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5-09-28 00:14:07 责编:小OO
文档
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打仗,不用开打,仅仅在气势上,长城那一边的党项、契(qì)丹、女真、蒙古这些草原帝国上游牧民族的剽(biāo)悍,已胜了一筹。

B.他把土坯(pī)房装潢一新,抛弃夹(jiá)克服装业,选择中式快餐再创业,生意红火。此时,他会萌生一个问题:西式快餐遍地开花,中式快餐何时能漂洋过海?

C.偶然的机会让我反刍起镌(juān)刻在记忆里的方言童谣,让我回忆起那个物质匮乏却开心快乐的重年,真是倏忽一瞬间,回归故乡已是板上钉(dìng)钉的事了。

D.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战鼓已经擂(léi)响,县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持续苦干实干,在兴州大地上愈发拼搏,擎如椽(chuán)巨笔描绘出物富民丰的新图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美好的愿景要想实现,不能坐而论道,只能起而行之,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件事上,真正的实干家绝不会向环境恶化再妥协一步。【乙】他们身上有一股子劲,那就是认准的事儿便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地干下去,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他们坚信,沙漠可以绿化,荒野可以成林,河水可以再清。而且,将信念转化为成绩的,是他们执着而科学的探索探索。仔细思量,这种精神与我们所钦敬的“两弹一星”精神,别无二致。

【丙】然而在我们身边:有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有人则怀疑修复已遭破坏的环境,还有人甚至干着破坏环境的勾当,这都不是我们当代中国人所需要的。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切切实实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长期做下去。如此,拥有山清水秀、绿色健康的家园便倚马可待。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而论道     B.别无二致    C.甚至    D.倚马可待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功的关键。

B.由首都劳模合唱团演唱的《好样的》蹿红网络,替代《小苹果》成为新晋神曲。《好样的》歌词朗朗上口,乐曲铿锵有力,弘扬了劳模精神,传递了正能量。

C.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创造潜力,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从而使人类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掘和展现。

D.华为总裁任正非尽管多次表示不想称霸,但是华为己经成了一家全球化的巨无霸,近日,遭遇了一些麻烦,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美国对华为的封锁也将升级。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栀子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卮,酒器也,缘之,故名。今俗加木作栀。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它浑身是宝。除了观赏外,  ①  ,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等。果还可以提炼色素,用于食品配色;  ②  ,价值比黄金白银还要贵。木质坚硬细密,可供雕刻。  ③  :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花枝招展,秋天果实累累,冬天满枝泛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著名地标——拥有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起火,93米的塔尖在大火中坍塌,值得庆幸的是主体结构和两座标志性的塔楼幸免于难。《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现场的法国人民目睹如此惨状,忍不住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唱起了祈祷歌曲,为巴黎圣母院祷告。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则标题,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部分网友在面对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时,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一事,表达了类似“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观点。如某网友说“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请针对这个观点,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100个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生“怎么可能”的五体投地之感。

在各类综艺霸屏的现在,知识类综艺总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对于知识的渴求依然旺盛,我们抛开那些比赛类综艺,其他的类似介绍某一工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样引起很多人极大的兴趣,这些综艺或者纪录片都蕴含极大的知识量,在看节目中学习,不也是老百姓一个小小的消遣吗?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

材料二:

近年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下发了多项被业内称之为“限娱令”的相关。每有相关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方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不少卫视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陪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如果说,曾经业内担心的是真人秀的泛滥因而质疑文化类节目到底“有没有”,那么当文化类节目兴起,同样需要提出到底“好不好”的疑问。毋庸置疑,文化类节日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啤双丰收的效果。

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曾表示:“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别让“限”成综艺回归文化的动因》)

材料三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就是国为它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而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我们一起学艺术》、英国数字频道CBBC的《Horrible History》能够在本土火热,也是因为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色列Armoza的益智答题类文化节目《Who’s asking》,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节目里选手需要作答的问题全部来自环形大屏上的场外观众。而德国的《Time Travel Show》则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客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

