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恭王府福字碑
2025-09-28 00:18:30 责编:小OO
文档
恭王府福字碑

相传康熙四十二年,孝庄太后60 大寿将至,不料旧病复发,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在百般无奈之下,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有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这个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所有病都好了,因此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这就是《福字碑》。 

  恭王府位于今天北京的前海西街,占地大约90多亩,南半是轩峻壮丽的宅邸,北半是佳构天成的翠锦园。翠锦园中路中心是一座高耸的太湖石假山,山脚下有洞府,洞府正背靠石壁,用石块嵌砌一座龛,“福字碑”就被安放在龛内。这个福字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康熙帝所写。正上方有康熙的玉玺大印。“康熙御笔之宝”六个大字足以说明这一点。福字底下的田没有封口,表示疆土无边。 

  我只能从史实这方面去说,目前据我翻到的恭亲王和他的子孙所写的这个诗集里目前没有发现关于福的这方面的描述。 

  如果“福字碑”是在恭亲王弈欣时期进入府中的话,按照常理,恭亲王应该将它摆在显眼的地方以示炫耀,而且应该有所记载。如果不是,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福字碑”在弈欣之前就已经在这座府中存在。并且事实上,弈欣并不是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亲批将自己的一名宠臣从正红旗升入到正黄旗,也就是所谓的“抬旗”。并赏赐了位于正黄旗领地德胜门内什刹海畔的一块地皮,营宅建园。这位大臣就是和绅,这座宅院就是和府。根据记载当时乾隆皇帝所赐的地方与后来的恭王府所在地十分接近。 

  如此待遇对于一位大臣应该是莫大的荣幸。而对于和绅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生中享受的众多荣誉之一。 

  和绅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佞臣,做官期间贪污纳贿,聚敛钱财。但是却年少得志,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 

  据说乾隆发现他的时候,是因为乾隆走在一路上,他自己也想, 背论语里面朱著,朱熹的著,他就觉得有一个地方好像有点背不下去了,或者是有点遗忘了,他就偶尔问边上的大臣,御前大臣,可是大臣们没有一个能接上的,这个时候和绅只有27岁,他走在他的车的左面,他就应声对答下来,然后呢以后,乾隆觉得非常惊讶,说那么年轻的一个侍卫,怎么能够就这样很自如的答上这么难的问题。

  从此和绅平步青云。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一跃成为“戴一品朝冠”的“国史馆副总裁”。 

  乾隆在避暑山庄避暑的时候,他边上就有和绅的住宅,临时住宅,他走到哪,和绅就跟到哪儿。有一次,就是和绅自己的诗里是这样记的,有一个三伏天,这个和绅在家里待着,乾隆就打发一个人给他送荔枝落了,鲜荔枝。 

  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自己的宠臣,乾隆皇帝赐给和绅一座宅院作为宅邸是合乎情理的。那这座宅邸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恭王府呢? 

  按照清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于出身有明显的区分。和绅是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低微,按照规定,像他这样出身的人可富而不可贵,无论皇上如何宠幸他,他都无法住到这样的一处亲王级别的宅邸中来。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据学者研究证明,曹雪芹对于《红楼梦》中贾府的描绘来源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也就是曹府,更为有趣的是《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中景致与恭王府有许多暗合之处。比如恭王府的天香庭院和红楼梦中的天香阁,锡晋斋和怡红院等等。据此有些学者认为恭王府的前身实为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宅邸,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存在。 

  那么,究竟和绅是否能够建造这样的一座宅邸供自己居住呢? 

  那么他在这个盖房子,主要是为了公主,他为了盖的是一座公主府,这一点已经我们的修缮过程当中发现了凤纹彩画,而且那个,据他的后人回应,当时大门上都有凤凰装饰,所以可以证明这个地方是一座公主府,那么他那个建造的年代,应该是跟公主定亲以后,直到公主结婚之前。 

  原来,和绅在官场上非常善于钻营,他为了彻底改变自己低微的出身,主动和皇族结为姻亲,以提高自己的身份。他曾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去朝见皇帝。乾隆对于这个聪明伶俐的少年非常喜爱,当下赐名丰绅殷德。并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他。 

