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类与环境保护论文
2025-09-28 00:32:12 责编:小OO
文档
人类与动植物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其他生物。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地球的一份子,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人类赖以生存重要支柱。对很多人而言,地球上的生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种类的丰富多彩。黑暗海水中鲜艳夺目的珊瑚,以真菌为食的蚂蚁,通过放电来捕食的鱼类……各种造物的奇迹,令人兴奋,给人愉悦,让人迷惑,并给予我们灵感。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地球上生命色彩正在逐渐褪色。越来越多的物种被人类以高于自然界正常情形好多倍的速度推向灭绝边缘,我们面临的危险是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物种走向灭绝。为了让我们加强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我写了这篇论文。

                    一、动物保护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两个物种灭绝,这一灭绝速度,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2000倍。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它低等动物更是不计其数。现存物种与业已灭绝的物种之比已达:1:6000。我国的大熊猫、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猩、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从1950年到1992年,非洲的象牙海岸大象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如果偷猎活动不加禁止,到下世纪初,非洲大象将灭绝。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目前仅存400余只,濒临灭绝。由于采用漂网捕鱼,许多鱼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随着森林的滥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野生珍稀生物惨遭浩劫。位于地球赤道一带的热带雨林,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是地球的生物宝库,又是“地球的肺”。

    是什么造成了动物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呢?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的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就失去了家园。1995年时,有人曾经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过度开发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其中前三项人类活动占93%,而这些破坏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了物种生境的破碎化,栖息地环境的岛屿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程度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或过程受干扰的程度,例如人类对植物获取资源过程的干扰(如过度灌溉影响植物的水分循坏,超量施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比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直接干扰(如砍伐或猎取)产生的负效应要大。

   二、不可忽视的污染。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在加剧。社会不断进步,工业不断发展,排污量的不断上升,近年来污染事故发生率也在上升,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三、人口迅猛增加。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1970年8亿人口,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增长速度的加快,就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这也是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加快与沙漠化不断扩大的一个原因。

                 二、保护动物的作用和意义

    一、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珍爱生命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许多许多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空间内的环境,包括非生命的成分如空气、土壤、水、以及有生命的成分如植物、动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和植物形成了一个整体。绿色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太阳光,草食动物,腐食动物,寄生生物和腐生植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源,同时它们又成为肉食动物的食物,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躯体开始腐烂,被细菌、真菌和蚯蚓等有机体所消耗,变成了无机的矿物营养物,又被新一轮的植物吸收,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食物链锁的关系叫食物链。通过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循环流动,保持着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生态平衡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表现为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如果生态系统的某个环节或组成部分发生变动,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其中有一些影响很长时间才能反映出来。北京地区的猫头鹰被人捕猎后,常以20~30元的价格出售。猫头鹰是以老鼠为主食,平均一年能吃一千只田鼠,如果一只田鼠一年吃掉1公斤的粮食,一只猫头鹰就为人类节约了1千公斤的粮食。伴随猫头鹰的日益稀少,田鼠四处泛滥,偷吃粮食损害人类的利益,如果施放鼠药,又会污染环境,时间稍长,又会产生抗药性。从全国来看,鼠的天敌猫头鹰、猫蛇、黄鼠狼……等被滥捕滥杀后,估计鼠类最多时能达30亿只,每年能偷吃粮食250万吨,超过我国每年进口粮食的总量,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目前监测环境状况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但在一些地方,动物是环境状况最好的监测者。美国一家化工厂在厂内放养鹦鹉监测有毒气体,常见的鹦鹉对有“毒”气体非常敏感。氰酸气是一种剧毒气体,极少量的溢出有时连仪器都没法测出,而鹦鹉却能发出警报。用鱼的生理生化反应可以监测水质,西非的象鼻鱼正常脉冲率每分钟300~500次,水质一旦受到污染,脉冲率就会迅速升高。某个地区动物的畸形或突然灭绝,能反应出这个地区已受到污染。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发现了三条腿的畸形青蛙,研究表明是水原中杀虫剂、重金属、氯化物等化学物质所致,青蛙对环境的敏感度超出人类,近年来,地球上许多地区青蛙突然急剧减少,就被认为是环境恶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虫子。麻雀被消灭了,天敌没有了,虫子就大量繁殖起来。结果出现虫灾暴发,引起农田绝收的惨痛后果。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引起这个平衡被打破。

