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美双边贸易现状的统计数据分析
2025-09-28 00:29:20 责编:小OO
文档
中美双边贸易现状的统计数据分析

——基于2005-2012年统计数据

 

报 告 人:xx

学    号:xxxxxx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01

报告时间:2013年4月12日

中美双边贸易现状的统计数据分析

——基于2005-2012年统计数据

一、分析目的

通过收集并分析2005年-2012年的中美双边贸易的相关数据,笔者意欲达到以下几点目的:

(1)了解中美2005年-2012年的双边总体贸易状况并对其相关变化原因作出一定合理程度上的解释。

(2)了解中国2005年-2012年对美进出口总额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变化特点并结合相关事实对其变化原因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

(3)了解中国2011年对美进出口商品类别的构成状况并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简单的建议。

   (4)在数据分析的实践处理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和统计描述的相关方法。

     

二、统计数据分析

   (一)中美双边贸易总体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

为了解中美2005年-2012年双边贸易总体状况,笔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default.asp)获取了由美方统计并经中国商务部整理公布的中美双边贸易额据,为方便清晰地看出中美双边总体贸易状况,笔者对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并编制了2005-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统计表(附表1),为更直观的显示其变化状况,笔者绘制了如下图1-1: 

从图 1-1我们可以看到:2005年到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总体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除2008年、2009年和2012年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双边贸易额也由2005年的2853.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362.34亿美元,增幅达到88%,而每年平均增幅达到11%,可见中美双边贸易发展的速度之快,也反映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但局部年份也就是2008-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却呈下降的态势。

2005年到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呈现长期增长的的原因主要是:一、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间的贸易经济关系去除了诸如关税等一些贸易壁垒的因素,入世大大的密切了中美经贸关系,促进了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二、2005年-2012年中国经济总体维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美商品进口

和出口的需求。三、世界日益加快的产业转移结果。随着欧美尤其是韩日等国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对中国的转移,导致这些国家原有产品的出口都转换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中美名义双边贸易额。

导致2008年到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自2007年8月份以来的日益严重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美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影响,尤其是美国经济受到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对中国商品进口的需求大幅度降低。二、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了一些有保护主义倾向的外贸,导致了中美双边贸易额下降。据统计,2009年,美对华发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29起,涉及中国76亿美元产品的出口,案件数量增长53%,金额增长了8倍,分别占全球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总数量和总金额的25%和65%,对中国相关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 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数据分析

本部分将对中美双方进出口额的双向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中美双方贸易进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为此笔者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列表统计(附表2)并绘制了如下2005年-2012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额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

从图 1-2 我们可以看到:2005年到2012年除2009年外,中国对美国进出口额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进出口额分别从2005年的418.4和2434.6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105.9和4256.44亿美元,而中对美顺差额也从2035.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150.54亿美元,分别占到中美双边贸易总额的71%和58.8%,顺差年均增幅为6.9%,从2005年到2012年间除2009年外中对美贸易顺差均维持正数增长,可见在中美贸易中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一、国际产业专业效应。随着欧美尤其是韩日等国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对中国的转移,导致这些国家原有产品的出口都转换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从而加大了中国对美名义出口额。二、中美双方的统计口径差异。中国出口的货物经由第三地转运是导致双方统计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由于双方报价不同,海关统计当中一些数据加工处理的的方法也不尽一致,跨年度运输导致统计数据在记录的时间上也都会产生差异。三、美国对中国实行高新技术管制和禁运,导致中国所需要的非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足,但中国出口的则都是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造型且又是美国民众所必需的消费商品,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中美贸易顺差的发生。四、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的对外贸易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贸易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这种的引导下,美国国内如果出现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在2009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十分明显,而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受到的影响也较大,这也是大致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下降和中国对美国顺差负增长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对美贸易商品结构数据分析

为清晰地显示出中国对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状况,笔者将获取的2011中国对美进出口商品贸易类别数据进行了列表整理(附表3和附表4),并分别绘制了如下中国对美进出口商品结构图:

1.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分析

  

