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5-09-28 00:32:40 责编:小OO
文档
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如图所示,家庭用电中的有关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B.C.D.

  2.(★★★★)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3.(★★★★)如图,我国云南省等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空军向云层里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增雨.对增雨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小水滴.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B.C.D.

  6.(★★★)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D.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7.(★★★★)如图所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B.C.D.

  8.(★★★)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酒精

"

-117

"

78

"

水银

"

-39

"

357

"

"

328

"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9.(★★★★)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华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块运动过程中(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木块受到的重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如图所示是课本中的几个实验.演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的是(  )  

    

A.B.C.D.

  11.(★★★★)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南京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60℃

B.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2A

C.一名普通小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

  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  ) 

   

    

A.小明正确B.小华正确C.都正确D.都不正确

  13.(★★★)如如图所示的事例中,物体机械能增加的是(  )  

    

A.B.C.D.

   14.(★★★)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D.高低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 1标有“6Ω  1A”,R 2标有“3Ω  1.2A”,电流表A 1、A 2的量程均为0~3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为保证R 1、R 2均不损坏,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 1的电流不得超过(  )  

    

A.9V 1AB.3.6V 1.8AC.9.6V 1AD.3.6V 0.6A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16.(★★★)2007年8月26日,南京市20名学生代表利用业余电台与太空中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成功对话.对话时用电台发射并接收    电磁   波来传通信息,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X10 8   m/s,其频率越高,波长越    短   .  

8

  17.(★★★)一只标有“2.5V  0.3A”的小电灯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电灯两端电压为    2.5   V时,灯正常发光.此时灯1min消耗的电能为    45   J;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两端电压力1.5V时.灯的亮度与正常发光相比    变暗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8.(★★★★)如图所示是由大量反射镜组成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图中各个反射镜由计算机控制,使反射的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集热器(锅炉)上,集热器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后推动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1)大阳能属于    可   (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这个装置中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    光的传播方向.   ; 

(3)水蒸气推动汽轮机的过程中.将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4)发电机是利用    电磁感应   原理发电的.  

   19.(★★★)一物体质量为18kg,如图所示,小明用动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100N.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    360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90%   ,拉力的功率是    100   w.(取g=10N/kg)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1、S 2,两电表均有示数;再断开开关S 2,则电流表示数    变小   ,电压表示数    变小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    不变   .(本题每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共16小题,满分52分)

   21.(★★★★)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2.(★★★)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  

   23.(★★★★)如图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动力F 1的力臂l 1和阻力F 2的示意图.  

  24.(★★★)根据下图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标出电源的正极和小磁针的N极. 

   

  25.(★★★)观察图中的四幅图,将测量结果或示数写在相应空格处  

(1)    36.8℃    

(2)    2.80N    

(3)    1.75cm    

(4)    616Ω     

   26.(★★★)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振动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线和手指(固体)   传递到人耳.  

  27.(★★★)(1)观察如图1甲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8N   ,乙图木块长度是    1.75cm   . 

(2)如图2所示,把一张半卷着的硬纸片摆放在桌子上,如果使劲吹一下它的下面,可以发现硬纸片不会翻转过去.这是因为流体的压强与流体流动的    速度   有关,吹出的气使硬纸片下面空气的压强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0.08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慢   (选填”快”或“慢”).  

   29.(★★)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如图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线处,再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0.(★★★)为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找来了如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其中A、B两个相同的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将选择好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浸没在煤油中,两根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瓶中煤油的温度. 

(1)实验时,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入电路中,这是为了控制    电流   相同; 

(2)绐图中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根据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的    电阻   大小以及双察到的    温度计示数的高低   ,可得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  

   31.(★★★)如图所示.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投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 

(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2)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3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 1 

(2)在量简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 2,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 矿泉水=      .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简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改进后的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 

A.    将量筒中部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2   ; 

B.    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   .  

2

  33.(★★)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和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定值电阻R l、R 2和R 3(阻值分别为2Ω、3Ω和6Ω )、电源(电压恒定但准确值未知)、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1)图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器材后连接的部分电路,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压表接入电路中. 

   

(2)实验中还要用到R 3,使用R 3的具体操作是:    用R 3与R 1串联接入电路中    

(3)在题中所给的器材中,将电压表换成电阻箱(符号为 )也能完成此实验.在虚线框中画出一个能反映实验原理的电路图.  

31

  34.(★★★)今年5月12 日的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在震后的救灾工作中,科学的搜救方法非常重要.有一种被称为“气垫”的工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表面还有防滑网纹,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cm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 

(1)气垫的表面有防滑网纹,这是为了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 

(2)某次搜救过程中,用气瓶把气垫里面的气压加到8个大气压时,“气鼓鼓”的垫子顶起了楼板,此时气垫和楼板的接触面积为1250cm 2,则气垫对楼板的作用力是多大?(取1个大气压为1Xl0 5Pa)  

  35.(★★)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千克的煤气,使50千克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X10 3J/(kg•℃),煤气的热值为4.2X10 7J/kg.求: 

(1)0.5千克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36.(★★)小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实验过程中,他做了六次实验,每次改变电阻箱R 1的阻值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始终保持R 1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电流值.根据记录的六组数据,他在方格纸上描出了电流I与电阻箱阻值R 1的关系图线,如图乙. 

(1)记录第一组数据时,电阻箱R 1的阻值为4Ω,此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电阻箱R 1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3)记录第二组数据时,小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此时电阻箱消耗的功率是多少?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多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