有折皱凹瘪和裂缝,拗弯后的椭圆应不得大于外径的10%,弯头半径大于6 倍管径(暗配管大于10 倍);一个弯时,长度不得超出20m,两个弯时,长度不得超过15m,三个弯时,长度不得超出8M,否则,应加装接线盒。

4.钢管配线应在下列各处设金属软连接管:

(1)电机的进线口。

(2)钢管与电气设备直接连接有困难处。

5.管端和弯头两侧需有管卡固定钢管,否则穿线时易造成钢管移位和穿线困难。

6.配电箱(板),盒应安装牢固,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暗装时,照明配电箱(板)四周应无空隙,其面板四周边缘应紧贴墙面。箱体与建筑物、构筑物接触部分应涂防腐漆。

7.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面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安装高度为1.5m,配电板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

8.配电箱(板)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地线( PE)汇流板。

(四)管内穿线

1.导线穿管依据所穿根数多少确定管径,导线的绝缘电阻测量值不应小于0.5MΩ。不同系统、不同回路的导线严禁穿在同一根保护管内,导线在保护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中间连接和分支连接可采用熔焊、线夹、压接、接线柱和搪锡在接线箱(盒)内进行。

2.设备接地线,专用接地线必须采用多胶铜芯导线。

3.由厂家负责安装和调试的设备,导线的预留长度由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联系确定,安装管线时予以保证,从接线盒箱至设备终端的连接线必须加金属软管保护,不得有明线裸露。

4.所有合股导线应压接线端子,标明相色或回路编号,用对讲机将电缆(线)按原理(接线)图校对好,要重复二次以上,如有差错立即纠正。标好的导线穿上导径管线号,要求清楚规范。

5.导线校直绑扎成束,到最高(远)处,看不到交叉线,备用线不用切断,端子板接线旋紧无松动,每个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二根,并备有余量。

6.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 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蓝色绝缘导线。

7.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五)电线、电缆敷设

1.导线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线在箱、盒内的连接宜采用压接法,可使用接线端子及铜(铝)

套管、线夹等连接,铜芯导线也可采用缠绕后搪锡的方法连接;单股铝芯线宜采用绝缘螺旋接线钮连接,禁止使用熔焊连接。

(2)导线与电气器具端子间的连接。

单股铜(铝)芯及导线截面为2.5 及以下的多股铜芯导线可直接连接,但多股铜芯导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后再连接。

多股铜芯导线及导线截面超过2.5 的多铜芯导线应压接端子后再与电气器具的端子连接(设备自带插接式的端子除外)。

(3)铜、铝导线相连接应有可靠的过渡措施,可使用铜铝过渡端子、铜铝过渡套管、铜铝过渡线夹等连接,铜、铝端子相连接时应将铜接线端子做搪锡处理。

(4)使用压接法连接导线时,接线端子铜(铝)套管、压模的规格与线芯截面相符合。

(5)、铜芯导线及铜接线端子搪锡时不应使用酸性焊剂。

2.线路中绝缘导体或裸导体的颜色标记:

(1)交流三相电路:

L1相为黄色;L2相为绿色;L3相为红色;中性线为淡蓝色;保护地线( PE线)为黄绿相间颜色。

(2)绿黄双色线只用于标记保护接地不能用于其他目的。淡蓝色只用于中性或中间线。

(3)颜色标志可用规定的颜色或用绝缘导体的绝缘颜色标记在导体的全度上,也可标记在所选择的易识别的位置上(如端部可接触到的部位)。

3.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4.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5.电力电缆在终端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6.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7.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10d,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不小于20d。

8.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磨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9.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

(2)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3)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应注以沥青。

10.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应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11.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3)标志牌规格应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12.在下列地方电缆应加以固定:

(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处上;桥架上每隔2m 处;

(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 处;

(3)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13.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2)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 2m 以下的一段。

(3)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长度不应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不应高出地面。

14.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

(六)灯具、开关、插座的安装

1.各种型号规格的灯具、开关、插座必须系统检查和试验,熟悉性能和安装方式、方法,尺寸定位,标高按图纸标注统一一致。

2.金属卤化物灯的安装,灯具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宜小于5m。导线应经接线柱与灯具连接,且不得靠近灯具表面。灯管必须与触发器和限流器配套使用。

3.采用钢管作灯具的吊杆时,钢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1.5mm,吊链灯具的灯线不应受拉力,灯线应与吊链编叉在一起。

4.灯具固定牢固可靠,每个灯具固定螺钉或螺栓不应少于2 个。同一室内场所成排安装的灯具其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mm。开关、插座的并列安装高度差不大于1mm。同一室内的高度不大于5mm。

5.螺口灯头中心线弹簧片接相线,螺口接零线,其螺口深度保证灯泡丝扣全部旋入。软线吊灯的相线要作标记,挽好保护扣。

6.扳把开关向上“合”向下“断”;插座的接线依次顺序为:二、三孔是相右,零左地上;四孔是A左、B下、C右、地上。零线与PE线都在主线上,相互间用颜色区别开;用黄绿色专接PE线。

(七)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1.防雷接地板利用基础柱、基础抗拔桩及混凝土底板钢筋组成引下线利用柱内两根主钢筋引下。接地线采用Φ12镀锌圆钢和40mm×4mm 镀锌扁钢敷设。

2.明敷接地线的安装要求

(1)明敷位置不应防碍设备的拆卸与抢修,且便于检查。

(2)接地线应牢固地固定在支持件上,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一般为0.5-1.5m,垂直部分为1.5-3m,转弯部分为0.3-0.5m。

(3)在接地线与建筑物伸缩缝交叉时,应加装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也可用多股软铜线(截面应与主接地网匹配)。

(4)接地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

(5)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mm~300mm。

(6)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mm~15mm。

3.明敷的接地线及其固定零件一般均应涂以用15-100mm 宽度相等的黄绿相间的条纹。每个导体的全度上或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宜作出标志。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中性线宜涂蓝色标志。埋设于地中的接地体不应涂漆。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记号。

4.接地线与接地体,接地线与接地线的连接均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为其宽度的2 倍(且至少3 个棱边焊接)

(2)圆钢为其直径的6 倍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 倍。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5)接地线与接地极或接地极与接地极之间的焊接点,应涂防腐材料。

5.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可以利用自然接地体,如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构筑物的金属结构,金属管井等,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配电装置的外壳电梯竖井,起重机升降机的轨道和构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构架和配线钢管等接地体接地。

6.接地线接于电机,电气外壳以及可移动的金属构架等上面时,应以螺栓可靠连接。在有震动的地方采用螺栓连接时,应加设弹簧垫圈等防震措施。

7.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

8.所有引上屋顶的接地扁钢均应与屋顶钢筋结构焊成一体,构成电气通路。

(八)电气设备调整试验

1.套管

(1)测量绝缘电阻。

(2)交流耐压试验。

2.电力电缆

(1)测量绝缘电阻。

(2)耐压试验及漏泄电流测量;

(3)检查电缆线路的相位。

3.避雷器

(1)测量绝缘电阻。

(2)测量电导或泄漏电流;

(3)测量交流电导电流或持续电流;

(4)测量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等。

4.二次回路

(1)测量绝缘电阻;

(2)交流耐压试验;

5.1kV 及以下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

(1)测量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

(2)交流耐压试验;

(3)检查不同电源馈线的相位。

6.接地装置

电气设备和防雷设施的接地装置的试验项目和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7.照明回路

(1)所有照明回路需进行通电试验,灯具需进行试亮检查;

(2)开关、插座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3)回路绝缘电阻测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