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考试必备)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_百度...
2025-09-28 00:26:57 责编:小OO
文档

整理日期整理人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小セ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高三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知识

B.我国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中国第1艘LNG船“大鹏昊”已于2009年5月2日满载65000吨LNG,抵达广东。船底镶嵌锌块,锌作正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D.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燃料,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利用烯烃的有机小分子在钯作用下合成大分子。1977年,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用锌原子将碳原子运送到钯原子上,实现“根岸反应”。两年后,日本科学家铃木章用硼元素取代锌,实现类似的效果,并且毒性更低,适宜规模化生产,这就是“铃木反应”。对以上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是短周期元素   B.硼酸是弱酸  C.钯及化合物常作催化剂  D.锌是主族元素

3.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硫能形成分子晶体                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C.次氯酸的电子式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Al3+,Cl-,Na+,HCO3-,SO42-

②使pH=11的溶液中:Na+,AlO2-,NO3-,S2-,SO32-

③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④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3+,MnO4-,Na+,SO42-

⑤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

A、①②④           B、①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2H+ + Cl- + ClO—

B. 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C.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 0Hˉ= HSO3-

D. 稀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H2O

6.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5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氢原子的总数为0.6NA 

B.5.6 g铁与0.1 mol氯气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

C.50 mL 12 mol•L-1 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加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 NA 

 D.常温常压下,46g NO2 与 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7.某溶液中含有NO3-、SiO32-、AlO2-、S2-等4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中离子数目大量减少的是

A.只有S2-        B.S2-和NO3-            C.SiO32-、S2-和NO3-         D.四种离子都减少

 8.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2KMnO4 + 5H218O2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518O2↑ + 8H2O

B.2Na218O2 + 2H2O = 4Na18OH + O2↑

C.NH4Cl + 2H2O          NH3· 2H2O + HCl

D.K37ClO3 + 6HCl = K37Cl + 3Cl2 ↑+ 3H2O

9.右图是反应CO(g)+2H2(g) = CH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热减小

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 CH3OH(g)△H=-510 kJ·mol-1

D.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10.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分别用H2O2、KMnO4分解制O2,当制得等质量O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2

B.的标准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反应的△H=-566 kJ·mol-1

    C.同温同压下,密度相同的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同

     D.20mL 0.1mol·L-1NaCl与10mL0.2mol·L-1Ba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4

11.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三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C同主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氢化物稳定性:A<C

C.B与A的化合物比A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

D.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

C.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4作电镀液

D.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

13.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A.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NH3           B.用铜片和稀制NO

          

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H2                 D.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O2

14.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XYZ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FeFeCl2

FeCl3

④ 加入铁粉

BAlCl3

NaAlO2

Al(OH)3

② 通入CO2

CCaOCa(OH)2

CaCO3

① 常温遇水

DCl2

Ca(ClO)2

HClO③ 加浓盐酸

15.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ω=                           

B. c =mol/L

  C.上述氨水中再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后溶液恰好呈中性

D.上述氨水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5ω

16.向含有0.2 mol氢氧化钠和0.1 mol氢氧化钙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气体为6.72 L(标准状况)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正确的是(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二、简答题(本题包含5小题,共52分)

17. (11分)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      __;元素T周期表中位于第__       _ _族。

(2)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4个原子,其结构式为____      __。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

(4)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 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                   __    ___。

②由甲与氧气、KOH 溶液构成原电池,负极会产生L的单质。则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 0.2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

18.(10分)盐酸、硫酸和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强酸。请就三者与金属铜的反应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在100mL 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               

    A.40. 32L        B. 6.72L        C.20.16L        D.30.24L

②若使上述反应①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若将过量铜粉与一定量浓反应,当反应完全停止时,共收集到的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该气体的成分是          ,反应中所消耗的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     

    A. 0.25mol        B. 0.2mol        C.0.15mol       D.0.1mol

(3) 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成蓝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12分)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CuO

(1)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连_______;B连_______(填写连接的字母)。

(2)对硬质玻璃管里的氧化铜粉末加热前,需要的操作为                            。

(3)若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则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是           ,对应的现象为                                          。

(4)丙装置的c瓶中盛放的试剂为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a g,  放入CuO后,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O的总质量为b g , 实验完毕后

甲方案:通过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粉的总质量为c g, 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乙方案:通过精确测定生成水的质量d 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请你分析并回答:    方案测得结果更准确。你认为不合理的方案的不足之处在                                。

②按测得结果更准确的方案进行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                        。

20. (10分)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

    

已知:①常温下,D、F、G、L为气体;C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

    ②K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红色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

    ③E的水溶液中加盐酸无明显现象,然后加入BaCl2溶液出现浑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电子式:                    ;

   (2)写出化学式:X                    、Y                    ;

   (3)写出C与KOH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的稀溶液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1.(9分)烟气的脱硫(除SO2)技术和脱硝(除NOx)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⑴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                          。

⑵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脱硝原理为:

6NOx+4x NH3  (3+2x)N2+6xH2O

①上述反应中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        L。

②已知:2H2(g)+O2(g) =2H2O (g)   ΔH=-483.6 kJ·mol-1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N2(g)+O2(g)=2NO(g)     ΔH=-180.5kJ·mol-1

则反应6NO(g)+4NH3(g)=5N2(g)+6H2O(g)的ΔH=          。

⑶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下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图2 

2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            。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参

高三化学

审核人:陈亮     校对人:张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345678
CDACBCBA
910111213141516
DBDCDCDC
二、简答题 

17.(11分) (1)       (1分)ⅦA(1分)

(2)  (1分

(3)AlCl3 +3H2O =Al(OH)3 +3HCl↑(2分)

(4)①NH3·H2O + 3H2O2 =N2 +8H2O(2分)

②2NH3 一 6e-+ 6OH- == N2 + 6H2O(2分)

( 5 ) CS2(l)+3O2(g)=CO2(g)+2SO2(g) △H=-1075KJ/mol(2分)

20.(10分)

   (1)        (2分)

    

   (2)Al2(SO4)3 或KAl(SO4)2[或KAl(SO4)2·12H2O]  (2分)

     (NH4)2Fe(SO4)2   [或(NH4)2Fe(SO4)2·6H2O](2分)

   (3)2Al+2KOH+2H2O=2KAlO2+3H2↑(2分)

    3Fe(OH)2+10H++NO3-=3Fe3++NO↑+8H2O(2分)

21.(共9分) ⑴防止酸雨的发生  (1分)

⑵①(2分)   ②-724.5kJ·mol-1       (2分)

⑶①6NO+3O2+2C2H43N2+4CO2+4H2O (2分)    ②350℃、负载率3%(2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