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儿园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2025-09-28 00:33:31 责编:小OO
文档
幼儿园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11-08 作者:王慧玲 单位:华油幼教中心科研小区幼儿园 浏览次数:1535 

字号:T|T|T

更多 0

【摘要】《周易》里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原则,我们把它们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特色课程。它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从实际出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和,必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作者根据所在园开展国学特色课程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在推行国学特色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以期为促进国学进入幼儿园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问题与对策;反思

一 、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中国人在不断找回近代以来失落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根”,目前“国学热”已经在神州大地上频繁出现并不断升温,从在海外成立百余所孔子学院到一些大学纷纷成立国学院,从各种新闻媒体中不断出现的着汉服,拜孔子的画面和各种国学讲座到民间各种祭孔,读经活动的广泛开展,已经让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国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随着对国学内涵的不断了解,国学本身释放的无限魅力也吸引了我们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它蕴含着丰富的整体战略思想和人文智慧。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在国学中可以汲取先哲的历史经验和生命智慧,能提高个人的文史修养,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进而克服浮躁,摆脱困惑,启迪智慧,涤荡灵魂,开阔心胸,充实精神。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探索教育的真谛,在不断的学习国学知识后才发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深感“打好国学根基,方能放眼世界”,尽管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发展迅猛,然而素质教育却长期徘徊不前。只有当我们扎根国学静心反思时,才蓦然发现:原来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脚踏实地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人,而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素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及其博大精深享誉全球。它不仅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用,更可进而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二十世纪上半期,即使在民族灾难频繁之时我们中华民族依然大师辈出,培育出鲁迅、老舍、李四光、齐白石、张大千、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华罗庚、林语堂等一批学贯中西的世界级中国名人即是明证。

从小扎根国学,让幼儿从上幼儿园阶段就逐渐开始感受国学,进而实践国学,逐渐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并结合社会实践不断地进行新创造,在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和其他文化之间沟通、交流、整合。只有坚持不断沟通、交流和整合,我们才能在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中获得对自己文化的新的理解和反思,才能充分吸收其他文化发展的先进成果,才能为自己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才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激发出传统文化的潜在生命力和勃勃生机,鉴于此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地去推进国学经典进幼儿园、进家庭的进程。

二、实施国学特色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将国学特色课程从理论付诸实践,老师们最大的疑惑是:想要教好国学,教师要做好哪些准备?学习国学经典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渗透在一日生活当中?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问题一:如何为开展国学特色课程做好准备?

首先是幼儿教师要做好哪方面的准备?国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有缺失的,可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关键是人的因素。要开展国学课程并产生良好的效应,幼儿园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其次是教育环境的准备,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有着鲜明的教育导向作用,怎样运用环境的作用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

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总结: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孩子的经验还必须具有一定国学底蕴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读经典教育的理念,在教育思想上进行导正。国学不是“死记硬背”,它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从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传统民俗、经典故事,了解国粹和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方面汲取国学的养分,其次还应掌握一些传统的琴棋书画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另外观摩国学课的示范教学能使老师迅速地掌握教学的本质,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途径。 

环境方面,好的环境既能塑造一个人,同时也能改变一个人,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利用中国特色的元素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班级环境和幼儿园的大环境,让幼在环境舒适具有国学氛围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 

问题二:幼儿园国学经典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的国学课程主要是诵读经典,说文解字和知行合一。常规的教育可以教会幼儿各种生活的技能,但并没有足够重视教会幼儿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经典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其中蕴藏着先人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很多经典著作主要阐述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在教会幼儿怎么做人、做事、处世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事实证明:学习经典后为幼儿的习惯培养奠定了根基。如:《弟子规》中“食不言 寝不语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物虽小 勿私藏 借人物 及时还”等关于个人卫生、礼貌、读书、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幼儿明白了“圣人的样子” 提高了幼儿在行为上的是非、美丑、好坏的辨别能力,巩固了他们已接受的道德知识,从而最终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习诵读经典的过程幼儿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大脑,开发智力,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词句也可以提升幼儿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幼儿能够熟练背诵,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正是记忆力发展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常读、常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诵读的兴趣就可以快速的增加幼儿的识字量。把识字变成简单的事情。

问题三: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渗透在一日生活当中?

