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废水处理工高级工知识试卷二
2025-09-28 00:19:54 责编:小OO
文档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统一试卷

高级废水处理工知识试卷(二)

注    意    事    项

1.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考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总   分

总 分 人

得    分

得 分
评分人
一、选择题(第1~30 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2.0分。满分60分)

1.工程上,水的密度常以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4℃时的最大密度值作为计算值,其数量值为(B  )kg/m3。

  A.100;  B.1000;  D.1500;  D.500。

2.在沉砂池前一般应该设置( C )。

  A.粗格栅;  B.中格栅;  C细格栅;  D.粗、中两道格栅。

3.下列关于栅渣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

  A.栅渣压榨机排出的压榨液可以通过明槽导入污水管道中;

  B.栅渣堆放处应经常清洗,并消毒;

  C.栅渣量与地区特点、栅条间隙大小、废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

  D.清除的栅渣应及时运走处理掉,防止产生恶臭,招引蚊蝇。

4.下列哪一项不是实现气浮分离的必要条件?(B )

  A.气泡的粒径应该越小;  B.气泡的粒径应该越大;

  C.气泡的密度应该越大;  D.细微气泡应该能够与污染物有效的黏附。

5.废水在压力溶气气浮池中的停留时间为( B )。

  A.〈10min;  B.10~20min;  C.20~60min;  D.〉60min

6.下列关于活性碳的吸附能力与孔隙的构造和分布情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D )

  A.大孔主要为吸附质扩散提供通道;

  B.过渡孔不仅为吸附质提供扩散通道,而且当吸附质的分子直径较大时(如有机质),主要靠它们来完成吸附;

  C.活性炭的小孔对吸附量影响最大;

  D.由于大孔的孔径大,有利于吸附质的扩散,所以活性炭的大孔对吸附量的影响最大。

7.以下各组污水中的有机物(如:①碳水化合物;②蛋白质与尿素;③脂肪及油类;④挥发酚;⑤有机酸、碱;⑥软性洗涤剂;⑦有机农药;⑧取代酚类化合物;),属于均可生物降解的一组有机物是(  A)。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⑥⑦;  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③⑥⑦

8.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并不适用于处理(D  )

  A.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B.有机废物;  C.高浓度有机废水;  D.城市供水。

9.曝气池调整污泥负荷率必须结合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应尽量避开(  C)这一污泥沉淀性能差,且易产生污泥膨胀的负荷区域进行。

  A.〈0.5kgBOD/(kgMLSS·d);  B.>1.8 kgBOD/(kgMLSS·d);

  C.0.5~1.5 kgBOD/(kgMLSS·d);  D.1.5~1.8 kgBOD/(kgMLSS·d)

10.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时间为( B )。

  A.4~6h;  B.6~8h;  C.16~24h;  D.8~10h;

11.调节污泥回流量的方法不包括(  A)。

  A.稀释法;  B.台数控制法;  C.转速控制法;  D.闸阀控制法

12.水平轴曝气池的调节可通过( C )来完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① 曝气的调节;② SV的测定;③ MLSS及剩余污泥量;④ SS测定。

13.在生物膜培养挂膜期间,会出现膜状污泥大量脱落的现象,这是(A  )。

  A.正常的;  B.偶尔会发生的;  C.极为少见的;  D.不可能的

14.滤池蝇的正确防止方法之一是(  D)。

  A.使滤池间断受水;  B.积累过剩的生物膜;  C.隔一至两个月淹没滤池24小时;

  D.彻底冲淋滤池暴露部分的内壁,如延长布水横管,使污水能散布于璧上,保持池璧潮湿。

15.微生物在生物反应器内繁殖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氮、氧、磷营养盐比例为BOD5:N:P为( C )。

  A.100:10:5;  B.100:20:10;  C.100:5:1;  D.100:10:1

16.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时,生物反应器内液体的标准的PH应控制在( A )范围内。

