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 题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得分 | 
1、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室”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 脑干 B.小脑 大脑皮层
C.脊髓 大脑皮层 D.脊髓 小脑
2、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 D.粪便的排出
3、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肾单位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组成
4、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在起作用。
A.细胞质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
5、以下动物是腔肠动物的是( )
A.水母 B.线虫 C.蛔虫 D.蚯蚓
6、夜晚卧室里不易摆放过多盆栽植物,合理的解释是植物与人一样不停地进行( )
A.呼吸 B.生长 C.繁殖 D.应激性
7、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8、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 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
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
9、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10、下列物质属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核酸 ④糖类 ⑤脂质 ⑥ 蛋白质 ⑦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⑦
11、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1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13、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下列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特点的是( )
A.身高突增 B.大脑发育最快,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C.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D.大脑、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14、下面关于神经系统组成和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C.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D.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15、若人体血糖长期较高,可能分泌不足的激素是(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6、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的是( )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C.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D.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1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8、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溶解叶绿素的是( )
A. B.
C. D.
19、用豌豆做遗传学实验时,豌豆花未开放前即进行套袋处理,依然可以结出豌豆,说明豌豆花的类型和传粉方式分别为( )
A.单性花 自花传粉 B.单性花 异花传粉
C.两性花 自花传粉 D.两性花 异花传粉
20、赤潮会严重危害渔业生物和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某些单细胞生物( )
A.净化了海水中所有的生物 B.分解了海水中鱼的尸体
C.在海水中大量繁殖 D.全部死亡
2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2、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 )
A.生物圈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3、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24、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
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D.①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25、“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神经系统由脑、________和神经组成、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________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2、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3、正常人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眼球的睫状体能调节__________的曲度。
4、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地进行流动的。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下图是人体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结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2)图二中,血液从血管甲流向血管乙时,在肺泡处发生了气体交换,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气 体 d 是________ 。
(3)图三中 c 是体循环的起点,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 c→ ________(填血管名称);1、2、3、4、5 都是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是 1 和 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四中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 6 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 5 肾小囊的内壁的过滤作用,再通过结构________ (填序号)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余下的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2、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3、大豆是我国常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时,绘制的大豆的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豆的叶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⑦线粒体
(2)b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
(3)大豆种子结构中的[ ]________将来可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4)春天,大豆种子早播要覆盖地膜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储存的有机物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5)大豆植株上结的豆荚内有多粒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豆与豆娘(一种昆虫)相比在结构层次上缺少的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但不确定其萌发与光照是否有关。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 组别 | 种子数 | 处理方法 | 萌发数 | 
| 甲组 | 10粒 | 有光、适量的水、25℃ | 10粒 | 
| 乙组 | 10粒 | ①_____、适量的水、②_____℃ | 10粒 | 
(2)实验过程中选用10粒种子而不用1粒种子的目的是避免_____,减少实验误差。
(3)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在培养过程中,要保证两组所处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等条件适宜且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光照对该种子萌发_____。
2、如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有关实验设计。请分析回答。
(1)提出问题:_____。
(2)作出假设:_____。
(3)1号和2号试管可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同时振荡两试管,让液体充分混合。
(5)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环境温度,应将1号和2号试管放在_____℃的水中。
(6)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碘液,预期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填“变蓝”或“不变蓝”)。由此可见,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的起点是_。
(7)拓展:淀粉能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成_____,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淀粉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消化成_____被吸收和利用。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变暖.25年以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_________相适应.
(2)请推测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________ .
(3)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像玻璃温室的玻璃一样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________ 效应,它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4)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________ .(填“增多”或“减少直至濒危灭绝”)
(5)请你想一个好办法让地球“退烧”?
答:________ .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D
3、B
4、B
5、A
6、A
7、A
8、D
9、D
10、B
11、B
12、C
13、B
14、B
15、B
16、A
17、B
18、D
19、C
20、C
21、A
22、A
23、D
24、C
25、C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脊髓; 大脑皮层; 反射
2、森林
3、晶状体
4、成熟区
5、物质 能量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1 氧气(或氧) 主动脉 3 4
2、C右心室 A右心房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3、②③④⑦ 遗传物质(或染色体)的复制 ⑥胚 适宜的温度 逐渐减少(或减少) 子房内有多粒胚珠(或有多粒胚珠) 系统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无光 25 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光照 相同 没有影响
2、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唾液 唾液 37 不变蓝 口腔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葡萄糖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其生存环境 A 温室 减少直至濒危灭绝 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减少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