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上册《不简单的杠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二篇)
2025-09-28 00:28:37 责编:小OO
文档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不简单的杠杆》说课稿(一)

附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不简单的杠杆》是新教材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聚焦到一种简单机械——轮轴。通过模拟测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轮轴的作用,建构对轮轴的认知。观察、分析教科书中不同轮子的插图,可以感受到工具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本课教科书设计了用固定的小石块,以木板作杠杆,撬和移大石块的任务;希望学生在使用杠杆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杠杆能省力,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杠杆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估。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指导改变支点的位置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3)认识更多的杠杆类工具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5)能如实记录撬动石块所需力大小,运用实验数据分析杠杆使用情况。

(6)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7)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体验和探究,认识到使用杠杆有省力或方便等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杠杆的作用效果不同。

四、说学情

通过调查发现,在平时生活中,城里的孩子普遍看到过像老虎钳、羊角锤、烧烤夹子等一些杠杆工具,但是很少有利用这些简单杠杆工具来完成任务的活动体验。同时,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作用大多认为是省力和方便。杠杆类工具有怎样的特点?有没有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是知之甚少,即使有学生能说上一二,也仅仅是从课外资料上看来或听来的。

五、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条、大石块、拉压两用测力计、小木块、记录单、羊角锤、烧烤夹子、打捞网、核桃夹、剪刀、矿泉水、核桃、牛排模型。

六、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

(一)认识杠杆

1.出示前测: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工具,但很少有同学用过这些工具。

2.出示主题图:认识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杠杆。

活动1:观察工人师傅利用撬棍调动石板。

活动2:分析撬棍的作用

活动3:回想生活中杠杆的运用。

杠杆:在工作中像撬棍这样的工具就是杠杆。

(二)聚焦问题

1.当我们看到工人师傅运用杠杆工作时,思考杠杆在搬运中有作用呢?

2.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杠杆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自身体力无

板块二、探索

(一)模拟测试

观点: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一些自然的材料来制造工具了。因为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杠杆就是这样的一类工具。

(二)实验求证

利用一些材料制作一个杠杆模型,然后想办法用小石块翘起或者移动大石块。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多尝试几次,并尝试调整支撑点的位置,观察现象。

(三)形成认识

通过多次测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同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

活动一、探究杠杆

1.感受活动:用手指撬动大石块。时间:3分钟。

2.杠杆模拟测试实验。时间8分钟

3.研讨分析:汇总分析各组数据

4.小结:支点越靠近阻力点,越省力;反之,越不省力,甚至费力。活动二、体验杠杆

1.小调查:生活中的杠杆我知道。时间:3分钟

2.生活中的杠杆我体验。时间:8分钟;

3.反馈:我的体验收获板块三、拓展

1.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杠杆的运用?

板块四、小结

1.认识了杠杆:在工作中,像撬棍这样的工具叫做杠杆。

2.杠杆的作用: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

3.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六、板书设计

不简单的杠杆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支点越靠近阻力越省力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堂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1、经验不足,当学生出现跑题的答案时,老师不能够及时恰当的把话题引到主题上。

2、教师语言还是多与学生成为了主导,语言不够精炼。

鉴于以上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请教,多去听其他老师得优质课程。加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不断学习,在教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水平推到更高的层次。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不简单的杠杆》说课稿(二)

附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杠杆

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一科学概念。本课引领学生针对具体的某单一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进行探究和学习;作为单元中的基础知识课,学生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人类对杠杆的认识和了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研究出了许多发明,影响深远。今天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选用杠杆作为研究内容,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研究工具的兴趣。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对“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使用已经有相当的经验积累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具体研究和探索过杠杆在不同情况、不同组合工具中的作用。学生在《斜面》一课中已经做过了关于简单机械的研究,《不简单的杠杆》一课安排了一个最原始也最贴近“杠杆”发明和产生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看到过,但是不一定亲自动手操作过。这样的安排既减小了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在研究杠杆过程中的趣味性。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2.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2.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式记录撬动大石块时杠杆的装置。

教学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木块。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撬动大石块

1.看图回答问题。

让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我们把这样使用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你知道杠杆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既可以简单直观地告诉学生杠杆的出现原因,也可以调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和基本作用的认知情况,为探索做铺垫。

板块二、讨论:生活中的杠杆装置,画杠杆简图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杠杆装置的工具,举例说明。

2.找出杠杆装置的共同点,并观察杠杆装置的特点,画出杠杆的简单示意图。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杠杆装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更加清晰地掌握杠杆装置的基本结构,能自己找到杠杆装置的特点,成功画出杠杆装置的示意图,为接下来探索活动的记录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板块三、探索: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任务一: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

1.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自行画一张A到B测量图,以便测量搬运距离,参照教科书第47

页图片。

2.任务活动至少进行3~4次。第1次先让学生尝试把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第1次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先“玩”,积累经验之后,后几次则是侧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教师提示:石块较重,小心不要砸到手。

任务二:填写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

准确画出每一次撬动大石块时的杠杆装置。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课堂活动记录表。

设计意图: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教科书中提供的探究活动,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真实操作,探究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装置情况。通过探究,学生可以发现更多关于杠杆的秘密。

板块四、研讨:我们的发现

展示学生的杠杆装置绘图,给出例图和各部分的名称。

看图,思考、分析和总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的地点?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2.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标出例图和各部分的名称,是为了方便学生在接下来研讨的过程中描述自己杠杆装置的情况。帮助学生梳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启发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去思考更多关于杠杆作用的发现。

板块五、拓展:生活中的杠杆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杠杆的作用。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杠杆?

设计意图:将简单的课堂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了杠杆的作用以后,能够分析生活中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杠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这样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

六、板书设计

不简单的杠杆

撬动大石块

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

我们的发现

生活中的杠杆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次课堂教学内容能紧紧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好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习掌握知识就是要在动手,动脑,和作中得到。所以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

不足之处:在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表扬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我做得还有些欠缺。学生的回答有不少答案都能令我感到意想不到,都应该及时地予以表扬。但我为了抢时间,抢进度,却忽略了教学中这一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环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