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开课 拟行路难 教案
2025-09-28 00:25:07 责编:小OO
文档
拟行路难——悲歌一曲诉愁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及默写诗歌。

   (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通过与李白《行路难》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4)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带着兴趣走入诗歌课堂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送给好友李白,开头四句是这样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在赞美李白才思敏捷、卓尔不群时,他提到了一个人:鲍参军,即鲍照。李白的才情固然跟他的天赋、游历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前辈诗人的滋养。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鲍照正是李白的“巨人的肩膀”,他对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影响非常之大。李白对鲍照也推崇备至,他认为和鲍照相交是“结交凤与麟”。在他的眼中,鲍照就是马中赤兔,人中翘楚,诗人中的诗人,千载罕见!鲍照者,何许人也!竟然能同时得到唐朝两位大诗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组诗《拟行路难》第四首。(板书)拟,是模仿的意思,《行路难》是古乐府题材,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学习《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二、预习扫描

(1)生平: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家世贫贱,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命为国侍郎。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任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后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他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

(2)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梅花落》。

(3)创作背景:鲍照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制度盛行的时期。“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侍郎、参军等一类小官,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鲍照的遭遇就是如此。尽管他的诗文在南朝时已和谢灵运一样,成为很有影响的三体之一,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但是这样的一位重要诗人居然史书无传,仅在《宋书》及《南史》的《临川王义庆传》中附带提到寥寥几句。由此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境况之一斑!难怪钟嵘为之叹息:“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一)诵读,秀出你的声音

(二)默写,秀出你的速记能力(默写本)

(三)再读,秀出你的理解(请逐行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诗的内容)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四)思考——秀出你的感悟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愁。行叹坐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吞声咽愁

2、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比兴。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不同方向,人的遭遇是被门第的贵贱决定的。有才能的庶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

3、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就是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际。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4、试分析第七八句的感情。

 明确:慷慨激昂却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精神上的矛盾痛苦,忍辱负重。                                                                               

5、小结:不平之鸣,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四、牛刀小试——悲愤各有因

 1、比较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和鲍照的《拟行路难》,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内容情感语言风格
鲍照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愤懑不平

深受乐府影响,语言质朴,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

李白悲愤

豪情

自信

 2、思考: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是才华抱负无法施展,李白大声喊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鲍照却“吞声踯躅不敢言”,请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原因。

明确:

    (1)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全社会形成的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能令懦者勇、弱者壮。李白的诗歌中也总会出现愁绪,但是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所以,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了盛唐气象(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感情丰沛、形象鲜明、思想深沉含蓄,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虽才华横溢,又献诗言志,却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最后死于战乱。

   (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

   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终无果,但仍乐观面世;鲍照则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

五、全课小结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六、作业布置

搜集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示例: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