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扑翼仿真飞行器--仿生蜻蜓
2025-09-28 00:18:29 责编:小OO
文档
概念图

该设计只考虑理论实现的可能性

该仿生机器人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动力模块,蜻蜓身体两侧可以安装伺服电机。翅膀由轻质金属混合太阳能电池板构成,兼顾飞行需求和能量补充。

2,能量储存模块,位于蜻蜓尾部,长柱状结构能够容纳聚合物电池,作为伺服电机和其他设备的动力来源。

3,控制模块。蜻蜓的躯干可以充分的容纳控制电路板,控制蜻蜓的飞行以及协调各个其他部位的运行。

4,信息采集模块。蜻蜓的头部拥有很好的广角,合适的机能清晰的捕捉图像信息

扑翼飞行器在飞行控制方面有比较好的表现。起飞和降落时都可以把相对飞行速度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只需要在蜻蜓原本的腿部安装轻质弹性结构,就可以比较好的满足起飞和降落需求。考虑到降落时的导航误差,也可以考虑用铺开的弹性大网回收扑翼飞行器。

可能面临的问题,

1,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整体重量超标,可能飞行动力不足。

2,目前的电池储存技术和光伏技术可能和该飞行器的需求上有一定的差距。

3,该蜻蜓的智能化程度需求很高,可能在技术难度上偏高。

以上只是我的思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