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2025-09-28 00:26:43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研究

目录

一、绪论 (2)

二、调查情况 (2)

三、倡议 (4)

一、绪论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因为他们身处在城市里,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根本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到身边。所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让更多人更加深刻地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身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我和村里的几位大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贵港市新塘乡湖表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来唤起大家对留守儿童的重视与关心。

二、调查情况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

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完成家庭作业。

3、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

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的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的人认为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比同龄儿童要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

2.性格发展不健全。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年在外务工,便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或亲戚、朋友照顾,而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也存在个别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不合群,言语少,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厌世嫉俗的心理。

3.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通过对孩子们更深入的交流发现,心理上存在的障碍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长期处在与父母分离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在亲情失落,极易产生孤独感,出现心理上的失衡。很多留守儿童都有“情感孤寂”的症状,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自我评价都不高,对自己不满意、不自信,不会主动的和别人交谈、沟通,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他们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为对社会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家庭情况作为一个评比标准,会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

4.生活状况不乐观。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否则他们也会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的。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不敢奢求吃好的,能吃饱就行。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甚至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及时去正规医院救治。此外,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孩子不仅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小小年纪还要帮助年迈的老人承担许多家务。所以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三、倡议

通过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我们倡议:

1.家庭方面。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更重要。如果家庭的状况的确困难,必须在外打工挣钱,父母在外时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与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使孩子能够稳定健康的成长。

2.学校方面。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条件给留守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3.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领导,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各级要多方筹集资金,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并且鼓励退休教师、老党员、老干部和其他热心人士定期与学生沟通,做好留守儿童品行方面的引导。此外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要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而且要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通过调查活动,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了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也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最真切的同情与关心。总之,留守儿童是现代社会的新问题,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我呼吁全社会都要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怀。

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向那些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们送去我们的爱心和亲情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