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教材】 课时分层作业5 阿Q正传(节选) 边城(节选)—21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025-09-28 00:27:03 责编:小OO
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五)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写的《边城》是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情及乡土味的一部佳作。作者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  ),以及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边城中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有老船夫、翠翠、船总顺顺、杨马兵、天保、傩送,还有卖肉的屠户、过渡的客商、军营里的兵士……他们以跃动的生命力真真实实、活活泼泼地生活着。这里________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世外桃源,不论贫者还是富人,都能在一种古朴的人情中________着一定的人格平等。即便偶尔有些________的说笑,但丝毫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人性之美。人们在湘西这个特定的生存环境里,依靠劳动生活,________,待人以诚,没有都市文明的虚伪、污浊、狡诈、自私;没有文明社会里所谓道德、法律的束缚和制约;有的只是充溢着原始本性的人们用真心和善心张扬人类生命本能的淳朴和美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沈从文写的《边城》是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及乡土情的一部佳作。

B.沈从文写的《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及乡土情的佳作。

C.沈从文写的《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情及乡土味的佳作。

D.沈从文写的《边城》是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情及乡土味的一部佳作。

B [原句语病:缺少谓语动词“是”;“一部”位置不当;“乡土情”和“乡土味”应互换位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撑船老人和他的孙女纯朴的相依为命的生活

B.撑船老人和他的孙女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

C.翠翠与她的祖父纯朴的相依为命的生活

D.翠翠与她的祖父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

D [补写时应注意和后一句的暗含主语“翠翠”相一致,并注意“纯朴”修饰的词语。]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迥然 享受 不假思索 以人为本

B.俨然 享受 不加检点 与人为善

C.俨然 享用 不假思索 以人为本

D.迥然 享用 不加检点 与人为善

B [俨然:形容很像。迥然:形容差别很大。享受:物质或精神上得到满足。侧重精神而言,指心理上的感受。享用: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侧重实物而言,指行为上使用。不加检点:(在生活、言行上)不能检查约束自己。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

4.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

B.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

C.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

D.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B [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船比作没羽箭。其他三项没有使用此修辞手法。]

5.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成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动词语。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6.2021年是鲁迅140周年诞辰。下面是鲁迅的好友孙伏园为先生撰写的一副挽联,请根据句意间的逻辑关系排定恰当的语序。(只填序号)

①痛毁灭 ②一生呐喊 ③十月噩耗 ④叹而已 ⑤热风奔流 ⑥刈野草 ⑦万众彷徨 ⑧踏莽原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⑧⑥⑤②用鲁迅所著的书名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构思精巧;①④③⑦高度评价了鲁迅先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表达民众痛失“民族魂”的沉痛心情,含意深远。

[答案] 上联:⑧⑥⑤② 下联:①④③⑦

7.学校安排了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专题阅读课程。下面是一位老师推荐给学生的课程实施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时,考生应注重把握流程图的层次和具体流程等。这个流程图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作品”“背景”;第二层,“作品”“背景”包含的具体内容;第三层,“主旨”“艺术特色”;第四层,“评论文章”;第五层,“小论文”。拟写答案时可以从这五个层次的顺序入手,先说课程实施的开始,即了解“作品”和“背景”;然后,把握小说的“主旨”和“艺术特色”;最后借鉴他人的“评论文章”,写成“小论文”。

[答案](示例)课程从阅读作品开始,同时了解作者背景及时代背景。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角度解读作品,进而把握小说的主旨与艺术特色。再借鉴他人的评论文章,最后形成自己的小论文。

8.将下面的文字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修改后语言形式要匀整,结构上大致相同,在修辞上要以对偶、排比等形式出现。其表达效果是富有节奏,音韵和谐,表意强烈,极有气势。

[答案] (示例)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五彩的画,又像一首抒情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我们的心灵,留下了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爱她的美,爱她的奉献与辛勤,爱她的有滋有味,爱她的不倦拼搏。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代 狗①

沈从文

“杂种,你莫起来,还要老子捶你罢?”

