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不倦追求doc
2025-09-28 00:32:30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不倦追求

青川县马鹿小学  马金蓉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注重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讲评,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    激发兴趣      阅读训练      指导及修改能力

[正文]

一、为什么写

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语文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1、写作也是一种生活需要。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2、写作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激发学生想写作的兴趣,刺激学生写作的欲望。3、写作应该以表达欲望为原点。在生活世界中,让灵感和欲望同时并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4、应成为一种精神生活。作文只是一种工具,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想要倾诉的一些话,让孩子们从平时学的课本中转向孩子们自己的语言。

二、写什么

1、首先回归学生生活世界,“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2、与生活紧密联系,回归大自然,社会生活的亲自体验。比如:我们的家庭生活,父母的生活、个性、爱好,我勤劳的爸爸、我的凶爸爸等等;我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亲自体验,风俗人情,实践活动;如一次难忘的野炊、有意义的劳动等3、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如我美丽的校园、一次有意义的运动会等。

三、怎么写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前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2、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3、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4、积累知识,扩展想象空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采办到了蔬菜,巧妇也就不忧了。同样,有了材料,学生写作也就不愁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接触事物有限,生活积累不丰富,常为写作材料的匮乏而愁眉不展。于是我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入手,要求学生平时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并用心去体验,然后认真记录下来。也就是说,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到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一个一个跳出来了,写起来就有一种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快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包含着语言文字“ 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强调背诵,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式的真谛。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在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写好作文的钥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了。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5、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给学生的评语应多以鼓励为主,不吝啬我们手中分数。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李家栋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出版 2003年11月出版. 

  钟启泉, 崔允, 张华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郑国民 <<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与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李景阳主编 <<语文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013年3月8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