  乾隆五十四年,十五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到和家,当时陪嫁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和绅的宠幸和对公主的疼爱。那福字碑会不会是在这个时候到了和府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但是,如果这座宅邸是乾隆赐给自己的女儿用来成亲的,也就符合了身份、级别的标准。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果是乾隆将“福字碑”赐给和绅或者是公主,为什么他们不将它放在显眼的地方高悬起来,以示炫耀,而是藏在一个秘洞里呢?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为什么说风水宝地,这个要拿地图来看,这个地方按照相书来说,就是龙虎交所之地,所以他这个地方,就是藏龙卧虎。 

  这是一张乾隆年间的北京地图。从地图上看,和绅的宅邸位于北京西北的正黄旗的封地内,依水而建。传说这里是北京的龙脉,而和府的后花园正好建在这条龙脉之上,和绅对于风水十分迷信,在得到“福字碑”之后就把它放在秘云洞的龙穴之内,悉心供奉,是希望通过龙脉和天下第一福字使自己洪福齐天,官运亨通。 

  传说毕竟是传说,嘉庆即位后,还是给和绅定了二十大罪状,除掉了和绅。和绅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洪福齐天。 

  那么当初如果“福字碑”是乾隆皇帝送给女儿的陪嫁品,那他为什么不送本人的墨宝而是前朝的遗物呢?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又提出了疑义。 

  在《红楼解梦》这本书上,作者对于“福字碑”的来历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福字碑的主人应该是和康熙皇帝关系密切,且后来政治上颇有起伏的人。这个人会是谁呢? 

  书中认为,福字碑最早的主人很有可能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康熙皇帝与曹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奶母,曹寅是康熙的奶弟,两人关系相当密切。康熙皇帝下江南就曾多次住在曹寅的家中。康熙还将一位公主下嫁给曹寅之子曹颙。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福”字赐给公主,以平衡公主下嫁包衣的心理,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曹家经过几起几落,在政治上相当谨慎小心。因此,在雍正当政时期,将福字碑置于洞府之中,既是对康熙的崇敬和怀念,也是对雍正的敌视与畏惧。 

  对于“福字碑”是如何来到恭王府的,我们现在已经无确切的历史可考,无论是曹府也好和府也罢,但是这件皇家至宝经历了数百年风雨至今完好保存到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已经是难能可贵。它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历史上的悬案等待后人的破解。 

  对于“福字碑”为何成为珍宝,是因为“福字碑”上的福字,这个福字包括了才,寿,田,多4个字,体现出一种多福,多才,多寿,多田的含义,加上田字没有封口,谁不想有个无边的田呢?这些难道不是人一生所最求的么?所以,“福字碑”才被世人所追求。 

“福字碑”之所以在恭王府始终未被历代皇帝所取走,是因为和珅把福字碑镶在了秘洞中龙脉的交点处,皇帝没可能为了这个福字碑而破坏掉整个北京的风水,所以,至今留于恭王府。

福字碑

    福字碑位于花园中路滴翠岩下的秘云洞,为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御笔,刻有“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章。福字碑高129厘米,宽54厘米,厚14厘米。碑上刻一草书“福”字,苍功有力,颇具气势。字上方钤“康熙御笔之宝”印,是清圣祖康熙帝亲笔所书。

    传说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将至,却突染重病,太医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时,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之人,可以向天父为人“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一气呵成写就了这个“福寿联体”的“福”字,并在正中上方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皇太后自得此“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七十五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更有人将这个福字解释为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于一体,可谓涵盖了“福”所代表的全部意义。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秘云洞

    位于滴翠岩中心腹部。古代以石为云根,为秘藏仙云之洞府。洞正中镶嵌康熙御笔“福”字青石碑一座。

    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园,因为康熙留存人世的题字极少,所以福字碑倍显珍贵。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

    “二龙戏珠”  石岩滴翠岩顶上的“二龙戏珠”石岩造型是周恩来总理1962年在恭王府视察时发现的。周总理依据“遇龙必有皇家之物”的说法,让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嘉庆皇帝封堵200多年的秘云洞,终于发现了康熙皇帝御笔之“福字碑”。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