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化的合理整合
2025-09-28 00:33:18 责编:小OO
文档
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化的合理整合                                

一、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往往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而新课程中的数学内容一般都有主题情境图,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情境图变成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生动画面,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欣赏蝴蝶、蜻蜓、剪纸等一些轴对称图形,很自然地导入了新知识,美丽可爱的图形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我在讲“比较分数大小”,多媒体课件播放富有童趣的“孙悟空给猪八戒分西瓜”故事引入新课,“孙悟空买了一个特别大的西瓜,对猪八戒说:你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或十六分之一呢?贪吃的猪八戒赶紧说,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十六分之一,课件播放到这,笑声就充满了课堂” 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多媒体技术极具变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等优势功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效能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教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内容的教师都知道,这个概念比较繁锁,也比较枯燥,凭着嘴讲,教师讲得非常苦,还不一定讲的清楚;学生学得很累,还不一定领会。然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直观地看见小数点这个顽皮可爱的小精灵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 10 倍;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100 倍,反过来再向右移动一位、两位,让学生看到原数就扩大 10 倍、100 倍,由此学生直观地感到只要小数点位置一移动,原数就要起变化,至于如何变化(扩大或缩小)那就看小数点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再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向左移,小数与原来相比是缩小;向右移,是扩大”的实质。

3.紧扣连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例如: 我在教学长方体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引用多媒体软件,提出问题“应用几根2 厘米长和3 厘米长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随着课件的不断变化,展示了几种不同算式的计算过程。 2+3+2+3=10(厘米),2×2+3×2=10(厘米),(2+3)×2=10(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信息技术以它丰富的表现能力,良好的启发性作用。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4.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再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2厘米和和4厘米是的方木块,问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乘势再通过进一步的演示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放入一个棱长时2厘米的方木块,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再把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直观具体的演示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就能较自然地理解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1.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变革。教师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自我素质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使新的教学技术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来。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促进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2.具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能力。整合的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最大化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增强教学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依赖于信息技术,认为没有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不能称之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加以科学合理的选择而盲目使用,把数学教学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甚至把原本简明的问题,搞得花里胡哨,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多媒体的使用成为形式,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所以我们选用多媒体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又要注意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把准时机合理的使用多媒体,使教师“教”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也只有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符合教师的授课风格,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

2.不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专业知识。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说:“如果我不懂数学知识要完成数学教学是绝对不可能的,若不懂教学法知识可能在教学效果上受到一些影响,而若不懂信息技术知识至多在形式上不时髦罢了。因而忽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及价值,而过分夸大数学教师人为的作用”。 认为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用信息技术照样能培养出数学优秀人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抵制信息技术的思想。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仍比较低下。表现在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与应用不够熟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还相当薄弱。这种认识支配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么忽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要么把信息技术作为传统黑板与粉笔的替代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生搬硬套在一起,

三、教育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 信息化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一些数学教学内容不容易掌握,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由于不感兴趣,精力不集中;二是由于没有亲身参与其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尽可能多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由于受材料和操作技能的影响,将圆十六、三十二等分时,学生拼出来的图形粗糙,而且费时耗力,严重影响学生对“转化”的理解,此时,将圆等分拼接的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形象生动,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在学习了七巧板的知识后,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在网上使用百度等大型的搜索网站来搜索有关七巧板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七巧板这个智慧板的了解,也使学生产生了对我国古人在数学方面的的巨大成就的钦佩之情,也在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力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的联想线索。如旋转的知识,学生只能从书本上看到静态图形,对小学生来说,很难通过想象,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但借助多媒体技术,可展示图形旋转的动态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受,也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2.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利用,为教与学的资源共享和家校联系创造了快捷便利沟通的渠道

信息化教育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最大限度的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方便师生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教学素材、资料和学科教学的最新信息,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获得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道。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校讯通、手机短信或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过这些信息工具,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发送给学生家长,使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沟通,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尤其对于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来说,手机和互联网是儿童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最便捷的平台,也是父母协助学校对孩子的远距离教育的一种直接方式。能使家校及时配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3.运用多媒体,转变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众多不足,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靠着平面的黑板转化为由全方位跨学科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处于更加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则建立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新型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数学智慧被全方位地开启。如: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c㎡长方形。如果用方格纸张画,费时耗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所有的答案。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放飞想象空间,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不同答案。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有的答案,这样既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增大了课堂容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