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_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_-_世界大[1]
2025-09-28 00:24:58 责编:小OO
文档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我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我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共享体系,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离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以及城乡职工技术培训,促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真正把我校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强校。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逐步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网上辅导教学的办学模式。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和书生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整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在完善更新学校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专业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主要建设内容

学校现建有计算机教室12个,计算机组装操作实训室2个,共有各型完好的计算机2208台,按学历教育一、二年级在校生2700人计,生均拥有计算机0.8台。建有多媒体教室8个、学术报告厅2个,均配置有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功放等专业设备,功能齐全,使用效果良好。每个教学班都配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上课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每栋建筑都安装了无线网络。

学校信息设备配置情况表

计算机基本情况型号基本配置数量完好程度
P4E5400双核2.70G/2G/320G/20’

208台

完好
P4E2140/1G/160G/17’

600台

完好
P4CIV3.46G/1G/160G/17’

600台

完好
P4CIV2.93G/512M/160G/17’

800台

完好
合 计

2208台

生均拥有计算机台数0.8
多媒体教室情况多媒体教室8个,117x8个座位,每个教室基本配置为:联想品牌电脑1台、雅图LX650型投影机1台、华银HY-130B型视频展台1座、华银HY-5000型中控台1座、华银CGT-14BI型无线话筒1套、AV-2011型功放音箱1套。

教学班级多媒体情况每个教学班配有NEC投影仪(45台)、日立投影仪(20台),华银CGT-14BI型无线话筒1套、AV-2011型功放音箱1套。每位任课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

校园网总控机房100兆电信光纤接入,路由器、硬件防火墙、光纤汇聚一应俱全。全校楼与总机房均由光纤交互。总机房维护台式计算机两台,小型服务器功能配置。移动式维护笔记本电脑一台,联想ThinkPad E420。

虽然现阶段学校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但是考虑到发展的需要,以及软件配套需要,拟进行如下完善和提高。

1、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和工作

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数字信息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管理中心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2、逐步加大软硬件投入,提升校园网带宽

学校计算机网络通过几次调整和重新布局,以及将学校局域网提升至域管理,在各方面的软硬件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今后关键要解决服务器机房内web服务器以及域控制器的升级,形成web服务器内的资源整合以及校园网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校园带宽,争取达到千兆进校园。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最大程度发挥服务教学和管理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站在整个学校内交流平台作用、资源共享的作用。在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的基础上,继续更新扩充学校现有网站,增加服务功能。为了发挥网站的实际作用,拟加强以下工作。

(1) 强调宣传培训

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宣传培训,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实际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 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运行经验的积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加强管理。

根据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学习服务”、“为办公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四、建设的预期目标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系统应用为核心,在校园网与Internet互连后,校园网用户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享受Internet上的Web访问、Email收发、FTP、Telnet、BBS、新闻组、讨论组、个人主页、教学信息发布、提供信息查询等一系列服务项目。因此,充分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要求,应用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网络技术和产品,并为将来的升级扩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总体来说,该校园网要求具有丰富的可应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并实现以下系统目标:

1、网络应具有传递数据文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具备性能优越的资源共享功能;同时能与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进行高速互连,以快速访问Internet。

2、网络应着眼于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实际应用,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如远程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室、会议电视等。

3、中心系统交换机应采用虚拟网技术,以及对网络用户具有分类控制功能;在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具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网络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

4、校园网与Internet网相连后应具有“防火墙”过滤功能,具有防止及便于捕杀病毒的功能,以防止网络黑客入侵网络系统和保证网络使用安全。

5、对接入因特网的各网络用户进行权限控制,同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也须提供完善的权限控制

                                                 衡阳市工业职业学校

                                                      2009-8-6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