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1998年高考小作文成功底蕴揭示
2025-09-28 00:20:10 责编:小OO
文档

1998年高考小作文成功底蕴揭示

[导语]
    平心而论,与试卷中降低了难度的其它剖分一样,’98高考小作文(题目及要求见前文[考题四]没有为难学生。就其形式而言,补写应为记叙文“宗族”的一个“成员”,考生应该得心应手;就其内容而言,所提供的首尾两节文字(含标题)浅显易懂,涉及的人物也仅有小乐和妈妈二人,考生只须围绕“洗鞋”补写出小乐和妈妈两人的有关活动,文章即可告成。

    遗憾的是,阅卷时发现,这短短的200字左右的补写片断,恰恰使许务考生重重的摔了一跤。

    这就是提醒考生,切不可小觑“片断作文”,因为借片面作文(或补写或叙写等等)这一“斑”足以窥视一个考生写记叙文水准的全“豹”。那么,一些成功之作又是如何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呢?本文侧重从五个方面分析其成功的底蕴。

底蕴之一:立意贵而准
[点拨]

    一般说来,文章立意讲求新、深。而片断作文当属情境作文,真立意透径明显不同于命题作文,它必然受制于所给材料,因而,它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准确体现情境要未。就‘ 98高考小作文而言,所给的题目、开头以及结尾对考生已有了隐性:妈妈为什么“只洗一只鞋”?小乐为什么能“穿着一双千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这中间,小乐该怎样想又该怎样做?这是立意时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如果写妈妈、小乐以外的一个人,比如奶奶心疼小乐,替他洗了鞋,或写妈妈生病住院了,小乐抓住“机遇”,亲手洗鞋以回报母亲等等,均属离题。正确的立意可以有以下几点:或者写小乐从中体验到了“自立””自强”;或者写小乐从中感受到了做事不能”粗心大意”“半途而废”;或者写小乐从中意识到了“要热爱劳动”。另外写”妈妈的辛劳和爱心感动了我”等等,只要行文能自圆其说,亦未尝不可。

[例文]

    “咦?”小乐拎起那只沾满了泥的鞋。“妈——”小乐没有听到妈妈答应。“这就奇怪了,妈妈星期天从来都不上班,今天去哪儿了?”小乐心里纳闷儿,“莫非?……嘿嘿,考验我?我露一手吓你。”小乐的嘴角翘起一丝调皮的笑意。

    水盆一只,洗衣粉一袋,鞋刷一把,一切准备就绪。小乐拍了拍脏鞋,“唉呀,老弟,今儿个是刘邦见项羽——不得已啊,您就忍着点儿吧。”说完水光刷影,泡沫四飞,不消五分钟,鞋子便白得像新的。小乐正得意,楼上阳台上探出一个人头来,“小乐,有刘邦晒鞋的谚语吗?”小乐笑了起来。中午太阳很好,鞋干了。

[简评]

    这是一位江苏考生的习作,被评为一粪卷,得20分。就立意而言,作者侧重写机灵的小乐接受妈妈的“考验”,自己动手,洗好晒干鞋子,短文写得生动活泼,而文章的立意也十分准确、鲜明。

底蕴之二:选材须新鲜
[点拨]

    题旨吃准了,选材揭旨便成了关键“一着”。阅卷时发现,为数甚多的考生大体这样写道:小乐回到家,看到另一只鞋没有洗,便想,妈妈肯定是在教育我,于是便洗鞋——打水、泡鞋、擦肥皂、使劲刷……终于洗得于干净净。我们发现,这类题材的作文青不少描写非常主动、细致,但何以得分一般?原因十分简单,这些文章的选材产主了与他人“撞车”的现宝。须切,思路雷同,材料相近且平常,乃选材之大忌。相反,一些选材新、奇的文章就能“鹤”立“鸡”群。比如,有的考生写小乐想到了童话或寓言故事,从而破译了妈妈的用意;有的写小乐看到动画片而大受启发;有的写小乐看见妹妹在试衣间“自己的事自己做”从而羞愧不已……此类选材就不比寻常,有了新意,其得分能高于他人便不足为怪了。

[例文]

