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什么是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
2025-09-28 00:29:27 责编:小OO
文档
1、什么是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

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银行服务提供者(银行)之间、客户之间以及服务提供者和客户之间,特别是服务提供者(银行)之间关系的地位和特征。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主要用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壁垒三个指标来说明产业的市场结构关系。

各项目市场总额的统计口径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1)我国银行市场结构属于极寡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存款、贷款的CR4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998年至2006年分别下降了15.14%、13.%、19.27%,三者的变化趋势都很相似;资产、存款、贷款的CR4值也都成明显下降趋势,从1998年至2006年分别下降了25.12%、27.95%、33.90%。以上分析说明我国中小银行规模扩张较快,盈利能力也在增强,同业竞争程度在加剧。尽管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加大,但国有商业银行居于垄断地位的现实并没有改变。2006年资产、存款的CR4值都处于75%以上,贷款的C&值也接近75%,市场结构属于极高寡占型。

 (2)我国银行业产品的差异化不大

①业务种类没有市场竞争导致的明显业务差异。

②产品价格导致的差异明显不足。

③从金融商品方面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传统业务占比太大,中间业务经营规模较小,中间业务量占比在10%左右

④金融服务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层次低。

(3)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当高。

①注册资本。‘商业银行法》规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人民币;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应由其总行拨付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金,累计拨付总额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的60%;设立城区外支行应由其总行拨付不少于5000万人民币的营运资金。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亿元人民币。

②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要求学历本科以上、从事金融业8年(国有商业银行10年)以上。城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要求学历本科以上,从事金融业8年以上。所有银行从业人员应有60%以上从事过金融业务或大中专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

 2、衡量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哪些?

(1)大银行的绝对集中度

(2)银行产品差别程度

(3)进入银行市场障碍的大小

3、试分析关于银行市场结构和竞争的两个理论(SCP模型和ES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ES模型是指管理效率-结构说。ES认为,具有较高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银行,有着较低的成本水平和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而可以获得更多更大的市场份额,其结果是市场集中度较高。

传统的S-C-P 范式强调产业结构的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将有较高的获利率,也即高利润是反竞争定价的结果,但它存在缺乏逻辑清晰连贯的理论基础、没有实证检验模型等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该范式的科学性和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都大为削弱。而ES 范式假定,越有效率而非高利润率的银行比竞争者要价越低,那么,银行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租金,导致更高的集中度,这样,高集中度表现为更高利润和更低价格的形式,既让银行获益,也让银行客户获益,高集中度仅仅是高效率的一个副产品,所获得的高利润可以看作为经济租金,而不是垄断租金。

可见,ES 假说不仅逻辑严密,符合二战后市场结构变化的现实,而且也更容易构造实证检验模型,因此,人们逐渐用ES 假说取代了传统的S-C-P 范式。

因此,我们在分析银行市场主体结构和效率的关系时,也坚持“效率-结构”原则,即在一个自由进入、自由价格的市场环境里,无论此时形成的是寡头垄断还是垄断竞争的市场主体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银行市场主体能够获得足够高的效率,这种效率不仅能使企业的规模效率和X 效率达到最大,而且能使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大。不过,在分析“效率-结构”关系时,我们应该对银行业的稳定性给予密切关注。如果一味地追求竞争,可能会损害企业的成长和效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里,即使我们观察到银行市场势力的存在,它也可能是市场主体利用效率的改进,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的结果,是对竞争激烈的银行市场的理性反应。况且,这种市场势力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抑制再银行市场主体过度追求高风险业务的企图,这对银行行业的稳定性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讨论“效率-结构”关系成立的前提,即如果没有一个可竞争的市场,怎能保证企业一定能按照效率最大化的模式进行生产,ES 假说能否成立。所以,ES假说的前提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即如果市场壁垒过高,市场进入和退出很困难,可能会导致银行不完全追求效率,也即银行完全可以利用高市场份额来发挥市场势力,从而获得垄断租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