“噢……人家脚板心还痛呀!”代狗烂起两块脸要哭的样子。但他知道他爹的手,除了拧耳朵以外,还会捏拢来送硬骨梨吃的,虽然口上还想撒一点娇,说是脚板心不好,终于窸窸窣窣从那老麻布蚊帐里伸出一个满是黄毛发的脑壳——他起床了。

“快!快!放麻利点!”

“噢……”

他爹老欧,坐在那趋抹刺黑的矮矮茅屋里一张矮脚板凳上搓着索子,编排草鞋上的耳朵。屋里没有个窗子,太黑了,他的工作,不得不靠到从破壁罅里漏跑进来的天光。

“你不瞧石家代狗同鸭毛崽不是天没亮就爬起来上坡去吗!”

“我脚还——”

“脚痛就不上坡罢?”

代狗用手背擦了一下眼屎,把腰肩翻了一下,从土墙上取了一双草鞋来坐在他爹左边。

“我割担草”

“这几天鬼要你草……怕哪样?仍然到后山去砍,和尚来时,脚放麻利一点。实在是翻不过坳来,把毛签朝茨棚里一摔,爬上树去。老和尚眼睛猫猫子,赶不到你们,还不是又转庙里去睡觉了再慢转来,不行吗?”

“你讲得容易。”

“你剁时轻一点。”

“闪不知碰来抓到了,那怎么办?”

“蠢杂种!他口上大喊大叫,什么‘抓到!抓到!抓到帮我捶死这偷柴的苗崽崽!’其实也不过是口上打哇哇,哄哄小孩子!当真你怕他抓到你就敢捶个净死罢?”

代狗想起昨天的事情,不由得又打了一个冷噤。这冷噤的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爹是无从注意的。

……托,托,托,这边刀砍一下树身,那边同样声音便回响转来。鸭毛崽正高高兴兴唱着——

高坡高坳竖庵堂,攀坡盘岭来烧香;人家烧香为儿女,我家烧香为娇娘。

忽地,老和尚凶神恶煞的样子,发现于红墙前了。搂起大衣袖筒的灰布衫子,口中不住喊:“抓到!抓到了!”一直冲向自己所站的地方来。他们都懂得老和尚的意思了。便丢开了未剁完的树,飞一般逃,跳了四五棚茨窠,越过两条老坎,跑跑跑跑,才听不到老和尚“抓到……”的声音。危险固然脱了,但狂逃当中,一颗牛茨却趁到代狗脚板踏着它时,一钻钻进代狗脚心了。虽经鸭毛崽设法拔了出来,却已流了许多鲜血,而且到今早脚着地时,还略略感到一点痒疼。

脚本来不算回事,但和尚那副凶神恶煞的脸在他脑中晃来晃去时,却似乎能够把代狗的身子缩小了,缩到比灶头上正在散步的灶马②还小。

他终于嗫嗫嚅嚅说出他不愿去的意思了。

“万一再去被他抓到,纵不当真捶死我,但把我手膀子用葛索一捆,吊到山门前去示众,那是做得到的!到那时,让那些朝山的娘女们,这个觑一眼,那个一眼,口里还要不干不净骂些‘小强盗应该’  ‘这鬼崽那么小就偷人东西,到大时只好砍脑壳’一类丑话,那以后怎么见人?”

“那时老子会到大坪赵家去请赵老爷讨保。”

代狗听到他老子的话,没有什么可借口。他若是城里人读过书的小孩,哪怕也会再想个方法同他爹来嚼,可惜没有读书的人就这样笨!他无聊无赖地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走到灶边去把挂在柱上的镰刀往屁股后一别,略注意到灶上那三匹从从容容正在散步的灶马一忽儿,说了句——“爹,你进城时多买块豆腐。”走出去了。