  A.6.0~8.5;  B.6.5~8.0;  C.6.0~8.0;  D.6.0~9.0

17.采用好氧处理时,应将水温控制在( B )以下,以免因水温过高引起蛋白质变质,氧失去活性,从而导致处理水质的恶化。

  A.35℃;  B.40℃;  C.30℃;  D.45℃

18.初次沉淀池按(B  ),有平流、辐流和竖流三种形式。

  A.池子的结构;  B.水流的方向;  C.池子的容积;  D.水流的速度

19.下例不属于初次沉淀池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的是( D )。

  A.清捞浮渣,清扫堰口时,应采取安全及监护措施;

  B.与排泥管道连接的闸井、廊道等,应保持良好通风;

  C.刮泥机在运行时,不得多人上刮泥机;

  D.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20.初次沉淀池排放污泥的含水率不应大于( B )。

  A.96%;  B.98%;  C.99%;  D.97%

21.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时,要求碱度不低于(D  ),以便缓冲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避免PH降低。

  A.50mg/L;  B.100mg/L;  C.150mg/L;  D.200mg/L

 

22.氨氮过高时,如超过(  D)(以N计),会对微生物的生活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A.800mg/L;  B.1200mg/L;  C.1400mg/L;  D.1600mg/L

23.在无废水处理设施贮水较多的场所进行电工操作时,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应穿戴( C )制成的安全靴和安全手套。

  A.皮革;  B.化纤;  C.橡胶;  D.棉花

24.为防止溺水事故发生,在没有栏杆的污水池上工作时必须(C  )。

  A.有人监护;  B.在污水池区域设置救生圈;  C.穿救生衣;  D.套戴救生圈

25.以下几种生物膜处理法的工艺当中,最早出现的是( A )。

  A.生物滤池;  B.生物转盘;  C.生物接触氧化法;  D.生物流化床。

26.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主要成分是( C )

  A.无机物;  B.简单有机物;  C.有机物;  D.砂砾

27.厌氧消化池中的微生物种类主要属于(D  )

  A.好氧菌;  B.厌氧菌;  C.兼性菌;  D.厌氧菌和兼性菌

28.根据曝气池内混合液的流态,活性污泥法分为(B  )两种类型。

  A.好氧与厌氧;  B.推流和完全混合式;

  C.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  D.多投水法和生物吸附法

29. 污水厂常用的水泵是( B )。

  A.轴流泵;  B.离心泵;  C.容积泵;  D.清水泵

30.二次沉淀池的维护保养措施不当的是(D  )

  A.刮吸泥机设备长期停置不用时,应将主梁两端支墩;

  B.气提装置应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C.刮吸泥机的行走机构应定期检修;

  D.二次沉淀池刮泥机的排泥闸阀,应经常检查和调整,保持吸泥管路畅通,使池内污泥面不得超过设计泥面0.5m。

得 分
评分人
二、判断题(第31~70 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0分。满分40分)

( × )31.生物膜法不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

( √ )32.新鲜污泥投入硝化池后,应该及时加以搅拌,使新、熟污泥充分接触。

( √ )33.厌氧处理系统的消化池、贮气池、沼气管道等部分必须绝对密闭,周围严禁明火或电气火花。

( √ )34.挂膜过程使用的方法一般有直接挂膜法和间接挂膜法两种。

( √ )35.生物膜系统中,若无地加大曝气量,会使生物膜过量脱落,并因此带来负面影响。

(  √)36.生物滤池布水系统的喷嘴须定期检查,清除喷口的污物,防止堵塞。

(×  )37.与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填料虽有许多优点,但缺点是比表面积和空隙率较低。

( √ )38.原则上,初次沉淀池的数量应设置两池以上。

(  )39.长方形的初沉池可采用旋转式刮泥机,圆形或正方形初沉池可采用链带式或桁车式刮泥机。

( √ )40.当进水SS浓度过低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可通过超越管路使污水不经初次沉淀池而直接进入曝气池,以防止曝气池内发生污泥膨胀和污泥指数上升。

( × )41.按曝气方式,活性污泥法可以分为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机械曝气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曝气活性污泥法。

( × )42.初次沉淀池排泥有直接用泵和用水位差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前者属于连续运行方式,后者属于间歇运行方式。

