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华知识点整理(2022新版)
2025-09-28 00:15:46 责编:小OO
文档
三年级科学上册

精华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将纸巾揉成团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纸巾(没有)被浸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接触不到纸巾。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这也是因为瓶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第二课《空气有质量吗》

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②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O”);

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第三课《热空气和冷空气》

1.将卡纸剪成的纸蛇悬挂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可以观察到(纸蛇旋转)。

⒉.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3.将大塑料袋撑开后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会儿松手,可以看到(塑料袋上升)。

4.将冷集气瓶放在有烟的热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挡板,(热)集气瓶里的烟随着(热空气)上升到(冷)集气瓶中,(冷)集气瓶中的冷空气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烟便充满两个瓶子;将热集气瓶放在冷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挡板,由于(热空气)不能向下流动,(冷空气)不能向上流动,烟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进入下方的冷集气瓶。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6.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7.生活中制造风的方法有∶(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都可以。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第一课《土壤的成分》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挖来的土壤中有(沙子)、(蚂蚁)、(小石子)、(枯树叶)、(西瓜虫)、(蚯蚓)等。

3.验证土壤成分的实验∶

①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纸巾上出现水迹︰(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②把土块放入水中,土块中冒出了气泡︰(证明土壤中有空气)﹔

③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土壤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的在下,细小颗粒的在上∶(证明土壤中有沙粒和黏粒)。

第二课《土壤的类型》

1.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

①(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仙人掌、芝麻、花生、西瓜)等﹔

②(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水稻、莲花)等;

③(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月季)等。

第三课《肥沃的土壤》

1.土壤按从上到下分成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2.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3.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4.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汉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第四课《保护土壤》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息息相关。

2.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3.人类活动对土壤有影响。保护土壤的活动︰(修筑梯田)、(轮作或休耕)、(植树造林)等。破坏土壤的活动︰(开窑烧砖)、(开山毁林)、(抛撒垃圾)、(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本》

第一课《认识固体》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和原来一样都还是(固体)。

3.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粉末状,但还是(固体)。

4.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第二课《认识液体》

1.可以用(量简)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比较两种液体的(质量)。

2.量筒由规范的玻璃筒或塑料筒制成,刻度精确,刻度通常以(毫升或升)为单位。

3.使用量筒时的注意事项∶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②量筒必须放平稳后才能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4.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5.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6.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在实际检测中,气泡在哪边,说明哪处(高)。

第三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生活中有许多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如(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等。

2.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颗粒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体积会(发生改变)。

3.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将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将大米和稻壳分离)等。

4.混合后的固体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①选择(大孔眼的筛子)分离玉米粉和绿豆的混合物﹔

②选择(磁铁)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

③用(过滤装置)分离沙子和红糖的混合物。

第四课《把盐放到水里》

1.把沙子和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发现沙子会(沉入杯底),盐慢慢(溶解在水中)。

2.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3.在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时,每次要加相同质量的盐;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当盐溶解得很慢时,一点一点地加;当盐无法再溶解时,停止加盐,计算这杯水溶解盐的克数。

4.沉在杯底不能溶解的盐或糖,可以通过(加热)、(搅拌)、(加水)等方法使盐继续溶解。

5.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6.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第一课《河流与湖泊》

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⒉.用油泥在塑料盘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可以(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3.(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第二课《地下水》

1.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 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2.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

第三课《海洋》

1.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发苦发咸)所以不能直接饮用。

2.用滴管取1毫升海水滴入金属勺中,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加热,待水干后勺中的物质就是(盐)。

3.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枳的(/0.8%),拇小到白费球上小贝你心里H.)

4.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5.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第四课《珍惜水资源》

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为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2.(农田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水送到农作物的恨部进仃准慨。(相外用小)及N法过任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新型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

3.家庭中的节水措施有︰(刷牙时关水龙头)、(预备收集废水的大桶)等。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第一课《人的呼吸》

1.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3.(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候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4.(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5.(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6.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7.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

8.人和动物呼吸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第二课《运动和呼吸》

1.运动前呼吸比较(平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2.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3.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4.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①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

②经常(开窗通风)﹔

③经常用(淡盐水)漱口;

④(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第三课《食物的旅行》

1.消化系统︰(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

⒉.各消化器官的作用︰(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咽部)吞咽食物︰食道传送食物至胃;(肝脏)产生胆汁;(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胆囊)储存胆汁;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3.(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6.5~8.5米,约为身长的4.5倍。

4.消化道是通过(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第四课《食物与营养》

1.(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⒉.营养素的来源∶

①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②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③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必需的营养素。

④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

⑤(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⑥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①(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黑)。土豆.馒头、米饭中含有大量淀粉。

②将食物放在白纸上去挤压,观察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可以检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油脂)。花生和肥肉中含有大量的油脂。

4.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