《朗读者》在播出期间设立了朗读亭,借此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见字如画》将节目切割成短视频,并推出“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国家宝藏》则将B站作为自己的“热度发酵地”,以此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一本好书>,文化类综艺的爆款方》)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知识类综艺走红的心理原因,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知识的天然渴求未曾改变。

B.虽然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但与其它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的电视娱乐节目相比,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方式相对保守、“安全”。

C.由文化类综艺核心选题所占比例可知,观众对于古诗词怀有极大热情,节目制作者应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D.《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说明文化和娱乐并不是对立的,对于高冷的文化知识,比起一板一眼的说教灌输,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今天显然更受欢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蕴含了极大的知识量,老百姓可以边看边学习,所以才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B.“限娱令”客观上促成了综艺回归文化,每次有相关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调整为文化类节目。

C.电视人思考不足,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和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D.现有的文化类节目多限于文学类文化类型,内容开掘上较为单一,有待于对更宽的文化类型范畴进行开掘。

9.从爆红到审美疲劳,国内才刚刚崛起的文化类综艺显然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请结合材料四,谈谈你的建议。(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一件绿绸衬衣①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摘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混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猫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①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一件衬衣。

“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我丈夫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晴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地又去继续把洋白菜弄干净,走到灶旁掀起一口咝咝作响的锅的盖子。一股香喷喷的热油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

油在沸腾,我相信听到了猪油块在盖着盖儿的锅里劈劈啪啪的蹦跳声,因为这时一段遥远往事的回忆告诉我,那是猪油,这个锅里正在炼猪油。女人继续在削洋白菜。有个地方,一头母牛在哞哞低叫,一辆手推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我一直还站在门口,我的衬衣在肮脏的椅子靠背上晃悠,我那心爱的柔软的绿绸衬衣,对它的柔软我曾向往了七年之久······

我觉得犹如站在烧得通红的炉篦子上,而沉默使我憋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要命。蛋糕上此时已满是黑压压一片懒洋洋的苍蝇,饥饿和恶心,极其难受的恶心,合成一种呛人的苦涩味,把我的喉咙噎住了。我开始冒汗。

我终于犹豫不决地伸手去拿衬衣。“您,”我说,声音比方才更嘶哑了,“您······不想要?”

“您要换什么?”她连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地问。她那灵巧的手指己把洋白菜摘干净,把菜叶收进一个漏勺,用水冲洗,然后又掀起那个正在炼油的锅的盖子,把菜叶倒了进去。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咝咝声使我又想起往事,好像已过去一千年的往事,而我才只有二十八······

“喂,您要换什么?”现在她更加不耐烦地问。

可我不是商人,不,虽然找光顾过从格里内角②到克拉达尔③的所有黑市。

我张口结舌:“猪油······面包······也许面粉,我想······”

这时她第一次拾起她那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在这一刹那,我知道自已完了······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再知道猪油的味道了,猪油对我将永远只是一阵令人痛苦的气味回忆······我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她的目光击中了我,洞穿了我,现在我内心空空······

她哑然失笑。“衬衣,”她以讥笑的口吻喊道,“我能用几张面包票去换衬衣。”

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不过,我只是在想象中这样做。实际上,我抓起我的衬衣团成一团,又把它塞进手提包,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当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可是,人家告诉过我,我要有耐心,因此我觉得应当再试一试。先是为了回避那明朗得令人感到压抑的天空,我跑到一处不知什么地方,在奇形怪状的苹果树下越过臭水坑和啄食的鸡群,来到不远的一座古老椴树浓荫匝地的较大的农家院落。一定是喉咙里的②苦涩味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一个身材粗壮的农衬小伙子坐在房前长凳上,向两匹正在吃食的马说着亲热的言语。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就笑着从一扇打开的窗子向屋里喊道:“妈,第十八号来了。”说罢他非常开心地拍拍自己的大腿,往烟斗里装起烟丝来,屋里回答他笑声的是一声响亮的咕咕声,一个脸膛棕红、精神饱满的女人在窗框里闪现了一秒钟,她的面孔像一块油亮亮的煎饼。我马上转过身去,经过水坑、鸡群和嘎嘎喊叫的鹅群向后奔去。我像疯了似的跑得飞快,手提包紧紧地夹在臂下。当我又到达村中道路时,这才放慢脚步,从半小时前登上的山上又走下去。