( √ )43.水平轴机械曝气池的是水深为1~5m的闭合廊道,为避免混合液中的固体沉淀于池底,池内流速需要30cm/s左右,以尽可能均匀化。

( √ )44.鼓风曝气池的鼓风既要能维持曝气池适当的DO浓度,又要能保持对混合液的充分混合。

( √ )45.水平轴式曝气池的调节可通过曝气的调节、SV的测定、MLSS及剩余污泥量的调节来完成。

( √ )46.当曝气池池面出现大量棕黄色气泡或其他颜色气泡时,应采用降低污泥浓度、减少曝气的方法,使之逐步缓解。

( √ )47.当出现曝气池池面水泡细密、水珠飞溅、电流下降现象时,说明机械曝气叶轮脱离了水面。

( × )48.由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时间的长短对处理水的水质影响很大,所以一般应对使用的池数作频繁变动。

( √ )49.在滤速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冬季水温低,水的黏度大,杂质不宜与水分离,易穿透滤层,滤池的过滤周期缩短,应降低滤速。

(  )50.中和处理、盐酸时,不适于选用石灰石、大理石或白云石作为滤料。

(  √)51.含钙或镁的中和剂不适合过滤中和法中和含碳酸的废水。

(  √)52.废水中的胶体(1nm~100nm)和细微悬浮物(100nm~10000nm)能在水中长期保持稳定的悬浮状态,静置而不沉,是废水产生混浊现象。

( × )53.对任何废水的混凝处理,都存在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药量的问题,但混凝剂投加过量时,通常不会对混凝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 ×)54.在气浮过程化中,气泡越大,表面积越大,与颗粒碰撞的几率也越大,因此气浮的效果越好。

(  √)55.各建筑物每一出户管与室外街区管道连接点处均设置检查井,供检修之用。

( √ )56.酸碱度用PH表示,PH等于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 × )57.沉砂池去除颗粒物的范围大于沉淀池去除颗粒物的范围。

( √ )58.曝气沉砂池截留的沉沙中的有机物含量小于平流式沉沙池截留的沉砂中的有机物含量。

( √ )59.没有进行通风换气或换气不充足是污废水处理发生缺氧事故的主要原因。

(  √)60.污水处理的集水井、沉沙池、初沉池、污泥浓缩池等是容易发生缺氧中毒的场所。

( × )61.城市污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其性质稳定可以被农田直接使用。

(√  )62.污泥处置的目标包括 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四个方面。

(  √)63.调节池前一般都设置隔栅等除污设施。

( √ ).足够数量的细微气泡是保证气浮效果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 √ )65.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  )66.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设在城市的上游地段,并要求与建筑群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  √)67.生活污水中有机磷含量约为3mg/L,无机磷含量约为7mg/L。

( × )68.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BOD、COD作指标,只能用TOC作指标。

( √ )69为了更好的拦截废水中的悬浮物,可以采用粗、中两道或粗、中、细三道隔栅。

(√  )70.污废水处理常见事故和危害有触电、中毒、病菌感染、设备人身事故、噪声污染。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统一试卷

高级废水处理工知识试卷(二)

标 准 答 案 与 评 分 标 准

一、选择题。

 评分标准: 各小题答对给2.0分;答错或漏答不给分,也不扣分。

            1-5:B C A B B

            6-10:D A D C B

            11-15:A C A D C

            16-20:A B B D B

            21-25:D D C C A

            26-30:C D B B D

二、判断题。

 评分标准: 各小题答对给1.0分;答错或漏答不给分,也不扣分。

  31-35:×√√√√

  36-40: √×√×√

  41-45: ××√√√

  46-50: √√×√×

   51-55: √√××√

  56-60: √×√√√

  61-65: ×√√√√

  66-70: ×√×√√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统一试卷

高级废水处理工技能考试试卷(三)

注    意    事    项

1.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考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内容。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总   分

总 分 人

得    分

得 分

评分人
一、概念解释题(第1~10 题。每题5.0分。满分50分):

1.好氧生物膜法

好氧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2.活性污泥

曝气池中具有净化功能的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3.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使具有净化功能的絮体状比表面积大的微生物群体根据需要在反应体系内不断循环,而且通过人为的控制多余部分(称为剩余活性污泥)排出系统外,使反应池(曝气池)内的底物(污水中的COD)和微生物的比值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平,并在溶解氧存在的情况下,使底物和由不同种群微生物所形成的絮体充分接触而进行的微生物代谢和有机物分解的方法。

