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于线上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5-09-28 00:31:17 责编:小OO
文档
0 引 言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对保证高校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提出了9项要求,其中3项对学校课程教学环节做出明确要求:①各高校要充分利用面向全国免费开放的优质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资源,以及省、校两级优质课程教学资源;②各高校要依托优秀的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制订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保证线上授课、学习等教学活动顺利实施;③高校要明确课程资源质量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措施等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保证线上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将传统的课堂面授与在线学习有益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已经积极展开实践。全国上下共同抗疫的特殊形势,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也为相关制度和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创造了契机。科学的质量保障与评价模式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课程的线上教学及混合式教学要求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进一步延伸,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而无论是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方式,还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需要更加完善的评价建设机制作为指导和推动支撑。目前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当一部分高校制定了质量标准相关文件,但完整的保障与评价制度体系缺乏,导致一些具体的问题无章可循,而关于这些标准要求的实际操控性如何,也没有专门的学者进行深入研究[1]。在信息化平台支撑方面,部分高校通过自行开发和商业化软件开展师生评价调查,但是在对满意度等数据的分析利用以及教师培训指导、促进课程持续改进方面也缺乏有效措施。

1 传统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过程性评价缺乏

线上教学希望能更好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基于线上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研究

侯晓慧1,李亚汉1,郑雪峰2,丁思琪1,谢 琨3,苗启广3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务处,陕西 西安 710126;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摘 要:在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发展情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实施线上教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本校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适合高校线上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机制和优化策略,并阐述如何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得以有效实施,以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线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XGH20006);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E-GCJY ZL20200818)。

第一作者简介:侯晓慧,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xhhou@xidian.edu.cn。

情况和阶段性学习情况的了解,课程实施容易脱离学生切身需求。

1.2 评价反馈作用滞后

目前同行专家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推送给老师但覆盖面有限,学生评教多依赖于学校的集中性调查分析,按照课程生命周期进行评教依赖于系统仍未实现,导致学生学习成效等反馈信息滞后,无法及时作用于课程改进。

1.3 评价标准及模式单一

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多按照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等类型划分。这样一方面缺乏对课程差异性的细化考虑,另一方面甚至没有体现线上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的评价观测点。1.4 系统平台功能灵活性不足

现有的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相对,课程综合评价时对课程建设情况的数据分析利用不足,无法灵活定制评价方案,形成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全面而科学地反映出其教学效果而驱动教学质量的改进。

2 基于线上教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1 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过去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专家同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基础上,加强教师自评,通过对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程度、师生交互、学生学习成效等情况的了解,形成对课程教授效果的自我评估与持续改进。

(2)评价组织全程化。根据课程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需要,合理设计各阶段的评价活动,有利于提高师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学管理者制订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课程更加有效地实施和提升师生教与学的能力。

(3)评价标准针对性。评价指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课程性质特点,考虑课程内容更侧重于知识讲授还是需要大量实践操作[2],考查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教学的设计是否有效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引导、师生和生生交互以及学习效果考评,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业素养,因此开展阶段性评价活动后,快速形成分析反馈,可以帮助教学管理者迅速反应调整安排,帮助教师明确改进方向并及时调整,发现并推广优秀课程案例,培训启发广大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2.2 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线上教学各实施阶段的需求和特点,围绕课程的有效设计和学生学习成效达成,课程评估活动可以按照课前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结束3个阶段实施,各阶段评估重点和具体评估工作如图1所示。

1)课前准备评估。

课程准备阶段的评估要以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课前知识的了解、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的选择、课程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方法、检查讨论访谈设计等作为观测点,评估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资源准备是否满足线上教学需求。

课前准备的评估由校院两级专家、教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形式为学习平台课程资源检查、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等。校院两级专家检查课程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情况,教师对课程准备工作进行自评自测,学生对课程和教师教学工作提出建议。通过课前评估调查,帮助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预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优化教学管理策略;帮助任课教师理清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讲授内容,并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完善。