当我重又见到我脚下那条两边长着可爱树木的亲切的灰色蛇形公路时,松了一口气。我的脉搏跳得更平稳了,当我坐在那条多石、荒芜、霉味弥漫的村中道路通向阳关大道的岔道口时,苦涩味减轻了。

我大汗淋漓。

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拉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注】①文章背景说明:二战中德国城市受到巨大破坏,战后许多市民到相对破坏较小的农村以物换物,换取生活必需品。②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③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

1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2分)

                                                                               

(2)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2分)

                                                                               

11.分析文中两处加点词语“苦涩味”产生的原因。(4分)

①苦涩味:                                                                     

②苦涩味:                                                                     

12.小说后来又写了“我”的第二次尝试以衬衣换食物的经历,有什么作用?(6分)

                                                                               

13.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请分析其效果。(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与友人论为文书

柳宗元

古今号文章为难,足下知其所以难乎?非谓比兴之不足,恢拓之不远,钻砺之不工,颇颣①之不除也。得之为难,知之愈难耳。

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且自孔氏以来,兹道大阐。家修人励,刓精②竭虑者,几千年矣。其间耗费简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数乎?登文章之篆,波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其余谁不欲争裂绮绣,互攀日月,高视于万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乎?率皆纵臾③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故曰得之为难。

嗟乎!道之显晦,幸不幸系焉;谈之辩讷,升降系焉;鉴之颇正,好恶系焉;交之广狭,屈伸系焉。则彼卓然自得以奋其间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扬雄没而《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未振。彼之二才,且犹若是,况乎未甚闻著者哉!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故曰知之愈难。

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遇事蜂起,金声玉耀,诳聋瞽之人,徼一时之声。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是其所以难也。

间闻足下欲观仆文章,退发囊笥,编其芜秽,心悸气动,交于胸中,未知孰胜,故久滞而不往也。今往仆所著赋、颂、碑、碣、文、记、议、论、书、序之文,凡四十八篇,合为一通,想令治书苍头④吟讽之也。击辕拊缶,必有所择,顾鉴视其何如耳,还以一字示褒贬焉。

【注】①颣(lèi):毛病、缺点②刓(wán)精:削损精力。③纵臾:从容、自信的样子。④治书苍头:管理书籍的奴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今号文章难     号:宣称

B.家修人励         修:修养

C.戕贼文史         戕贼:损害

D.徼一时之声       徼:获取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比兴之不足         即患秦兵之来

B.其可数乎           其皆出于此乎

C.久滞而不往也       或百步而后止

D.还以一字示褒贬焉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一设问领起,发人深思。对于“古今号文章为难”的原因,回答因人而异,作者撇开人们常见的难点不谈,提出“得之为难,知之愈难”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认为“为文之士”容易为细疵微瑕所挫和因为成功的几率太小而心灰意冷、中途放弃是“得之为难”的两个原因。

C.文章第三段从正面分析“知之愈难”的原因,作者用扬雄和司马迁两个例子证明“为文之士”的成功要具备际遇好、官位高、交际广的条件。

D.文章第四段从反面论证“知之愈难”的道理,少数“为文之士”剽窃他人作品,断章取义,欺骗大众,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得真正的高明之作不被人认可。

17.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

1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4分)

                                                                               

(2)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

青玉案·残春

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衬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19.这首词写作者在         (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         的感情。(2分)

20.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材料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材料三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①,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注】①可:适用。②耒:古代耕地翻土的工具。

21.“郁郁乎文哉”中的“文”在文中的意思是         。出自材料三的成语是         。(2分)

22.根据上述材料,请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作简要评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咏而归。(《论语》)

(2)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勝王阁序》)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4)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5)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以下几种是他所鄙视的德行:一是故意在瘸者面前行;一是让他选择难易,而他选择了易;一是当他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也是他自己面具中的之一。

这些被纪伯伦鄙视的德行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