    “一定是妈妈忘了。”小乐暗自忖度,“等妈回来再说吧!”“啪”一声,小乐打开了电视机,还没看清画面,妹妹却像一阵旋风卷了进来,贬眼问电视节目换成了“大风车”。“金龟子”在傻乎乎地教小朋友洗手帕,还念叨着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妹妹咚咚咚咚地冲出去,又咚咚咚咚地跑回来,端着小盆跟着电视里学,又搓又揉。小乐只觉得两边的脸颊似被人重重打了几下,两条腿不由自主地向洗衣间移去。洗衣间的刷刷声与房间里的擦擦声相“应”成趣。

[简评]

    与众多“千人一面”的题材相比,此篇选材可谓新鲜。小乐为什么能想通问题并学洗鞋子?电视画面产生了教育作用,这已够“新鲜”,而妹妹洗东西的行动打动了小乐,进而兄妹相“应”成趣,这更让人感到“新鲜”。这也是江苏一位考生的佳作,被评为一类卷,得20分。应该说,选材新鲜是这篇作文的突出优点。

底蕴之三:组材有详略
[点拨]

    一般说来,支撑这篇小作文的材料有两个:一是小乐想通妈妈的用意,二是小乐洗净鞋子。但组织材料时,这两则村料切不可平分秋色。原材料标题中“只”字就暗示了小乐该想清楚妈妈的用意。如果小乐还未想及以至想通个中原因便去洗鞋,且洗得很干净,就不合情理,也必然不能突出短文中心。因此,组材时的重点之一,便是要详细安排“想”而简略安排“做”,倘若略写甚至不写“想”而大书特书“做”,便“离经叛道”而“越轨”了。我们发现,有的考生在写洗鞋时,只用了“洗鞋””晾干”四个字及相应的省略号,而对想通问题则浓墨重彩,这类作文材料详略便十分明显。另外我们发现,有些短文写洗缝前小乐的心理活动不是十分详细,接下来写洗的文字相对较多,但是在写洗的结果时,“请”出妈妈,写妈妈的“喜”态或妈妈的内心独白,从而点示出妈妈的“苦心”,此类作品亦可谓详略得当且行文灵活。

[例文]

    “妈,你把一只鞋忘了洗了。”     “小乐,那是留给你洗的。…‘啊?我洗?哼!‘大丈夫当扫平天下’,岂在一鞋?“哎呀,又摆男子汉架式了。那我问你,一鞋不洗何以扫天下?连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将来自己走向社会怎么干一番事业?“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一回就听你的。不过,我可是初来乍到头一回,你可得教我。…‘我早就为你想好了。瞧,照着这只鞋认真洗。已一切准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请吧!”“想得真周到啊!小乐在此谢谢妈妈了”于是,洗鞋,晾干……

[简评]

    这也是一篇得满分的作文,除了其它优点,本篇组材详略得当,堪称引人注目。值得称道的是小乐洗鞋,文中只用了四个字及一个省略号,而在母子对话即想通问题方面则浓默重彩,如此安排文章的中心可谓明确而且突出。

底蕴之四:衔接应自然
[点拨]

    补写的文字有时可在篇首,这就要注意能启下文;补写的文字有时可在结尾,这就要注意能承接上文;补写的文字有时可在文中,这就要注意能“瞻前顾后”:“前”能续开头,“后”能接下文。另外,所补写的文字内部也要衔接自然。比如,“想”和“做”之间应该接榫自如;而详写的“想”,如果内部还能细切“层面”,那么也要能连“点”成“线”,则行云流水,衔接自然。

[例文]

    小乐沉思了许久,然后放下书包,走进卫生间,拿着刷子走了出来。他一手拿着脏鞋,一手操起鞋刷,洗起鞋来。“这鞋怎么这么脏啊!”小乐叹道,“这刷子怎么插不进去呀!”他用力一推,鞋子一滑,掉进水里,溅得满脸污水。他一边用左膀臂擦汗,一边继续洗鞋,似乎比刚才的动作熟练了些,手脚也利索了些。大约半个钟头过后,鞋终于洗得差不多了。看着妈妈洗的那只,再看看自己的这只,小乐笑了。妈妈回来后,看到小乐的“杰作”,开心地笑了。