从图 1-3 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中国对美出口商品比例最高的是机电产品,几近占到中国出口商品的一半,其比例为48.5%,而占第二位的家具、玩具和杂项制品的比重为13.60%,第一和第二位商品比重相差34.9%,可见我国对美出口商品类型较为单一。且除机电产品和其他类产品之外的其他几种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商品占也到总体的37.9%,如果考虑到机电产品的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据很大比例的话,则可知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在2011年仍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商品的比重较低。

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主要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商品的主要原因是:一、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就具有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中国商品的对美出口。二、中国企业对资源的深加工能力不足以及和社会对经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足,都导致了中国经济资源的低价格出口。

2.中国对美进口商品架构数据分析

     

从图 1-4 我们可以看到:在2011年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机电产品,为21.50%,其中的运输设备、植物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的总比例和为30%,同时考虑到美国对华出口机电产品的技术性因素,则美国对华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比例则要大大低于中国对美出口的比例。不仅如此,美国对华出口商品比例最大的前几位的比例分别为21.50%%、12.8%、11.7%、10.50%和9.70%,其总共占比为76.2%,但却分摊在了5种商品上,而每种商品比重的差别比例最大也只为11.8%,较之中国对美出口的第一二位之差的34.9%,则显得很小了,可见美国对华出口商品的结构远没有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的单一。

导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类别结构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商品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在人才和资本技术方面较中国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三、统计分析结论

从以上对中美双边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有关中美贸易的相关统计结论:

1.中美双边贸易的总额将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仅仅是由于中美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也更是中美经济发展和互补的必然结果,中美相互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导致中美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 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仍将继续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的区域转移,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经济和产业区域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导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继续增加,而这都将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3.在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类别结构上,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且出口商品结构很单一,而美国则处于相对较为优越的地位,不仅出口商品包含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且出口商品类别结构也较为多元化。

四、对中国如何开展对美双边贸易的建议

由以上对中美双边贸易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中美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双边贸易问题上的合作和友好磋商机制。2009年双边贸易额的下降一部分是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之外,美对中国进行的贸易壁垒和技术资本出口管制也是导致双边贸易额下降和美对华顺差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中美双方应加强在贸易摩擦和贸易管制等问题上的沟通,已解决长期困扰双方的贸易保护和贸易不平衡问题。

(2)中国应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大对附加值高的商品的出口促进,低附加值商品和高资源消耗商品的出口,努力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多元化以应对美国可能对中国某一类别商品的贸易壁垒措施,维持中国对外贸易额的稳定性。

(3)对高资源消耗性出口企业和生产企业进行整合和调整,以增强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对相关资源的消耗,实现对重要经济资源的保护。

(4)中国应该实现出口商品对象的多元化以减少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从而达到即应对美国贸易保护的目的同时又可以增加对其他国家商品出口和抵御全球经济风险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向书坚、张学毅: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李占风:经济计量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2月版。

【3】黄汉民、钱学峰:中国对外贸易,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4】王平:WTO于中国对外贸易,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5】张媛媛: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和顺差,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年4月。

【6】邝艳湘:经济相互依赖与中美贸易摩擦:基于多阶段博弈模型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2010年11月。

【7】朱玮玮:论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对策,小柯毕业论文网2012年3月。

 

附表:

附表 1  2005-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分布表

年度双边贸易额增长率
200528530.233
200634300.202
20073866.80.128
20084092.50.058
20093659.8-0.102
20104568.20.249
20115032.10.102
20125362.340.06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

      附表 2  2005-2012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额数据分布表

       

年度进口额出口额顺差顺差增长率
2005418.42434.62016.30.245
2006552.22877.72325.50.154
2007652.43214.42562.10.102
2008714.63377.92663.30.04
2009695.8292268.3-0.154
2010918.839.42730.70.204
20111038.83993.42954.60.082
20121105.94256.443150.530.066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

附表 3 2011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类别构成分布表

商品类别总值比例
机电产品223.530.215
运输设备132.910.128
植物产品121.720.117
贱金属及制品108.730.105
化工产品100.240.097
塑料、橡胶60.0.059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57.520.055
其他233.250.224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

附表 4  2011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类别构成分布表

             

商品类别总值比例
机电产品1935.470.485
家具、玩具、杂项制品452.140.113
纺织品及原料392.610.098
鞋靴、伞等轻工产品200.90.05
贱金属及制品197.920.05
塑料、橡胶148.490.037
化工产品123.210.031
其他542.610.136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