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州园林 导学案
2025-09-28 00:13:56 责编:小OO
文档
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        八 年级   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时间2011年11月18日

编制刘光琴审核于兆玲总第   1课时

学         习         内         容

学习随记
学习目标 :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诲(    ) 瞥见( ) 畸形( )诘责( ) 解剖( ) 不逊( )

  寓居( ) 芦荟( ) 杳无消息( )陌生( ) 挟着( ) 匿名(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喝( )采 为( )难( ) 血( )管  倒( )霉 系( )住 深恶( )痛疾

  食宿( ) 声调( ) 邮差( )  照相( ) 收藏( ) 烟尘斗乱( )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 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丘hè(    )      轩xiè(    )     相间(    )     对称(    )

轩榭(    )  嶙峋(    )   重峦叠zhàng(     ) 镂空(   )

斟酌(    ) (    )  jiàn赏(     )  自出心cái(      )

2、解释

①轩榭:                                                

②胸中有丘壑:                                           

 ③嶙峋:                                                

 ④因地制宜:                                            

⑤自出心裁:                                            

3、朗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二、合作释疑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课文中找出)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

                                                                                                                                                                           

 三、品味语言

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年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四、指出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3、池沼或和到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        )。

六、拓展练笔  走进生活 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