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PVC知识介绍
2025-09-28 00:32:28 责编:小OO
文档
一.聚氯乙烯树脂概述

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简称VCM)聚合而成的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其结构单元(-CH2-CHCl-)n,n为聚合度,其英文名称为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我们通常简称为PVC或PVC树脂。   

1872年,Baumann合成了聚氯乙烯,1912年,德国人Fritz Klatte合成了PVC,并在德国申请了专利,但是在专利过期前没有能够开发出合适的产品。1926年,美国W.L.西蒙把尚未找到用途的聚氯乙烯粉料在加热下溶于高沸点溶剂中,在冷却后,意外地得到柔软、易于加工、且富于弹性的增塑聚氯乙烯。这一偶然发现打开了聚氯乙烯工业化的大门,成为五大通用树脂中最早工业化的产品 。1931年德国法本公司在比特费尔德用乳液法生产聚氯乙烯。1941年,美国又开发了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的技术。    

1958年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的第一套聚氯乙烯--年产3kt的装置在辽宁锦西化工厂建成投产,这是中国塑料工业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    几十年来,聚氯乙稀以其具有原料丰富(石油、石灰石、焦炭、食盐和天然气)、制造工艺成熟、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等突出特点,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树脂的第二大通用树脂,占世界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29%。     

 聚氯乙烯树脂是一种白色粉末或颗粒,粒径60~250μm,表观密度0.40~0.60g/cm3,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聚氯乙稀具有阻燃(阻燃值为40以上)、耐化学药品性高(耐浓盐酸、浓度为90%的硫酸、浓度为60%的和浓度20%的氢氧化钠)、机械强度及电绝缘性良好的优点。但其耐热性较差,软化点为80℃,于130℃开始分解变色,并析出HCI。 PVC制品视增塑剂含量多少可分为软、硬制品,一般增塑剂含量0~5份为硬质品,5~25份为半硬质品,大于25份为软质品。聚氯乙烯容易加工,可通过模压、层合、注塑、挤塑、压延、吹塑中空等方式进行加工,主要用于生产电线电缆、各种用途的膜、铺地材料、织物涂层、人造革、各类软管、手套、玩具、塑料鞋以及一些专用涂料和密封剂等。,也可生产板材、门窗、管道和阀门、硬片、瓶类中空容器塑料硬制品。

二、物化性能及分析指标 

1 物理化学性质 

危险货物编号聚氯乙烯
UN编号

Polyvinyl chloride ;PVC
CAS号

9002-86-2
理化性质聚氯乙烯属非结晶性高聚物,外观为白色粉末,其玻璃化温度依分子量大小为 105-75℃,与其他通用塑料相比,聚氯乙烯具有阻燃性和自熄性的特点,具有极好的耐化学腐蚀性,不溶于水,酒精,汽油,在醚、酮及芳烃中能溶胀或溶 解。聚氯乙烯树脂,外观为白色稳定性粉末,粒径为60-250um,表观密度为0.4-0.6g/ml,100ml环己酮含0.5克树脂的稀溶液粘数 80-160ml/g,常温下100g树脂吸收增塑剂20-30克。

燃烧和爆炸危险燃烧性:可燃                   

危险特性:粉尘与粉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一氧化碳、苯     

稳定性:稳定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
眼睛接触: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    入: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密闭系统,通风和照明设施应防爆,不能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毒    性:LD50:

健康危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引起肺功能改变,也可出现皮炎,皮肤脱屑。
泄漏处置大量溢出时,切断电源,应急处理人员穿戴全身防护用品,隔离泄漏区,出入,用于净塑料布、帆布覆盖,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回收,做废料处理。
包装与储运储运注意事项: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暴晒、雨淋、防潮、防高温,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2 主要指标简介 

(1)粘数(K值或平均聚合度) 

通常用粘数来表示聚合物分子量大小,划分聚合物型号。在国际上还有用K值或聚合度来划分聚合物型号。

PVC树脂是一种非结晶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愈大,粘数就越高,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耐热及耐低温性愈好,但成型加工性能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随PV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PVC大分子链间范德华引力或缠绕程度相应增加,使其材料力学性能提高,分子链中不正常的弱结构及链端基结构相应减少,故材料耐热及耐候性提高。

悬浮法PVC树脂型号和各参数对应关系见表。

表悬浮法PVC树脂的型号及相关参数

型号粘数(ml/g)

绝对粘度mPa.s

K值

平均聚合度
SG-0>156 >77>1785
SG-1156~144

2.1~2.2

77~75

1785~1536

SG-2143~136

2.0~2.1

74~73

1535~1371

SG-3135~127

1.9~2.0

72~71

1370~1251

SG-4126~119

1.8~1.9

70~69

1250~1136

SG-5118~107

1.7~1.8

68~66

1135~981

SG-6106~96

1.6~1.7

65~63

980~846

SG-795~87

1.5~1.6

62~60

845~741

SG-886~73

1.4~1.5

59~55

740~650

SG-9<73 <55<650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未压缩下单体粉体体积的质量。国标中PVC树脂的表观密度,要求按照GB/T20022进行测定。它与树脂的颗粒形态,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有关。表观密度高,树脂颗粒规整,有利于混料时剪切热的生成和混合原粉的预塑化,易于混合均匀充分。另外,表观密度高,一般会使干混料的堆积密度增大,利于硬质品的高速挤出。

