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025-09-28 00:17:24 责编:小OO
文档
第四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这一观点(  )

①否认了人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知能力

②肯定了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知能力

③认识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存在是思维的结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野外的雌性蚊子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还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这说明(  )

①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

②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这是因为(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具有社会性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4.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

A.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战胜自然

C.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

D.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  )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④认识世界要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科学家通过对3 000多名退休公务员的跟踪调研,发现这些人退休后短期记忆力衰退的速度快了近40%,从而凸显了刺激性工作活动有利于年长者保持较好的记忆力,降低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的风险。这再次佐证(  )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9.“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10.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读下图漫画,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有容错的氛围,主要是因为(  )

①谬误中也包含着真理 ②做任何事情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③敢于实践才能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认识在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推动下向前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人类从对物质的神秘未知,到长生不老的神话猜测,到出神入化的炼丹工艺,再到严谨精微的现代科学,科学不断地从“神秘”“神话”那里赢得地盘。这表明(  )

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真理性认识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D.新获得的认识总会更加深刻和准确

13.20世纪30年代,预言介子存在的汤川秀树曾被物理学家玻尔反问道:“怎么,你难道想说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别的粒子?”20世纪70年代,夸克发现者盖尔曼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电话告知导师时,也遭到驳斥:“这可是越洋电话,不要把钱花在此类无聊的游戏上好不好?”材料说明(  )

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不同认识主体达成的共识才是真理 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④真理总是从已有的错误认识中转化而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黑铝炸药用金属铝提高能量,铝含量增加,能量也随着增加,但超过5%,因氧化剂含量减少,能量又逐步降低了。研究者长期遵守这一铁律,炸药技术一直难以提高。温压炸药原理的出现,使得铝粉含量增加至15%~20%以上,炸药的能量大幅度提高。材料说明(  )

①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发展真理要思想、开拓创新 ④质疑真理的客观性是炸药技术发展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对于纳米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25年前当时诸多科学家认为,尽管这是一种“奇妙的科学工具”,但预计未来30年内,不会对主流电子技术产生任何影响。然而今天,纳米科技作为最具突破性的战略性前沿技术之一,已在材料、医疗、环境等领域引起性改变,并成为大家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科学家的“预言”被表明(  )

①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真理适用于特定的条件和范围,一旦超越就会成为谬误 ③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5年,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在我国第一次大流行,造成人民群众的恐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了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

顾方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确定了国内流行的脊灰病毒类型。在1959年的脊灰疫苗国际会议上,善于学习的顾方舟搞清楚了疫苗有“死”“活”之分,且死疫苗安全,但不会在人体形成免疫屏障,病毒活疫苗理论上可能会恢复毒力,但可成为天然疫苗,形成免疫屏障。经过深思熟虑后,顾方舟选择走活疫苗路线。在疫苗研制过程中,顾方舟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以身试药,证明国产疫苗是安全、有效地预防脊灰流行的生物制品。

顾方舟为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奉献了一生,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健康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顾方舟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约三分之二的新发明、新创造都是中小企业做出的,微软、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等高科技公司最早都是小企业孵化而来的。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具有空前的创新精神和力度,但同样也存在缺钱、缺人、缺市场等瓶颈问题。在制定时,不仅要关注首次创业率,更要关注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创业率。要从投资环境、科研环境、居民环境等方面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解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是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观点,其肯定了人的感性认识能力(看到鱼),否认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看不出鱼乐与不乐),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①②正确,故选A。

答案:A

2.解析:科学家有意识地改造蚊子的过程,说明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

答案:B

3.解析:“和大家一起走”,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B

4.答案:C

5.解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认识世界要从实际出发,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未体现认识的反作用,①与题意不符;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不具有反复性,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6.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体现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为B。

答案:B

7.解析:这再次佐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8.解析: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正确且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

答案:C

9.解析: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D符合题意。

答案:D

10.解析: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②③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未体现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答案:C

11.解析: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谬误中不包含真理,①说法错误。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②说法错误。“有容错的氛围,才有试错的勇气”,强调认识在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推动下向前发展,敢于实践才能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2.解析:科学不断地从“神秘”“神话”那里赢得地盘,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B符合题意。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A说法错误。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说法错误。新获得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是都会更加深刻和准确,D说法错误。

答案:B

13.解析:题中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③符合题意。不同认识主体达成的共识不一定是真理,②错误。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但不意味着真理总是从已有的错误认识中转化而来,④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B

14.解析:材料说明发展真理要思想、开拓创新,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②③符合题意。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背离,①说法错误。尊重事物规律的客观性是炸药技术发展的前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15.解析:科学家的“预言”被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也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未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排除②;材料并非强调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排除③。故选B。

答案:B

16.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顾方舟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获得了国内流行的脊灰病毒类型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有关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控制、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的需要推动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顾方舟以身试药,验证了国产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脊髓灰质炎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17.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总结。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实践主体自身条件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