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分)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A.匀称(chèng) 骊歌(lí) 踉跄(liàng) 疱代(páo)
B.闷热(mèn) 惩罚(chéng) 亘古(gèng) 气息奄奄(yǎn)
C.混为一谈(hǔn) 哂笑(xī) 藩篱(fān) 酷肖(xiào)
D.贮蓄(zhù) 庇荫(yìn) 剽悍(piāo) 哂笑(shě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藉贯 骄奢 臆测 不屑置辩
B.骸骨 诓骗 侏儒 无精打采
C.分岐 消蚀 筵席 顾名思义
D.云宵 淳朴 迁徙 契而不舍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建设文明校园,首先要________文明校园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校园进行考评。
②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___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________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________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④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________,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A.确定 前仆后继 只有/才 左右逢源
B.决定 前仆后继 只有/才 绝处逢生
C.确定 前赴后继 只要/就 左右逢源
D.决定 前赴后继 只要/就 绝处逢生
5.下列对病句判断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段时间以来,“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胡敏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鄂州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语序不当,将“广泛”调至“掀起”前)。
B.鄂州民间工艺美术馆于2015年6月6日开馆,不仅它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而且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将“不仅”调置“它”后)
C.网络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重复累赘,将“的重要原因”去掉)
D.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觉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缺少主语,去掉“望着”或“无不使”。)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了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B.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C.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
D.“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7.下列作家、作品、体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潮——清代——《核舟记》——说明文
B.莎士比亚——英国——《威尼斯商人》——讽刺性喜剧
C.鲁迅——现代作家——《社戏》——小说
D.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
8.名著阅读。(4分)
《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①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①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紥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紥。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①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紥。
(1)上面选段是《三国演义》中________(人物①的姓名)布置防守街亭的情节。但由于马谡的骄傲轻敌失守街亭,迫使①采用________计智退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2分)
(2)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9.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请依照例句,用“你看,这里的+古诗”格式造一个句子。(2分)
例:你看,这里的水多清啊,水底的砂石粒粒可见,荡舟湖上,心旷神怡,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你看,这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排序准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③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④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A.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①④③⑤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项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6分)
①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④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⑦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⑧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5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2.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哪里?(2分)
13.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
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
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猎犬毙鹰
艾子有从禽之癖①。畜一猎犬,甚能搏兔。艾子每出,必牵犬以自随。凡获兔,必出其心肝以与之,食莫不饫②足。故凡获一兔,犬必摇尾以视艾子,自喜而待其饲也。
一日出猎,偶③兔少而犬饥已甚。望草中二兔跃出,鹰翔而击之。兔狡,翻覆之际而犬已至,乃误中其鹰,毙焉,而兔已走矣。艾子匆剧④将死鹰在手,叹恨之次⑤,犬亦如前摇尾而自喜,顾艾子以待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从禽之癖:打猎的癖好。②饫(yù):饱,足。③偶:遇,值。④匆剧:急忙。⑤之次:之中。
翻译
艾子有打猎的癖好。养了一条猎犬,很能抓兔子。姿子每次出猎,必定牵狗跟着他。凡是猎得了兔子,必定剖出兔子的心肝给它,它的食物没有不足够的。所以凡是抓到一只兔子,那狗必定摇着尾巴看着艾子,自觉得意而等待它的食物。
一天出猎,碰上(那天)兔子少而狗已经很饿了。望见草丛中两只兔子跃出,鹰飞过来袭击兔子。兔子狡猾,闪躲翻滚之时狗也已经赶到,(狗)失误咬中他的了鹰,鹰死了;兔子已经脱逃了。艾子慌忙拿了死去的鹰在手里(看),(正处在)叹息和愤恨之中,(那)狗还象以前一样地摇着尾巴自觉得意,看着艾子等待食物。艾子看着它骂道:“这蠢狗还自以为我说它对哩。”
注释
[1]饫(yù):饱食。
[2]偶:遇,值。
[3]将:拿。
[4]次:中。
[5]神:蠢。
[6]裏:里,象声词,哩。
犬与鹰,都是艾子狩猎的工具。猎犬毙鹰,是艾子叹息和愤恨,本在情理之中。猎犬“误中其鹰”,固然是猎犬的错,难道主人就没有责任吗?猎犬“如前摇尾而自喜,顾艾子以待食”一句中“如前摇尾”,活画出猎犬痴情于主人赏赐的动物本性,真让人哭笑不得。
从禽之癖:打猎的癖好。
从:追逐。
搏:捕捉。
出:掏出。
饫:饱食。
偶:遇,值。
匆剧:急忙。
将:拿,托。
次:中间。
走:逃脱。
足:足够。
食:食物。
神:蠢。
裏:里,象声词,哩
是:对。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畜一猎犬 ________________
(2)食莫不饫足 ________________
(3)自喜而待其饲也 ________________
(4)顾艾子以待食 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论语》八则)
B.鹰翔而击之
C.而兔已走矣
D.翻覆之际而犬已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凡获兔,必出其心肝以与之,食莫不饫足。
(2)犬亦如前摇尾而自喜,顾艾子以待食。
17.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0分)
传统阅读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3分)
20.第三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2分)
21.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2~26题(16分)
雪中小卓玛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
“谢谢!”
“上学了没有?”
“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
“谢谢!”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哪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3.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3分)
25.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4分)
26.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3分)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三、作文(50分)
27.“片善可嘉,朝闻甘于生死”,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对待听取别人善言的态度。现实生活中,别人的琐言片语,往往会给我们以教益或启迪。学会倾听,你会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你会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你会懂得朋友的善意提醒。学会倾听,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辨明方向,在生活的舞台上你将绽放如莲。
请以“学会倾听”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自定文体。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③不少于600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