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分析
2025-09-28 00:23:17 责编:小OO
文档
                 纪录片的镜头分析

  

一、视角

(一)景别

    景别表现为视野范围,即摄影画框框定的空间大小差别,也是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大小差别。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1.远景——自然与社会环境描绘功能

远景是再现空间范围最大的画面景别。远景中宽阔的空间环境,能提供广阔的视野,如群山落日,万里长城等辽阔空间的自然风貌;像都市鸟瞰,反映一个城市总体形象和外在规模,常用于交代事件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在《望长城》中广阔无垠的大漠,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长城,大量的远景画面带给了我们壮观,雄伟的视觉冲击和画面感受。

2.  全景——叙述性造型词汇 

处理好主体与所处的环境的关系,是全景构图的特殊要求。既要明确主题中心,又要陪体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从而分清主次,防止喧宾夺主。无论是描述景物还是刻画人物,都要再现被摄体的完整形象,形体动作,让观众对主体有明确印象,还要看清主体的所处环境,背景。崇山峻岭间的长城,大量的远景画面

3.中景——解释描写的功能

  中景一般用于再现景物的重点部分和成人膝盖以上部分。中景画面能直观清晰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和面部情绪,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展开故事和矛盾冲突。因而,常用中景画面,以容纳更多内容和较完整的故事过程。中景因为兼有叙述与描写的双种功能,所以称为纪录片叙事,描写,传情,展现人物性格时使用最多的景别。

4.近景——突出与强调的功能

     近景用以表现景物的关键局部和人物胸部以上部位,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神态,并通过神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中景比较,近景有利于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景物特性和人物的细微动作,目光传神,面部表情,声调语气等等试听形象,并给观众留下某种印象,从而使景物,人物与观众直接发生感情交流。与中景相比,近景画面视野更狭窄,画面内容集中而单一,叙述功能已不重要,代之以鲜明的突出和强调作用。

5.特写——艺术的揭示功能

特写画面可以不受空间,方位,不顾景物,人物的全貌,而是瞄准被摄体的最具本质特性的细部加以强化,放大,渲染,以揭示某种生活深层意蕴和情绪。 

(二)角度

1.平摄角度

    摄影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平视位置上,其效果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视相同。摄影机不是置于三脚架上,便是由摄影者肩扛操作,因而摄影机多半与人等高。平摄角度的优点是,被摄体影像如实复原,没有透视变形,堪称客观真实的视角,显得平易,亲切,是各种纪实性节目经常选用的角度。

2.俯摄角度

俯摄角度是指镜头高于被摄主体的拍摄角度。比如,从现成高点,专门搭建的摄影架和飞机航拍等等高处俯拍的角度。俯拍角度的鸟瞰效果,即从高处展示深处,辽阔的   视野,多以远景或全景展示,有利于表现景物的规模,层次和坏境,位置。比如,在拍摄反映城市发展的纪录片时,可以适当地使用飞机航拍,结合大远景展示,宏观再现城市的规模和环境。

3.仰摄角度

仰摄角度是镜头从低到高的拍摄。在仰摄画面中,前景突出,背景相对压缩。短焦镜头仰摄,突出前景压缩背景的效果尤为明显。多层次景物的纵深几乎消失,有利于突出主体,净化背景。

4.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1)客观性角度是指符合人们日常观察景物习惯而进行拍摄的构图角度,是叙事作品普通选用的角度。客观角度追求画面评议亲切,贴近生活,是作品客观的再现生活的基础。在记录片实际拍摄时,为了强调客观性,对摄影构图的距离,高度,方向的选择,都力求合理,把平视角度和正面方向展开内容情节作为生活依托。

(2)主观性角度是指模拟画面主体—人,动物,物件等被摄体的视点进行拍摄的构图角度。与客观性角度相比,主观性角度强调主体视觉反映,即构图内容和形式不仅与日常平视所见不同,还追求超乎意料的形象内容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效果。

二.运动

摄影设备技术的发展,使影视摄影即使拍摄一件历史文物,也能运用多种拍摄手段使它动起来,不比都像照相机那样原地不动的拍摄景物。

1.推镜头

推镜头有两种,一种是摄影机扛在肩头上或架在一个移动工具朝着一个目标一边推进一边拍摄的镜头,这种推镜头,我们给它起了个俗名叫真推镜在头。它能表现从远处走进一个目标的主观效果。另一种推镜头是利用摄影机光学镜头上的焦距变化,模拟的推镜头效果。用这种方法会很准确地模拟片中人物的视线的集中与投向,表现他的发现,注意,审视,辨别的过程。

2.拉镜头

拉镜头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摄影机扛在肩头上或架在一个运动工具上,从一个主体目标开始逐渐向后退去,这种拉镜头能够造成强烈的远离感。另一种拉镜头方式也是利用摄影机光学镜头上的焦距变化模拟的拉镜头效果。在视觉注意力发生变化的同时,情感也慢慢得到释放,从集中于一点而向四周弥漫,充满整个环境空间。

3.摇镜头

摇镜头包括机位不变的水平摇拍和垂直摇拍。水平摇拍适用范围广泛,实施方便,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左可右,摇幅可大可小,甚至摇拍180度。垂直摇拍,即固定机位的自上而下的摇拍,基本要求与平摇相同。常用于高大对象的拍摄,像纪念碑,电视塔或者直立的石雕。

4.移动拍摄

   活动机位的移动拍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摄影机面对被摄体横向移动,环绕移动,进退移动,上下移动等等。不同移动方向拍摄,能呈现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各显所长。横向移动拍摄看似与水平摇拍相似,其实差异很大,横拍始终是任务正面。纵向拍摄看似与变焦推拉拍摄相似,构图效果却大不一样,推拍的落幅和拉拍的起幅画面中的主体背景范围有明显不同。

三.镜头的长短

1.不同景别的长度

     镜头长度的取舍,是画面组接技巧的主要内容。对于摄像师而言,在确定镜头长度时,首先要了解不同景别的不同范畴和作用,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感染力最大的画面。一个镜头的长短,对画面效果的强弱都有很大的作用。

     确定镜头长短依据三个因素:内容长短,情绪长短和节奏需要。

2.长镜头

定义:长镜头是与短镜头相对而言,是在一个较长的不间断镜头里,通过推拉摇移等综合运动摄影这种时空连续的场面调度,完整地纪录一个事件段落的全过程,形成独

特的纪实风格。

它具备的特性有:

(1)时间结构特性。首先它具有屏幕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共时性。其次是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2)空间的结构特性。长镜头是在运动过程中展示现实全貌的,它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空间的连续性。

(3)长镜头的叙事特性。一是镜头内部蒙太奇由不间断的表现臆断相对完整的事件。二是他能表现事态紧张的连续性。三是它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