一些生态学家们不断向全社会发出警告:“人类已经可以不靠捕猎野生物种为生了,人类的贪欲和畸型的、过度的消费最终将毁灭人类自己。”其实,从餐桌上的食谱可以了解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所谓野生动物更好吃的说法是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即使有依据,人类也没有理由为了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去剥夺别的野生物种生存的权利。吃野生动物是一种陋习,人类的后代将会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食用、药用价值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事物来源之一,经过人工驯养后,一些动物成了人的帮手,如牛、马、狗、骆驼等,另一些动物成为人的持续的蛋白质补给,如牛、猪、鸡、鸭等,动物的皮毛还能做衣服。100年前,北美野牛曾经一度几乎杀绝,后来发现在贫脊的土地上,野牛比菜牛产值高,野牛皮质量好,蛋白质比菜牛高25%,胆固醇含量则低25%,如果野牛灭绝了,至少从经济上是一种损失。不少的动物还具有药用价值,美国每年的药物3%来自于动物,蛇毒可制作非嗜好性镇痛剂,蜂毒用于治疗阑尾炎,取自绿头苍蝇的阿兰申,能治疗深度创伤,产于美州的野生动物犰狳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接种麻疯病的动物,如果犰狳灭绝了,真不知人类何时才能根除麻疯病。我国传统中药含有动物的成份更多,如虎骨(已禁)、犀牛角(已禁)、羟羊角、鹿茸、龟板、麝香等,95年中药资源普查表明,药用动物1581种。

    三、科研价值

    动物还能用于科学研究,猩猩、猴等灵长类动物,与人有亲缘关系,具有人类学的研究价值,鱿鱼和海兔,具有不同的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学的研究价值,大雁,蝙蝠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具有仿生学的研究价值。动物具有美学价值。它们能激发艺术家、作家的创作灵感,激起我们对大自然的赞美,漫步在田间小路或树林中,从身边奔跑,跳跃而过的松鼠、野兔、青蛙等,令我们惊喜万分,心旷神怡。

野生动物种源是重要的基因库,灭绝了一个物种就是灭绝一种基因,科学家能造飞机、计算机、原子弹……,却无法创造一个基因。

由于生物多样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都在建立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远远不够。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绿色纪念日即将来临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了为保护生物而努力。任何时候我们不希望有一天会看到所有野生动物都因失去自由生存的空间而消亡,那时我们再也不能开心地生活。亲近大自然,保护一草一木,那是动物的家园。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爱我就别理我”。动物也有尊严,不要虐待、折磨、欺辱一切动物。做动物保护志愿者,遇到受伤动物要救助,遇到违法事件要举报。我们只有保护全世界的生灵,才能最后真正地拯救自己,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四、结 束 语   

近年来,各国对保护动物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相应的法规,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和狩猎管理条例》。对盗猎国家保护动物和违章狩猎者,给予纪律处分,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人类为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要采取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树立新的价值观、健全生态意识,制定和实施新的道德原则--环境伦理学,要关心他人和其它生命,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这不仅是为了动物,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类自己,因为这是人类走出环境困境的一个方面。爱护动物的人们,让我们连起手来,献出我们的一份力吧,让这社会真正充满爱!只有这样,才使我们共有的家园更美好。让地大物博的祖国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2].姜运菊.生物多样性—人类共同的责任.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07.

[3].裘娟萍、钱海丰.生命科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08.

[4].陈宜瑜主编.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5] 王丰年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清华大学学报,2004(3)

[6].高春峰、王全喜.论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及可行性.林业科技情报.2007.039期.

[7].陈昌笃.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暨第二界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京,1996.

[8].陈晓勇.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暨第二界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1996.

[9].丁健清,付卫东.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1996.4(4):222~227.

[10].曹志平,钟晓东.全球生物多样性监测.生物多样性, 1997.5(2):152~159.

[11].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杭州:杭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2].谢国文,颜亨梅,张文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3] 曹志平 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4] 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5] 熊治延 环境生物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