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种 | 拉丁学名 | 与佛教的关系 | 
| 无忧树 | Saraca dives Pierre | 据《释迦牟尼传》记载,佛祖诞生于无忧树下。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无忧树被尊为圣树。 | 
| 菩提树 | Ficus religiosa L. | “菩提”意思是觉悟、智慧。佛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成道”,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 | 
| 无患子 | Sapindusmukorossi | 又名“菩提子”,在南方常被用来代替菩提树。 | 
| 七叶树 | Aesculus chinensis | 佛祖释伽牟尼的精舍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所以七叶树是佛树、庭院树。 | 
| 地涌金莲 | 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 Y. Wu ex H. W. Li | 佛祖诞生之时每走一步足下都会生出金光灿灿的金莲花,也就是地涌金莲。佛祖讲经讲到精彩之处,就会“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因此被称为佛教圣花。同时也是二十三世佛的成道植物。 | 
| 红花石蒜 | 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 | 出自《法华经》,佛教称其为曼殊沙华,又名“彼岸花”。意为开在天界之红花。 | 
| 白花石蒜 | Dature Stramonium Datura L | 又名曼陀罗花。《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在佛经中,曼陀罗花是适意的意思,就是说,见到它的人都会感到愉悦。它包含着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 | 
| 莲花 | Nymphaea L. | 佛教以莲喻佛,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 | 
| 优昙花 | Magnolia delavayi Franch. | 《中阿含经·优昙婆罗经》记载,释尊在世时,有异教徒们集合修行的优昙花林园。佛教认为此花一开,便是瑞相,当有佛出世。也是第五佛成道的菩提树。 | 
| 黄姜花 | Hedychium flavum Roxb. | “五树六花”之一,常常用它来比喻修行的德性,也是人们喜用的宗教花饰材料和必备的寺庙参拜供品,被称为人间佛花。 | 
| 柳树 | Salix babylonica | 观音菩萨的形象,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柳枝,蘸着甘露,向人间挥洒,解救人世的疾苦。 | 
| 树种 | 拉丁学名 | 与佛教的关系 | 
| 梅花 | Armeniaca mume |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忆着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梅花尼悟道诗 | 
| 桃花 | Amygdalus persica L. | 镇恶驱邪的吉祥之花。有不少禅宗祖师见花而破参顿悟。如唐朝福州灵云志勤祖师在沩山因桃花开放而顿悟。诗偈如“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等悟心空?直到一番齐努力,桃花三日看飞红”等等。 | 
| 金刚纂 | Euphorbia antiquorm L. | 生于村舍附近或园边,多种植作绿篱或盆栽。因名字与藏传佛教法器金刚杵相近,故很多民族都用它来镇邪。 | 
| 银杏 | Ginkgo biloba L. | 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我国大多数的寺庙用银杏树代替菩提树。 | 
| 忍冬 | Lonicera acuminata Wall | 忍冬,越冬而不死,可比作人的灵魂不死,轮回永生,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艺术上。 | 
| 瑞香 | Daphne odora Thunb | 瑞香原产庐山锦绣谷深山草莽中,野生。是僧侣发现了它,移植到寺庙精心培育,后从寺庙流入世间。因有了佛教文化的神秘色彩,被看作花中祥瑞。 | 
| 合欢树 | Albizzia julibrissn | 合欢在印度的梵语中叫尸利沙树,为吉祥之意,意译为合欢树。尸利沙树为产于印度的一种香木(阔叶合欢),其树胶可制成香药。 | 
| 黄葛树 | 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 | 用以代替佛教"五树六花"之一的大青树。 | 
|  | 名称 | 拉丁文名 | 照片 | 生长习性 | 
| 乔木 | 无忧树 | Saraca dives Pierre |  | 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排水、日照需良好。 | 
| 菩提树 | Ficus religiosa Linn. |  | 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 | 
| 无患子 | Sapindusmukorossi |  | 寺庙、庭园和村边常见栽培。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快,寿命长。 | 
| 七叶树 | Aesculus chinensis |  | 喜光,也耐半荫,喜温和湿润气候,不耐严寒,喜肥沃深厚土壤。 | 
| 柳树 | Salix babylonica |  | 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喜光,喜湿,耐寒,是中生偏湿树种。 | 
| 梅花 | Armeniaca mume |  | 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较耐干旱,不耐涝,寿命长,可达千年。 | 
| 桃花 | Amygdalus persica L. |  | 性喜光,要求通风良好;喜排水良好,耐旱;畏涝。宜轻壤土,水分以保持半墒为好。 | 
