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2025-09-28 00:15:1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该何去何从                         —浅析中国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1982年始,到目前为止,总共公布了7批、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日渐显露。那么,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与矛盾?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与矛盾?我们该如何解决它们?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又该去向哪里?本文将予以探讨。

关键词:中国   风景名胜区规划  问题  解决措施

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发展很快,国家越来越重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但由于现代社会存在不少的矛盾,一些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矛盾。首先是快速发展的国家旅游经济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机制弱化、法制滞后的矛盾,其次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市场化开发的矛盾。这二种矛盾严重地制约了风景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很大程度地阻碍了我们风景名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矛盾又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与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它们?下面我就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略微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状况

建国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一)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二)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三)风景名胜区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渐渐步入正轨,自1982年起,总共公布了7批、208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批次第一批(1982)

第二批(1988)

第三批(1994)

第四批(2002)

第五批(2004)

第六批(2005)

第七批(2009)

总计
数量44403532261021208
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批次及数量          

首先,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我们不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无视其缺憾,有些问题是必须加以重视并予以解决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我国风景名胜区中存在的问题

2.1风景区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屡禁不止。

我国风景区环境保护的不够,有些景区垃圾遍地,小商小贩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景区原本的风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厂排出的“三废”也直接对一些景区的环境造成损害。于是,一些景区的水面上漂浮着令人

作呕的垃圾,再也看不到潺潺的流水;一些景区里充斥着小贩的吆喝声,再也寻觅不到安静的处所;一些景区里突兀的建筑拔地而起,再也感受不到和谐的气息。。。

 2.2没有善待这些风景名胜资源,反而将其视为摇钱树,过度的开发使用,对其造成了建设性的破坏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所以就造成了一些人将风景名胜资源视为摇钱树,只想着发展经济,全然不顾资源的保护工作。一些不该开发的区域也遭到了破坏,大量的商业建筑破坏了原本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漠,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全然不顾长远的发展。

2.3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不够,大量珍贵景源遭到破坏

   一些景点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已快崩塌,有些地方已然坏得不成样子。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措施补救,而是听之任之。

损毁的长城

  2.4风景保护与城市建设存在冲突,景点收费不合理,许多景源被舍弃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代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土地的使用状况也越来越紧张。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开发土地,而一些风景区占用了很多的土地,到底是该保护还是该开发呢?很多风景区被开发了,不复存在,一些景源被白白舍弃,还有一些景点收费不合理。像南京中山陵和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我就觉得做得很好。

3.我国风景名胜区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人多地少的矛盾

     好多人!好多人!

人口问题是我国必须面对的严峻的问题,我国不光人口多,而且用地较为紧张。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真正可以用的土地很少,而且人口都集中分布在城市中。这就决定了有些景区无法留存,所以均衡发展是关键,哪些该重点保护?那些该适度开发?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导致一些景观的极大破坏与浪费。

  3.2规划和管理的不健全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东西都在摸索着前进,市场机制,都不够健全,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景区规划只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眼光,有些规划只一味的迎合一些领导的喜好,不考虑实际的状况。景区的管理部门也有些不作为,有些景区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了无法弥补的损害。许多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和一些部门的领导同志,对风景名胜区和风景名胜资源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价值取向研究不够、认识不足,尤其对风景区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淡薄,用管理经济或管理旅游的方式来管理风景资源,在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

  3.3资源产权缺乏明确的界定

我国的国家风景名胜资源所有权是通过各级地方或风景名胜区机构的行政管理加以体现的,风景名胜资源的支配权和收益权分属各级地方部门。目前,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以及其他相关方利益往往交织在一起,在风景区内的多头管理、不同程度的地方干预或插手风景区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政出多门,重复行政,严重地加大了风景区一线管理部门的行政负担和经济负担,“弱化”了主管部门的管理,分散了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降低了部门的管理效率,致使风景区总体规划无法有效地贯彻执行。风景名胜区存在的管理不顺的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景区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症、顽症,必须痛下决心尽快解决。长时期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缺乏国家计划发展资金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4.我国风景名胜区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准确认识风景资源性质,提高风景资源保护和管理意识

