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9中考物理专题训练:机械运动(含解析)
2025-09-28 00:15:12 责编:小OO
文档
2019中考物理专题训练:机械运动(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的是

A.乒乓球台的宽度大约是2000cm     B.人步行的速度是1m/s

C.长跑运动员长跑后体温可达到46℃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0g.

2.小明是一位九年级学生,下列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    B.他上楼梯的功率是1.2W

C.他所受重力约为50N    D.他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20Pa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

B.“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

C.以电视机前的观众为参照物,电视机内的运动员一定是运动的

D.以赛场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运动的

4.2018年6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展览会召开,如图所示为智能机器人踩着“风火轮”在语音控制下为市民表演舞蹈,下列有关此智能机器人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智能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受到的重力与对“风火轮”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智能机器人在跳舞滑动过程中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智能机器人踩着“风火轮”舞动起来,此时是把“风火轮”作为参照物

D.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匀速的转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在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某段时间内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D.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6.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奥运会相关比赛项目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赛艇比赛运动员用的船桨属于省力杠杆

B.游泳比赛运动员向后划水是应用力的相互作用

C.3m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时用力蹬跳板是要利用跳板的弹性势能

D.在4×100m接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相对静止

7.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

D.在接力赛跑交接棒的过程中,两运动员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8.观察图中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可能甲车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9.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小石块在C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二、多选题

10.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往往先确定一个时间间隔,再分别测量在每段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下图是探究天鸦飞行时的速度,由图可知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3~6s时,天鹅飞行75m    B.天鹅通过30m标杆处的速度一定为10m/s

C.0~9s的平均速度是15m/s    D.前6s天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其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为0

B.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C.内,物体受到摩擦力是2N

D.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受的摩擦力不断增大

1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每张纸厚度约为1mm   B.人脉搏跳动一次用时约为1s

C.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5m/s    D.一部智能手机的质量约为3kg

三、填空题

13.如下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对应的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从4s-6s内,拉力F做的功是______J 

14.11月3日,三架新涂装的歼20战机在万众期待中亮相珠海,并列飞过航展主会场。以观展群众为参照物,歼20战机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飞行中战机应保持_____.

15.周末小明骑自行车去游玩,自行车下坡过程中,为了减小车速,他捏紧车闸,刹车皮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内能。当小明看到同一辆同向行驶的汽车超越自己时,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向_______(选填“前”、“后”)运动时。当他停止蹬脚踏板,自行车不会立即停下,是由于______.

16.图是一小球从点沿直线运动到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点到点共运动了__________的路程,小球从点到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17.甲、乙两辆小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比较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判断运动较快的是__________车,甲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乙车在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 .

18.(1)根据各图所给信息填空。

①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石英钟的像,此刻石英钟所示的时刻是_____;

②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③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_____mL;

(2)一摞物理作业本共有n(n约为50)本,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要测出这摞作业本对桌面的压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①这摞作业本重约为_____(选填序号);

A.2N         B.20N        C.100N

②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_____;

③作业本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可用公式或文字表述)。

四、计算题

19.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0.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越野车,其越野性能公认已经超越了“悍马”,坦克能去的地方它都能去,最大速度达100km/h.当越野车匀速爬上一高14m,长20m的陡坡时,机械效率为70%(g取10N/kg,汽车的质量按3650kg计算).求:

(1)越野车受到的重力.

(2)越野车以最大速度行驶50km所需的时间.

(3)越野车爬坡时的牵引力.

21.电动汽车绿色、环保。集美巡警也用上了某品牌电动车,此电动车充满电后,能以72km/h的最快速度连续行驶360km。

(1)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多长时间?

(2)某次,巡警以5m/s的速度绕集美学村行驶一周,用时45min,则巡警绕学村一周的路程为多少km?