2)课程实施评估。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授计划、过程性考核方式明确地告知学生。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对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的甄别判断。课程内容讲授中利用好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讲授知识内容准确、详略得当。课堂组织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发起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并在反馈答疑中让学生也充分参与、分享思路。

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估可以由专家同行、领导干部、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教师阶段性自评。专家同行通过对课程内容讲授和线上教学组织情况的听课了解,对上述各观测点做出评价并提出有益建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领导干部通过抽查听课,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实施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管理决策有效性。面向学生发放过程性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反馈,帮助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完善工作,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3]。线上教学效果如图2所示,线上教学实施后对师生开展过程性教学调查,统计发现,师生总体认为线上教学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线上教学效果良好,其中学生接受度相对更高。面向教师和学生了解目前线上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中有近80%非常认可,教师比例相对较低,通过对开放性问题建议的了解,就可以了解学生认为方便交流、创新形势有助于他们学习,而大部分教师仍有顾虑无法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就可以从相应方面开展优秀案例培训,引导教师做好应对措施。

3)课程效果评估。

课程完成阶段,评估的重点是课程资源的利用度、课程设计的合理性、考核方式的有效性、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力达成效果、课程改进分析等。

课程效果的评估,主体为教师、学生、专

图1 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家。教师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教学过程和对学生学习的评测情况,对课程开展自评与改进分析。通过学生的全面调查与不同类型学生抽样相结合,可以了解学生角度的体会与收获,得到建议反馈。专家通过教师教学一览中教师自评分析、学生反馈,看课程教学特别是线上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否达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当或更优的效果,评估考核方式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成效达成度。

4)课程质量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加强沟通与反馈,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并从中获益,因此基于前面阶段的教学评估活动,还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及时对评估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优秀典型,组织示范观摩和教学培训;②根据全校线上教学实施情况,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今后混合式教学形成科学规划指导;③及时发现线上教学阶段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对因学生学习环境所限造成的影响做出补充建议等。学生视角的问题建议对于课程持续改进具有良好借鉴价值,如图3所示。

图2 线上教学效果调查

图3 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改进建议

力,增强对优秀开放课程资源、自主设计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协作开发资源的建设运用,通过课堂交互、作业、阶段测验、问卷调查等途径深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撑者和服务者角色。

2.3 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做好线上课程教学及评价改进工作,需要将教学资源平台与课程评价系统统筹考虑、有机融合。线上教学模式的建构首先需要相应的网络平台,用以支持教师完成课件和课程素材建设、网上授课、网上作业与测试、网上交流与反馈等,可以便于学生获取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料并在线上听课、与老师交互、与同学研讨、提交学习反馈等;同时要支持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对课程进行管理、评价、反馈、跟踪等。教师端、学生端、管理端三者紧密结合,才能为各群体提供有效服务,保证线上教学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业务需求,做好每一个功能的细节设计,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到教学质量评价模块,需要辅助课程建设有效资源的筛选、分析,对线上课堂进行便捷地抽取,支非常低、诚信度不够的学生评价进行剔除,真正挖掘有效数据并统计形成反馈,跟踪帮助教师持续改进,才能有效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3 结 语

在教育教学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迎来巨大挑战,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有待在信息化牵引中得到重构[4]。对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性研究,并通过贯穿课程生命周期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帮助师生有效沟通,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发挥学习引导作用,帮助教学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课程实施保障,从而提升课程实施效果。线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为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保障及激励导向机制,推动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的转化,改变过去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提升高校的综合治理能力和培养人才竞争力[5]。

参考文献:

[1] 马健云. 高校混合式教学发展现状及保障制度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8: 6.

[2] 郭学品, 黄成, 周玉萍. 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4): 129-131.

[3] 杨海昌, 李智敏, 张凤华, 等. 混合式教学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3): 112-113.

[4] 卫建国. 以改造课堂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教育研究, 2017(6): 125-131.

[5] 华尔天, 高云, 吴向明. 构建多元开放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

-68.

(编辑:宋文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