国学经典中许多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幼儿的大部分实践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的教育就很必要。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教育幼儿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吃饭不掉米粒,自己事情自己做,拿空杯子也要用双手等等,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针对孩子的爱好来渗透,如:在幼儿的体操编排中把国学经典《弟子规》融入其中,朗朗上口的诗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参与间操的热情也提高了。为了将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固化,我们还将国学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当中,例如开辟主题墙“《弟子规》你今天做到了吗?”将《弟子规》提到的一百一十三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制定成周主题目标告诉家长,如经典中的“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主题,我们就要求幼儿做到自己做事之前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出门前或回家后要和父母打招呼,每天回家后都要将自己在幼儿园学习到的内容跟父母复述一遍。每周家长都会根据幼儿在家的表现通过写纸条或者拍照片的方式反馈给老师,由老师再进行表扬。从而幼儿不但在园里知仪懂礼,在家里也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行为表现也多了。 

问题四: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在整个社会出现了人文精神缺失,精神家园荒漠化严重背景下,家长对国学有期待但是不了解,还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弟子规》等经典有所疑虑。其中最大的担心就是:学习经典的孩子,走向社会后会不会吃亏?会不会与社会格格不入?

我们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这种疑虑实际是家长并没有深入学习领会经典的内涵而产生的。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幼儿善恶不分。学习了《弟子规》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透过他对善恶的了知,明白怎样做人才是对的。自然对各种各样的行为有敏感而清晰的判断能力,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和选择良善的朋友。学做《弟子规》的孩子是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孩子。另外细读《弟子规》文中的每一条,找不出与社会人心不符、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内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家长观看一些国学专家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也可以让家长共同参与老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老师经过教育理念的学习,能从容应对家长提出来的国学教育上的问题,而家长听了专家演讲了解了国学教育的精髓就更容易与教师的产生教育思想上的共鸣,会使得双方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给幼儿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更有益于幼儿园国学特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对国学特色课程实践的反思

虽然我们在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国学特色班学习的幼儿在行为规范,孝顺父母,学习习惯,识字量等方面都优于同龄班的孩子,国学课程的实施对切实督促教师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也确实有很大帮助,然而教师仍处于不断的摸索当中,其教学的方案做的仍有待改善,在理论上还缺乏认识,或者在设计课程当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更深入的进行下去,推广开来是今后我们必须关注并着力探索的方面。它需要教师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特点与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幼儿实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与方法途径,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并组织实施,以促进幼儿发展。只有这样,国学才能更好的做下去,而不是流于形式,是真真正正的利于孩子一生的学问。

总之,我园国学特色课程的实施,使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的创造空间、幼儿园的生存空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旧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许多方法和途径需要进一步尝试和探索。著名哲人黑格尔曾经说过:“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确实如此,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精神家园,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如何开展国学特色课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诉求仍需更多的幼儿园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声音出现。

上一篇:浅谈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5月31日 22:12:16 [幼教互动社区]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国学课程建设是当前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国学课程"建设是当前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的国学课程特色,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能使"国学课程"的内容更具适宜性和发展性。本文拟从幼儿兴趣、思维、需求和发展等角度出发,阐述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和丰富"国学课程"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塑造幼儿人格、启迪智慧,弘扬中华文化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国学教育 幼儿视野 国学经典教育 渗透与整合

  [引言]《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因此,我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合到幼儿的生活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中去,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

  [正文]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科学理性地开展读经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与当下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如何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融合,成为当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问题。《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5]我结合《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将国学经典教育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使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现将教学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我园,与晨间音乐、早操活动、晨会活动、环境创设、领域教学、民间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和整合,走进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规范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国学经典作品中童蒙养正。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童蒙养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经常很晚才上学,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我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国学故事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幼儿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还包括着天文、地理等。在科学领域中,我将《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渗透到科学领域中,让幼儿感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结晶。孔子说:"思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合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节奏游戏变国学经典诵读为轻松的音乐教学。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国际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新一代国学人才的培养上,我认为:如何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凝聚为幼儿持续发展的底蕴,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问题。今后在实践中,我将锲而不舍,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感悟中创新,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里学习国学,应根据幼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幼儿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幼儿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幼儿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故此,在幼儿园开展国学课程建设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使幼儿从小产生枯燥乏味的国学认知体验。 

上一页12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