22.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轻板AB可绕转轴O在竖直面内转动,OA=0.4m,OB=1.6m.地面上质量为15kg、横截面积为0.3m2的圆柱体通过绳子与A端相连。现有大小不计、重为5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10N的作用下,以速度v=0.2m/s从O点沿板面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g=10N/kg.求:

(1)物体开始运动前,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在板面上运动的时间;

(3)物体在板面上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及功率。

23.小明一家假期驾车到临沧旅游,途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标志牌。

(1)此时他家的车速已达20m/s,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超速?请计算说明。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从此处出发,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临沧?

(3)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平时该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1.B

【详解】

A.乒乓球台的宽度大约是1.5m=150cm,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故B符合实际;

C.长跑运动员长跑后体温可达到4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故D不符合实际。

2.A

【详解】

A、小明正常1s走2步,2步走1.2m,所以它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故A正确;

BC、它上楼时,用10s,体重大约在400N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m.它所做的功大约是1200J,根据P==120W.故B错误;C错误;D、站立在地面上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200,根据p=2,故D错误。

3.C

【详解】

A.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跑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故A正确;

B.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

C.电视机内的运动员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位置变化,以电视机前的观众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故C错误;

D.运动场的看台相对于比赛场上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赛场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

A.智能机器人受到的重力与“风火轮”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智能机器人在跳舞的时候滑动,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智能机器人脚踩的“风火轮”,舞动起来,相对于“风火轮 ”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从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智能机器人在地面上进行匀速的转向,其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则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D说正确,符合题意。

5.A

【详解】

图象的纵轴是路程,横轴是时间,所以这是一个路程﹣﹣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静止不动,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处于静止状态,即甲、乙都受平衡力作用。

故A正确。

6.A

【详解】

A、赛艇比赛运动员用的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游泳比赛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对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使运动员向前运动,故B正确;

C、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时用力蹬跳板,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当跳起时,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使运动员跳的更高,故C正确;

D、在4×100m接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就应当尽可能做到速度相同,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D正确。

7.A

【详解】

A、用手击打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

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接力赛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同向同速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或速度相同),但相对地面来说,两运动员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8.D

【详解】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ABC错误,D正确。

9.C

【详解】

小石块在下落过程中,在AB段,小石块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不断改变小石块的运动状态,小石块加速下落;在BC段受到橡皮筋的拉力作用,过B点后橡皮筋开始伸长(大于原长),弹力逐渐增大,当拉力小于重力时,小石块仍处于加速状态;当拉力大于重力时,小石块减速下落。

A、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中小石块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故错误;

B、由题B点是橡皮筋自然下垂长度的位置,所以在AB段,橡皮筋对小石块没有弹力,小石块只受到重力,故错误;

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速度先加速后减速,故正确;

D、BC过程中小石块先加速后减速,减速过程中是因为弹力大于重力,C点是下落的最低点,此时小石块虽然速度为0,到达C点后小石块会改变运动状态向上运动,故C点时受到并不是平衡力,故错误。

10.CD

【详解】

A.3-6s时,天鹅飞行的距离为75m-30m=45m。故A错误;

B.天鹅通过30m标杆处的平均速度v===10m/s,但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是10m/s,故B错误;

C.0~9s的平均速度===15m/s。故C正确;

D.0~3s和3~6s内天鹅运动的时间相 同,路程不同,所以前6s天鹅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1.ABD

【详解】

A、由乙图可知,前2s物体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则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乙图可知,前2s物体所受拉力为1N,所以摩擦力也为1N;故A错误; 

B、在t=3s时,由乙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为3N,由乙图可知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此时摩擦力与拉力不平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不等于3N.故B错误; 

C、由乙图可知,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4m/s,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摩擦力等于拉力,f=F=2N,故C正确; 

D、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2~4s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12.BC

【详解】

A.一张纸的厚度在75μm=0.075m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不会超过0.1mm,故A错误;

B.人的脉搏跳动一分钟大约为50—80次左右,所以脉搏跳动一次约1s,故B正确;

C.普通人骑自行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2—20km,合5m/s左右,故C正确;