4.总有机碳TOC

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

5.生物处理法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微生物的不同,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消化池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

6.压缩沉淀

此时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群被浓缩。

7.过滤速度

关闭进水阀门后立即开始记录时间直至滤池水位下降到排水口附近时止,并记下水位下降高度。下降高度与滤池水位下降所用的时间即为过滤速度。

8.离子交换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静电引力引起的吸附称离子交换吸附。

9.混凝

通常把双电层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凝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过程的凝聚,总称为混凝。

10.污泥挥发性固体(VSS)和灰分(NVSS)

挥发性固体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又称为灼烧减重;灰分则表示污泥中的无机物含量,也称为灼烧残渣。

得 分
评分人
二、问答题(第11、12题各10分,第13、14 题各15分。)

11. 简述快速滤池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答案:①气阻。解决办法:可增高滤料层上的水深。在池深已定的情况下,可采取调换表面层滤料,增大滤料粒径的方法。有时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料层内积污比较严重。②结泥球。解决办法:改善冲洗,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还需检查配水系统,有条件时另加表面冲洗装置或压缩空气辅助冲洗。③跑砂漏砂。解决办法: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均量池:均化水量的调节池。

12. 简述沉砂池与沉淀池功能的不同。

答案: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重力沉降分离的构筑物分为沉淀池和沉砂池两种。沉淀池的功能是分离水中的可沉性悬浮物,包括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悬浮物。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水中分离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极颗粒,例如沙子、煤渣等。沉砂池一般设在泵站、沉淀池之前,这样能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还能使沉淀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防止排放管道和输送管道堵塞。

13. 在二次沉淀池中,有时会引起污泥上浮的现象,影响处理水质。请归纳其原因。

答案:在沉淀池中,引起污泥上浮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1)由于沉淀的活性污泥排除不充分,污泥沉积池底,造成厌氧分解,使污泥含有气体而上浮;(2)在曝气池中引起硝化,生成的离子引起脱氮反应,生成氮气,使污泥上浮。在水温高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发生,但前者污泥变黑,有臭,成大块状;后者即脱氮引起的污泥上浮,则颜色不变,也无臭气,义较小的块状连续上浮。发生污泥为厌氧状态时,要竟可能缩短污泥再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要在结构上加以改进,使污泥不致蓄积;发生脱氮反应导致二沉池污泥上浮,要尽量降低曝气池中的 溶解氧浓度。

14. 初次沉淀池的节能和运行中应注意事项。

初次沉淀池设在曝气池前,可看作二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过程或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后续处理单元达标运行和节能而设置的。

 ①关于处理沉淀池SS的去除效率

 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一般SS的去除小效率为40%~50%,BOD5处理效率为20%~30%,处理效率不能过高。如果过高,未沉淀下来的SS无机成分少,使二次沉淀池固液分离困难,影响出水水质,处理效率过低会增大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初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后续处理要求生物脱氮时,当脱氮池进水BOD浓度较低时,为保证脱氮池进水足够的C/N比(BOD/TN),污水可全部或部分不经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脱氮池。另外,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因水量不足,会使初次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过长,结果SS去除效率过高,容易引起活性污泥膨胀,此时可设超越管,将污水直接送入曝气池。

 ②关于排泥浓度

 初次沉淀池排泥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mg/L以下,浓度过高,会增大污泥黏性,反而使其浓缩性能恶化,影响污泥浓度效果。

 ③初次沉淀池的节能措施

 如果刮泥机采取继电器控制,间歇运行,并与排泥实现联动,只在刮泥时排泥,可缩短刮泥机的运行时间,同时可减轻圆形沉淀池胶轮等部件的磨损。如果每天运行6h,理论上课节能3/4。

 刮泥机间歇运行时,排泥浓度由刮泥机、排泥的频率及每次刮泥、排泥的持续时间确定。原则上应在排泥前刮泥1次以上。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统一试卷

高级废水处理工技能考试试卷(三)

