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一单元作文教案-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025-09-28 00:16:16 责编:小OO
文档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案

时间:2012年9月07日    丁春林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2、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要抓住重点把事件写具体。

学习重点:

1、学习写作文时要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学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其中“三者”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求。指起因、经过、结果。

二、自主学习: 

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三、合作探究:    

核心问题: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

1、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 合理

2、幻灯片出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请同学们思考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问题作文:

                              有趣的地理课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 

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

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

仅用了4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3、修改完善问题作文:

(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即可。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结果。

过渡语: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就很完整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写得详细生动?

(二)修改“经过”部分,学习具体的方法。             

方法指导一:

(出示幻灯片《春》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归纳写作方法:

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方法指导二:

(出示修改片段)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存在问题: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平时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我的数学得了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归纳写作方法:修改后的片段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引导学生将这两这段文字和作文中的“经过”部分作比较,思考怎样才能将经过写得既详细又生动。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3、    多角度叙述、描写。                                                                                             

四、检测与评价:

1、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2、交流展评:

一节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形式图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地图。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 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种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大拼图,仔细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完成。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只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

点评: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老师让同学们拼图的目的,与后文衔接自然。

2、结果自然合理,结尾又能与开头相照应。

          3、文中经过部分写得生动细致,运用了修辞,注意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五、布置作文

《我的故事》、《——里的新鲜事》

审题:1、题目的重点,范围,人称

      2、事情的来龙去脉

注:初二(一)班是按照这样的程序上了下来,交上来的作文很准时,审题基本到位。(30个同学,21个同学合格,9个同学的题材有的暴力,有的没有重点,有的写的是别人的故事)

初二(二)班的程序有变化。具体是:

一、情趣倒入

上课伊始,有个男生抱着两桶水,来到了教室门口。一桶放在门口,另外一桶放在地上。我见了之后就问哪位同学帮帮他。一个女生过去,搬起了,但没搬动。另外一个女生也是搬起来没挪步。最后还是那位男生搬了进来。我就提议大家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字数不限。

二、共同探讨

有的同学的格式是:今天第三节课是语文课。上课前,孙鹏同学搬水。我见了,也去帮他搬,没搬动。

有的同学的是:

“砰”门被打开了。

只见孙鹏同学怀里抱着一大桶水走了进来。他的脸因为用力,青筋暴露,步伐很快,还能听到衣服摩擦的声音。他走到饮水机旁站定,先抬起一条腿,用力抵住水桶,双臂用力向上一举,水桶安安稳稳地坐在了饮水机上,水桶里的水冒着泡泡,似乎很满意孙鹏同学能把它安全地放稳。窗外,青山绿树在金色的阳光下,呵呵地欢笑,美丽的鸟儿轻快地歌唱。凉风习习,孙鹏习惯性地推一推他的眼镜,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对比,总结出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要求与方法。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 合理

归纳写作方法:

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归纳写作方法:修改后的片段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引导学生将这两这段文字和作文中的“经过”部分作比较,思考怎样才能将经过写得既详细又生动。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3、多角度叙述、描写。

三、学生日记节选——问题作文:

                              有趣的地理课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 

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

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

仅用了4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1、修改完善问题作文:

(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即可。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结果。

过渡语: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就很完整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写得详细生动?

(二)修改“经过”部分,学习具体的方法。             

                                                   

四、检测与评价:

1、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

2、交流展评:

一节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形式图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地图。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 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种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大拼图,仔细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完成。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只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

点评: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老师让同学们拼图的目的,与后文衔接自然。

2、结果自然合理,结尾又能与开头相照应。

          3、文中经过部分写得生动细致,运用了修辞,注意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五、布置作文

《我的故事》、《——里的新鲜事》

审题:1、题目的重点,范围,人称

      2、事情的来龙去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