[简评]

    这篇作文被评为一类卷(下),得16分。此篇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衔接比较自然。一开头,用“沉思了许久”承接上文,暗示小乐想通了妈妈的用意。接着写小乐洗鞋,其过程写得完整自然,很有层次。当读者要对此篇“想”、“做”安排是否详略倒置产生疑问时,结尾一句用“开心地笑了”含蓄地强调,妈妈的苦心带来了小乐的“杰作”。全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前后照应,文气畅通。

底蕴之五:描写能传神
[点拨]

    有时,所给的材料语言十分简朴,几乎很难找到今人欣赏的描写“因子”(比如’98高考小作文材料就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完成的部分就只能平平淡淡。应该说,命题者将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的文字放“淡”一点,这是在为考生降低描写难度。试想,如果所给文字“亮丽”起来,那考生补写的文字能“黯淡”下去吗?阅卷时发现,不少考生或在对话,或在行动,或在心理,或在环境描写等方面给读者“灿烂”的一笔或比比皆是的精彩描写,这就容易令人叹服了。比如,写小乐想问题的神态是”搔了搔头皮”“嘟哝着”;写洗鞋时的情景是“水光刷影,泡沫四飞”等等,这些细节上的描写颇见功力,自然能引人入胜。

[例文]

    小乐感到疑惑:“怎么,妈妈只洗了一只鞋?忘了?不可能!妈妈干什么都是认真的呀。”小乐又搔了搔头皮,嘟哝着:“都是妈妈不好,下午老师要我们穿这双鞋,只洗了一只,可怎么办呢?……还是自己洗吧!”小乐便搬一张小凳坐下,自己洗起来。他平时只见妈妈洗,自己从没动过手,洗衣粉不是放少了,就是放多了,闹了个满头大汗。终于把这只鞋洗好了。这时他发现桌上有张纸条:“妈妈只洗一只鞋,是要考验一下我们的小男子汉。及格了吗?小乐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暗自说:“妈妈,您该放心啦。”

[简评]

    这篇习作写得生动活泼。描写小乐的“想”时,有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也有神态细节的间接描写;描写小乐的“做”时,用“满头大汗”状写了洗鞋之累,用“嘴角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描写了事成之喜。另外.从整体上看,语言生动,颇能吸引人。

[结语]

    ’98高考小作文的写作实践启示我们,续、补写类记叙文的写作,虽属小题,貌似简单,其实它也自成记叙“方圆”,拥有记叙的“领地”。此类作文欲想“红杏出墙”,在操作时就必须小“作”大做,潜心安排适用的“对策”。

“对策”之一:审题要“明查暗访”
    给材料片断记叙文的审题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欲使其切合材料要求,审题时必须“明查暗访”。“明查”即根据材料后的“显性”要求进行考虑,”暗访”即对所给材料的“隐性”要求进行深入思考。一般说来,挖掘材料的“隐性”信息的途径有二,一是从所给材料的情节、人物、事件甚至标题等角度人手,深“追”细“究”补写、续写部分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所完成部分才能与原材料珠联璧台。二是补写、续写部分的内容毕竟由考生自由安排,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必须充分借助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大胆驰骋想象,进而将新鲜合理的“主活”搬上小作文的“舞台”。

“对策”之二:谋篇须小“题”大做
    “麻雀虽小,五脏惧全。”补写、续写类片断作文虽属小“题”,但成文时少不了大作文的“影子”。事实上,只有能“克隆”出记叙文的立意、选材、组材、描写等方面的“因子”的片断作文,才可能博得欣赏者的“掌声”。因此,考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国都必须小“题”大做,对记叙文的诸多“因子”进行全方位“扫描”“透视”,这样小片断里才能闪射出记叙文的“光辉”。

“对策”之三:描写贵言简“形”丰
    记叙文里的片断作文考查,十分看重学生的描写“功夫”,由于受字数的(一般在200字左右),用精简的文字使人或物或景的形象栩栩如生,丰满而韵味十足地“站立”在读者面前,就成了考生进行片断描写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考生只有精心选择描写的角度、方法,精心遣词造句,才能使片断描写臻于言简“形”丰的感人境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