标 准 答 案 与 评 分 标 准

一、概念解释题。

 评分标准: 各小题答全对给5.0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1: 答案:好氧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2.答案:曝气池中具有净化功能的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3.答案:活性污泥法是使具有净化功能的絮体状比表面积大的微生物群体根据需要在反应体系内不断循环,而且通过人为的控制多余部分(称为剩余活性污泥)排出系统外,使反应池(曝气池)内的底物(污水中的COD)和微生物的比值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平,并在溶解氧存在的情况下,使底物和由不同种群微生物所形成的絮体充分接触而进行的微生物代谢和有机物分解的方法。

4.答案: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

5.答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微生物的不同,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消化池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

6.答案:此时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群被浓缩。

7.答案:关闭进水阀门后立即开始记录时间直至滤池水位下降到排水口附近时止,并记下水位下降高度。下降高度与滤池水位下降所用的时间即为过滤速度。

8.答案: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静电引力引起的吸附称离子交换吸附。

9.答案:通常把双电层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凝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粘结过程的凝聚,总称为混凝。

10.答案:挥发性固体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又称为灼烧减重;灰分则表示污泥中的无机物含量,也称为灼烧残渣。

二、问答题。

 评分标准:第11、12题各10分,第13、14 题各15分,各小题答全对满分,回答不完全酌情扣分。

11. 答案:①气阻。解决办法:可增高滤料层上的水深。在池深已定的情况下,可采取调换表面层滤料,增大滤料粒径的方法。有时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料层内积污比较严重。②结泥球。解决办法:改善冲洗,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还需检查配水系统,有条件时另加表面冲洗装置或压缩空气辅助冲洗。③跑砂漏砂。解决办法: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均量池:均化水量的调节池。

12. 答案: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重力沉降分离的构筑物分为沉淀池和沉砂池两种。沉淀池的功能是分离水中的可沉性悬浮物,包括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悬浮物。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水中分离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极颗粒,例如沙子、煤渣等。沉砂池一般设在泵站、沉淀池之前,这样能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还能使沉淀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防止排放管道和输送管道堵塞。

13. 答案:在沉淀池中,引起污泥上浮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1)由于沉淀的活性污泥排除不充分,污泥沉积池底,造成厌氧分解,使污泥含有气体而上浮;(2)在曝气池中引起硝化,生成的离子引起脱氮反应,生成氮气,使污泥上浮。在水温高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发生,但前者污泥变黑,有臭,成大块状;后者即脱氮引起的污泥上浮,则颜色不变,也无臭气,义较小的块状连续上浮。发生污泥为厌氧状态时,要竟可能缩短污泥再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要在结构上加以改进,使污泥不致蓄积;发生脱氮反应导致二沉池污泥上浮,要尽量降低曝气池中的 溶解氧浓度。

14. 初次沉淀池设在曝气池前,可看作二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过程或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后续处理单元达标运行和节能而设置的。

 ①关于处理沉淀池SS的去除效率

 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一般SS的去除小效率为40%~50%,BOD5处理效率为20%~30%,处理效率不能过高。如果过高,未沉淀下来的SS无机成分少,使二次沉淀池固液分离困难,影响出水水质,处理效率过低会增大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初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后续处理要求生物脱氮时,当脱氮池进水BOD浓度较低时,为保证脱氮池进水足够的C/N比(BOD/TN),污水可全部或部分不经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脱氮池。另外,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因水量不足,会使初次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过长,结果SS去除效率过高,容易引起活性污泥膨胀,此时可设超越管,将污水直接送入曝气池。

 ②关于排泥浓度

 初次沉淀池排泥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mg/L以下,浓度过高,会增大污泥黏性,反而使其浓缩性能恶化,影响污泥浓度效果。

 ③初次沉淀池的节能措施

 如果刮泥机采取继电器控制,间歇运行,并与排泥实现联动,只在刮泥时排泥,可缩短刮泥机的运行时间,同时可减轻圆形沉淀池胶轮等部件的磨损。如果每天运行6h,理论上课节能3/4。

 刮泥机间歇运行时,排泥浓度由刮泥机、排泥的频率及每次刮泥、排泥的持续时间确定。原则上应在排泥前刮泥1次以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