D.一部普通智能手机的质量大约为150g---300g之间,故D错误。

13.2    16    

【详解】

由丙图可知,前2s物体速度为零,所以当t=1s时,物体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物体受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同,根据乙图可知,物体所受拉力为2N,故摩擦力也为2N; 

由丙图可知,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为2m/s,则在第4s到6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vt=2m/s×(6s−4s)=4m;

从乙图中可知4s∼6s内物体受到的外力为4N,则拉力在这段时间内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Fs=4N×4m=16J;

14.运动    静止    

【详解】

以观展群众为参照物,歼20战机与观众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飞行中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即保持相对静止。

15.做功    后    惯性    

【详解】

用力捏闸时,刹车皮与轮胎之间摩擦增大,刹车皮发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内能;小明骑自行车与汽车同向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小明和汽车之间位置发生了改变,小明是运动的,并且人在汽车的西面离汽车越来越远,因此以汽车为参照物人向后运动;小明停止蹬脚踏板,自行车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会立即停下,继续向前运动。

16.12.50    0.125    

【详解】

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12.50cm;小球由B运动到E所用时间t=0.2s×3=0.6s,通过的路程为s2=8.00cm−0.50cm=7.50c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12.5cm/s=0.125m/s。

17.甲    0.2    2    

【详解】

根据图象可知,甲车8s内通过的路程为1.6m;乙车12s内通过的路程为1.2m,则甲车的速度:v甲===0.2m/s,乙车的速度:v乙===0.1m/s,显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由v=可知,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s=v乙t=0.1m/s×20s=2m。

18.9:25    22.5    22    B    弹簧测力计    P=F/S    

【详解】

(1)①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2:35,故实际时间才是9:25。

②由图知道,s=450m,t=20s,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2.5m/s;

③量筒的分度值是2ml,则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22ml;

(2)①每本作业本的质量约为40g,则这摞作业本的重约:G=50×0.040kg×10N/kg=20N,故选B;

②作业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s :,测作业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需要测出作业本的重力G,作业本与桌面的接触面积,需要测出作业本的长L与宽d,测长度需要刻度尺,测重力需要用弹簧测力计;

③作业本对桌面的压强s :。

19.1080km/h,合300m/s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飞机沿直线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所以,飞机飞行的时间是 :t=15min=h,它的飞行速度是: =1080km/h,

又因为1km/h=m/s,所以,飞行速度是:1080km/h=1080×1km/h=1080×m/s=300m/s。

20.(1) 3.65×104N;(2) 0.5h;(3) 3.65×104N.

【详解】

(1)汽车受到的重力:G=mg=3650kg×10N/kg=3.65×104N,

(2)由v=可得:t===0.5h;

(3)汽车爬坡时,设牵引力为F,由η=可得:F===3.65×104N。

21.(1) 5h  (2)13.5km

【详解】

(1)由 v=得,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的时间

t== =5h;

(2)绕学村行驶速度 v′=5m/s=18km/h

绕学村一周的路程s′=v′t′=18km/h×h=13.5km

22.(1)500Pa(2)6s12J(3)2W

【详解】

(1)物体开始运动前,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

F压=G圆柱=m圆柱g=15kg×10N/kg=150N,

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p===500Pa;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圆柱•OA=G物体•s,

则物体恰好离开地面时运动的距离:

s=OA=×0.4m=1.2m,

由v=可得,物体在板面上运动的时间:

t===6s;

(3)物体在板面上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

W=Fs=10N×1.2m=12J,

拉力的功率:

P===2W。

23.(1)超速。(2)0.5h;(3)见解析所示

【详解】

(1)v=20m/s=72km/h,从图中可知限速是60km/h,由于72km/h大于60km/h,所以这辆车已超速;

(2)该车从此处出发,到达临沧的最短时间:;

(3)我们平时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走交通部门设置的专门穿越道,如斑马线、人行过街(公路)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等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