| 银杏 | Ginkgo biloba L |  |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 | 
| 合欢 |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  |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宜在排水良好、肥沃土壤生长,但也耐瘠薄土壤和干旱气候。 | 
| 黄葛树 | 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 |  | 喜光,有气生根。生于疏林中或溪边湿地,为阳性树种,喜温暖、高温湿润气候,耐旱而不耐寒。对土质要求不严,生长迅速,萌发力强,易栽植。 | 
| 罗汉松 |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Don |  | 半阳性树种。在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和肥沃沙质壤土。不耐严寒,寿命长。 | 
| 香樟 | Cinnamomum camphora (Linn.)Presl |  | 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 | 
| 构树 |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  | 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也能生于水边,多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酸性土及中性土上生长;耐烟尘,抗大气污染力强。 | 
| 优昙花 | Magnolia delavayi Franch. |  | 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阳性,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耐干旱和石灰质土,忌水湿;生长较慢,寿命长达千年。 | 
|  | 名称 | 拉丁文名 | 照片 | 生长习性 | 
| 灌木 | 忍冬 | Lonicera acuminata Wall |  | 喜通风透光,温暖干燥,山区、平原、粘壤、砂土、微酸偏戌都能生长。 | 
| 瑞香 | Daphne odora Thumb. |  | 性喜半阴和通风环境,惧暴晒,不耐积旱。 | 
| 佛手 | 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 |  |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 | 
| 栀子花 | Ensete glaucum (Roxb.) Cheesm. |  |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 | 
| 茉莉花 | Jasminum sambac |  | 性喜温暖湿润,在通风良好、半阴环境生长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最适合。大多数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 | 
| 南烛 |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  | 喜温暖气候及酸性土地,耐旱、耐寒、耐瘠薄,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 
|  | 名称 | 拉丁文名 | 照片 | 生长习性 | 
| 草本花卉 | 地涌金莲 | Ensete glaucum (Roxb.) Cheesm. |  | 喜温暖,不耐0℃以下低温,要求光照充足。喜肥沃疏松土壤。 | 
| 红花石蒜 | Lycoris radiata  (L’Her.) Herb. |  | 耐寒性强,喜半阴,也耐暴晒,喜湿润,也耐干旱。各类土壤均能生长,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 | 
| 白花石蒜 | Dature Stramonium Datura L |  | 耐寒性强,喜半阴,也耐暴晒,喜湿润,也耐干旱。各类土壤均能生长,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 | 
| 莲花 | Nymphaea alba |  | 多年生水生花卉,无水不能生存,喜相对稳定的静水,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 | 
| 黄姜花 | Hedychium flavum Roxb. |  | 耐寒耐旱,耐瘠,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土壤种植。因生长量大,需较强的肥水条件。 | 
| 西南文殊兰 | Crinum latifolium |  | 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耐盐碱。不耐寒,冬季需在不低于5℃的室内越冬。 | 
| 吉祥草 | Reineckea carnea |  | 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排水良好肥沃壤土为宜。 | 
| 芭蕉 | Musa basjoo Siebold et Zucc. |  | 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应选择避风的地方种植。 | 
|  | 名称 | 拉丁文名 | 照片 | 生长习性 | 
| 多肉 | 金刚纂 | Euphorbia antiquorm L. |  | 特耐干旱,忌雨淋积水,盆栽用瓦盆,盆底用碎瓦片做好排水层。生于村舍附近或园边,多种植作绿篱或盆栽。 | 
|  | 名称 | 拉丁文名 | 照片 | 生长习性 | 
| 竹类 | 佛肚竹 | 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 |  | 耐水湿,喜光植物。喜湿暖湿润气侯,抗寒力较低。宜盆栽,置温室或室内防寒越冬。要求疏松和排水良好的酸性腐殖土及沙壤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