我们需要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从风景资源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尊重风景资源科学,充分尊重风景资源管理的规律,进一步深化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尽快摆脱目前资源管理的被动局面。目前,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形式,尤其在生态敏感的核心保护区范围的开发,仍然习惯使用或侧重“硬开发”模式,即在开发形式上以直接的上档次的商品化规模化建设为主,在开发手段上以资本投入为主,在开发主体上以行为为主。这种开放模式以人的消费需求为前提,将人的价值规律凌驾于风景资源的自然生态规律之上,忽视了对风景资源的社会、科学、教育以及生态环境价值和效益的开发利用,把获取经济效益作为开发风景资源的唯一目标。作为风景名胜区行业,应该准确把握风景资源的开发尺度,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对历史、对国家、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遏制错位的“硬开发”趋势,积极倡导并尊重自然科学规律的“软开发”,高度重视对风景区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教育以及综合社会价值的开发,高度重视风景资源“软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4.2理顺、政企分开是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风景名胜区既承担日常繁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还要完成地方“经济创收”指标,管理部门实质上肩负着行政、企业经营双重职责。鉴于这一现实状况和历史原因,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管理部门从风景区的所有旅游服务经营项目中退出来,还有待于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国家市场经济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同时,也需要出台相应的和与之相配套的措施。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阶段性的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的过程。

  4.3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使风景名胜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风景名胜区的法律和法规是主管部门管理指导风景区工作的基本手段,是保护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武器。风景区的法制建设涉及理顺管理、强化规划实施力度和能否有效地保护风景资源,还涉及国家、地方、公众等方方面面的权益和利益,对处理和化解当前风景名胜区存在的各种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风景名胜区法制建设问题的解决力度,尽快健全并完善风景区的法律法规,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在良好的法制化条件下稳定、健康的发展。

  4.4强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提高对规划的宏观指导水平

做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搞好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是一切开发利用建设的基础,是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在风景区核心保护范围的违法违规建设泛滥的原因,一方面是地方部门受短期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违反总体规划开发建设,事件大多涉及地方的一些权利部门;部分地方主管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面对各种形式的干预,放弃审批原则,使国家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不应有的损害。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相当多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部分总体规划缺乏科学性,规划水平偏低造成的。为此,我们要加强对规划的技术和规范的指导,严把总体规划的质量关。

  4.5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干伍

我们要加大对现有一线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专业进行培训,根据近年来各级风景名胜区出现的问题,应该把风景区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培训的重点,在主要领导干部中又要把市和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培训的重点,以此增强地方决策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资源保护意识。我们要明确建立自己的风景学科体系,充分调动、整合涉及风景科学的多方面的科技人力资源,加强与科研部门和重点院校科研人员的广泛合作。我们要从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注重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和重点院校的联系,根据需要建立风景名胜的学科专业,进而促进科研、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风景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5.总结

1994年发表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中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社会公益事业”。毫无疑问,社会公益事业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活动。在规定风景名胜区性质的同时,对其作用也作了规定,即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是风景名胜区最基本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科研、文化、科普以及铸造民族精神等重要功能。风景名胜区之所以具有这些功能是因为风景名胜区是人类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资产,保护是首要的,开发要服从于保护,赢利不应成为目的。这也就决定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社会公益性质。

人类社会对已确认的遗产资源唯一可做的事“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遗产资源的不可逆性和非再造性表明,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只能是采取事前预防行动,即保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事后补救和惩罚行动于事无补。景观的不可复制性表明风景资源是一种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

我们要正视当前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而且大多是长期积淀的深层次问题,涉及的部门和领域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何化解矛盾、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是我们面临的无可回避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魏民、陈战是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2.《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崔凤军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4.《新时期风景区规划中的若干问题》,贾建中,中国园林,2001年

5.  www.chinajsb.cn/gb/content/2002-12/17/con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