老欧虽说因了自己不大会做家务,又老喜欢喝一杯苞谷子酒串串筋骨,弄得手边紧紧的,时常要他十岁大的代狗跑到南华山庙背后去做点冒险事情。但他究竟是一个有把握的人啊。他记到杨瞎子在三年前为他推算流年的结果,是命当午水,需过六年才转运,所以这六年中他决定忍耐到等运气来时再戒酒。他也曾想到纵或代狗被和尚一把捞到,真的要绑到山门去示众时,很可以像从前石家代狗的爹偷竹子事情一样,挑一担松毛到赵大发家去,对大发或大发屋里人磕一个头,天大的事也熨帖了。因为大发的嘱咐“只要有事,关于庙前庙后的纠葛,同我来说,老和尚不敢不遵。我曾见过他炖猪蹄子,一张扬出来,他就不得了!”也还在他耳边。

不过,老欧的意思,也并不是专以为有大发方面可说情,就斗着要代狗崽去受老和尚恐吓!他实在还有别的主意。他知道代狗崽人虽小,但很伶精,跑得快,决不至会为猫猫眼的老和尚抓到。不然,这面一根柴没有得到,那面倒反而要挑一担值两百制钱以上的干松毛请人讲情,这算盘怎么打法呢?  

(有删改)

【注】 ①苗人称呼小孩为“代狗”。②灶马:一种活动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的昆虫。

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欧因为贪杯而使本来不富裕的生活更加拮据,他唆使儿子去偷柴却自有其“精明”的盘算,表现了他自私而略带狡黠的特点。

B.小说中赵大发声称自己握有老和尚偷偷炖猪蹄子违犯戒律的把柄,自信能够因此而制服老和尚,给小说增添了些许讽刺意味。

C.情节在不断地衍化与发展中,夹杂着代狗和老欧的形态音容,渗透着父子两代饱尝生活之苦的愁闷心绪,给人无限悲伤之感。

D.小说通过对父子清晨矛盾冲突的着力描绘,向读者展示了湘西幽美撩人的景致,更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农民生活艰难的主题。

D [文中没有展示湘西幽美撩人的景致。]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以底层人民生活为题材的乡村文化小说,  “趋抹刺黑”“捶个净死”等方言词语,体现了小说语言的质朴,且富有地方特色。

B.小说不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引人入胜,而是围绕父子两人要不要上山砍柴的争执展开,并由此生发开去,笔致如行云流水,吸引读者。

C.小说写老欧是一个“有把握的人”,决定忍耐贫困,等运气来时再戒酒,增添了幽默色彩,也给艰难的生活涂上了一抹希望的亮色。

D.小说运用插叙手法,描写赵大发对老欧的嘱咐,不但丰富了小说内容,也使老欧逼迫儿子冒险偷柴而预留退路的心理有了合理的解释。

C [“也给艰难的生活涂上了一抹希望的亮色”错,老欧的“把握”其实是自私的盘算,他的“忍耐”是给自己贪杯找借口,只显示了他的可笑,而“相信转运”显示了他的愚昧并不能给生活增添亮色。]

11.小说开头部分的对话描写极具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说一开始就是老欧责骂儿子,催儿子起床儿子十分不情愿,但还是起来了。从人物上来看,从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欧性格粗暴、儿子不情愿却无奈;从内容上看,儿子脚板心痛,十分不情愿起床却还是被父亲骂着叫起来,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暗示了生活的拮据,同时在结构上为下文代狗不得不再去偷砍柴做了铺垫。另外小说一开头就是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①能够初步并集中展现父亲老欧勤劳但粗暴的性格,儿子撒娇无用和其无奈的处境;②利于集中表现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暗示生活拮据等信息,为下文做铺垫;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12.小说中的人物代狗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文中代狗被父亲逼着去偷柴贴补家用可得出答案第一点;由父亲老欧对代狗的评价“他知道代狗崽人虽小,但很伶精,跑得快,决不至会为猫猫眼的老和尚抓到”得出答案第二点;由代狗担心被抓后会被捆去示众但又不得不去偷柴可得出答案第三点。

[答案] ①生活贫困,过早地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②性格淳朴、机灵、人小鬼精;③年龄虽小却很懂事,被迫偷柴却有自尊,犹豫不前却又无可奈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