软质品要求分子量高、多孔结构和较低表观密度的PVC树脂,而硬质品则希望分子量低些,表观密度高些,便于高速挤出,提高生产效率。一般选取表观密度为0.54~058g/ml左右或更高一些的PVC树脂。

青岛海晶吴明静等[1]研究表明,树脂表观密度相差0.05g/mL,对混料时间的影响很小;树脂的表观密度与干混料的表观密度息息相关,但并不能决定干混料的干流性,干流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树脂的表观密度相差0.05g/mL,会影响塑化时间,表观密度越高塑化越快。在挤出时扭矩相差不大,但对制品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挤出拉片的横切面来观察,表观密度低的物料在料筒里的流动性不如表观密度高的好,其分层严重,出现气泡,引起表面起泡,这应与塑化不良有关。

表观密度差异对加工性能的影响,可以通过配方及工艺参数调整,不会使制品出现实质性缺陷。

(3)挥发物(包括水) 

PVC树脂中的挥发物大多是水分,还有残留的氯乙烯和一些溶剂。水分会影响树脂的过筛率和制品的质量。挥发物过多时,成型时易产生气泡而影响产品质量,造成表面粗糙,甚至造成制品卷曲。挥发物含量太低,易产生静电,影响树脂流动性,给混料捏合造成一定麻烦,一般最好控制在0.1%~0.3%。

挥发物指标的高低主要和PVC聚合后的汽提和干燥工序有关,决定于温度高低和控制水平。

国标中要求挥发物的测定按照GB/T2914进行。其中试样受热温度为(110±2)ºC,时间为1h,并按1h的失重计算结果。

(4)杂质粒子数 

杂质粒子主要有两种,一是外部带入的各类杂质,二是PVC树脂本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变色树脂颗粒,俗称黑黄点,这部分树脂的稳定性明显偏低。

宁夏西部氯碱有限公司李军[1]观察研究发现,浆料汽提塔结垢物脱落、汽提塔蒸汽管线内积料以及气流干燥器底部积料,是该公司PVC树脂杂质粒子数超标的主要原因。综合来看,PVC树脂杂质粒子数的多少,主要与聚合后的处理及包装过程有关。为了获得较低的杂质粒子数,应加强这些生产环节的检查和管理,如定期清理鼓风机的空气滤网,保证有效过滤,减少空气中的杂质进入PVC成品;定期清理离心机,防止离心机转鼓上的黄点进入成品中;加强冲釜、冲槽,防止釜壁、槽壁粘附粒子,二次受热变黑。同时,使用高质量助剂,提高单体和去离子水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

树脂中有杂质粒子是正常的,但杂质粒子偏多,会给加工生产、制品性能及外观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外来杂质粒子,会对制品的介电性能和力学行能产生不良影响。对外观质量有严格要求的制品和电气制品,选用PVC树脂时,应严格控制杂质粒子数。

国标中规定杂质粒子数的测定按照GB/T9348进行。

(5)“鱼眼”数 

“鱼眼”是指通常加工条件下不塑化的透明粒子,它是凝胶粒子。“鱼眼”影响薄膜的强度、电缆料的绝缘性能、唱片的音质,因而有些产品要树脂的“鱼眼”数。对于大多数制品,“鱼眼”数过多会使制品表面粗糙,而且还会降低整个制品的物理性能,“鱼眼”处还有可能成为降解的中心,导致产品褪色。

“鱼眼”的实质是聚合过程中因条件不当所形成的,少量具有体形分子结构的特高分子量的PVC颗粒,由于其吸收增塑剂的能力甚低,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只能为增塑剂膨润而不能使之塑化。但加工者所遇到的“鱼眼”问题,并非全部属于此类体形结构,大部分属于可塑化的假性“鱼眼”,此类假性“鱼眼”是属于分子量偏高的线型结构树脂,其物理构型由包装组织过于紧密所致。

“鱼眼”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如PVC分子量分布过宽,会造成在同一加工工艺条件下,低分子量塑化快,而分子量高的分子塑化慢。如果加工条件一定,塑化慢的高分子在制品中将以假“鱼眼”的形势出现。“鱼眼”的形成与悬浮聚合配方及工艺以及PVC树脂加工配方及工艺两方面有关,应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PVC树脂生产中减少或消除“鱼眼”的措施主要有:

(1)    保证单体中高沸物含量小于1.0×10-3;

(2)    严格控制聚合用去离子水中的阴、阳离子含量,单体含水量;

(3)    加入链转移剂消除自由基;

(4)    选择表面张力较低、保胶能力适中且搅拌强度适中的分散体系;

(5)    减少粘釜物;

(6)    加抗“鱼眼”剂。

对于PVC加工企业来说,除挑选“鱼眼”数比较低的PVC树脂外,还要注意加工配方的塑化性和润滑平衡性,以及加工温度的匹配性。应根据树脂结构形态,进行必要的调整,避免假“鱼眼”的大量出现。

国标中规定“鱼眼”数的测定,按照GB/T4611进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