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0江苏行测A部分真题及答案
2025-09-28 00:30:30 责编:小OO
文档
2010年江苏公部分真题及参考解析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一、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1~10题):

1.五十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是进国营厂或穿上军装;八十年代是“万元户”;九十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和总理最近提出的“尊严”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新世纪          B.幸福               C.尊严           D.幸福感

【解析】D。从文段中的4个分号看出,文意是并列的,从最后一句“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得到前面每一句说的都是幸福感,所以得到关键词是D选项幸福感。

2.一个体系中的各种制度具有战略互补性,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发生变革,其他的制度要么进行相应的变化,要么就会与新制度难以配合,对新制度的实施产生阻碍。因此,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事实上可以分步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巨大的制度运行成本。

下列对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种制度之间具有战略互补性

B.实施新制度往往有阻碍

C.制度变革应整体上推进可分步实施

D.实施新制度运行成本巨大

【解析】C。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第二句的“因此”是因果复句,引出文段结论“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实施上可以分步进行”,也就是文段的主题句所在,后面的“否则”引出反面论证进一步证明前一句为主题句。所以选项C就是主题句的同义替换的选项。

3.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特许出版物经营活动统一管理,按产品向世博会特许办申领防伪标识。特许办负责特许出版物的世博标识授权审批,新闻出版局负责出版物内容审批。特许办为经新闻出版局审批的产品提供授权审批的绿色通道。双方分别通过各自的零售渠道(含外省市零售通道),推进特许出版物的销售工作,并给予对方零售网点集中报批、免许可费等支持。

这段文字的议题是(  )。

A.特许出版物                              B.世博会特许办

C.新闻出版局                              D.绿色通道

【解析】A。文段脉络为总分式,第一句话为总括句,说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特许出版物的管理,分述中详细说了特许出版物的工作。所以议题为特许出版物,A选项。

4.禾苗干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得太足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教育固然需要慈母般的温存,也应当来点严父般的“狠心”;温室中的幼苗鲜嫩可爱,烈日下的万物更加茁壮。

这段话的中心议题是(  )。

A.幼苗和万物                              B.生命

C.哲理                                    D.教育

【解析】D。文段主题句在最后一句话,句中“固然”等于虽然,为转折复句,所以重点在转折后——“也应当来点严父般的狠心”,由此可轻易排除A、B、C三个选项,可知这段话的中心议题是教育。

5.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结束,获得200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诗经》一书,荣获今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参加评选活动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评图书达到634种,总品种数较去年增长1.28%。中国获奖图书《诗经》由刘晓翔设计,因其典雅、质朴而不失创意获得专家们的青睐。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

A.“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依据的是图书的装帧设计

B.中国最美的书注重图书的形式之美同时兼顾图书内容

C.中国最美图书的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D.“世界最美的书”总品种数比去年增长1.28%

【解析】D。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A、B选项的内容文段未提及,C选项将世界最美的书偷换成中国最美的书,偷换概念,得到选项为D。

6.远在异国他乡的国家大剧院、鸟巢以及央视大楼的设计者们,在对中国所知无多的情况下开始工作,令他们获得灵感的,既不是中国的规划意愿,也远非中国传统文化,这两者始终没有成为他们想象力和审美价值的来源,没有人规定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这些设计者对中国了解较少

B.这些设计者拥有创作自由

C.这些建筑不能体现中国文化

D.这些建筑的审美价值奇特

【解析】B。本题是意图推断题,应注意不要选择原文的内容。文中提到“令他们获得灵感的,既不是中国的规划意愿,也远非中国传统文化,这两者始终没有成为他们想象力和审美价值的来源。没有人规定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推出这些设计者拥有创作自由的权利,可推出B选项,其他选项都与主题无关

7.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依患者个人情况选择药品种类、严格要求第一次用药的剂量与浓度并在随后的药物使用频率、药物配伍方面都遵行严格的规定的话,尽管不能完全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也应该能控制耐药状况的泛滥和恶化。

作者对使用抗菌药物后是否会出现耐药状况的看法是(  )。

A.不可避免                                      B.未置可否

C.可以控制                                      D.无法确定

【解析】C。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文段最后一句转折复句引出核心句,也即为作者观点。转折强调“也应该能控制耐药状况的泛滥和恶化”表明作者对出现耐药状况的看法是可以控制。

8.权利的贫困,很容易使人进入失败的循环,继续失败仿佛成为宿舍,而改变命运则几乎不可能。一个被失败情绪笼罩的人,极易从开始的被动边缘化逐渐进入到主动边缘化,成为敌视社会的他者。

下列符合文意的是(  )。

A.长久沉浸于失败的颓唐中,必定敌视社会

B.长久沉浸于失败的颓唐中,容易敌视社会

C.缺乏权利的人必定失败

D.缺乏权力的人容易失败

【解析】B。本题表面考察细节判断题,实则考察词语理解题,要判断选项先要理解“成为敌视社会的他者”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成为敌视社会的人,所以可以得到B答案。A、C两项中的“必定”太绝对,排除。D选项偷换概念。

9.相对于人的一生,岁月的长河沉静缓慢,一个小小转弯,也往往会耗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而历史的记录,浓缩这缓慢过程中关键性的拐点,放大是这冗长沉闷中戏剧化的细节,甚至是剑拔弩张的氛围,慷慨激昂的情绪       ,确实让人沉迷。中心议题()

A.历史记录               B.记录历史              C.岁月               D.读史

【解析】D。本题考察的是主旨,前面一段文段都是描述,结尾道出作者本意:读史。所以选D.

10. 所有的作物都是自野生品种演化而来,这意味着,用达尔文主义的说法就是,野生品种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适应能力。然而在驯化与种植中,发生了遗传侵蚀,这种适应力也遭受损失,甚至其野生祖先也可能灭绝;于是今天的很多作物一旦突然间无人种植,直接就会消亡。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适应努力              B.驯化过程            C.遗传侵蚀            D.野生物种

【解析】A。本文的主体词就是适应力。

文章阅读

替《王干随笔选》“帮腔”者两位,其中一位是原文化名作家王蒙。王氏已短之数行,披露往事一桩:父亲辈的王蒙结识儿子辈的王干,仰仗的是爷爷辈胡乔木。王蒙叙事表有研究。这段记忆列出风云学界的圣贤任继愈、金克木、季慕林、言之凿凿。寥寥数十字中,五六个人抱团纠结,互为策应,大有深意存焉。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缪托知己。

新时期以来言路广开,催生出文坊无数“对话录”。只是泥河俱下,多数讨人厌烦,有的一味偏激,只顾凸显个性,有的插科打诨,止于相互调情。而对话应有之货色,诸如问题探讨、理念交锋、志趣对决等等,则几近于无。由此前因,“二王”对话出笼之际,众人并不看好,即便闪耀出“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的亮点,仍被误为二人心邻神会的噱头。乃至读对话,学问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人们方明白何谓铜为金,何谓骡子和马不一般。

打出道算起,王干舞文弄墨,近30余载。虽童颜依旧,但已脱尽生涩。就说这本《随笔选》,文字活泼如蝴蝶,气韵爽然如景气,道行得幽如潭水,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他归类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已可靠,不乏“高人”端倪耳。一位成天读书的朋友,摇头晃脑向我鼓吹此书。他的意见是,假如手头不空,就先干正事;如果你闲着是闲着,就不妨翻翻明书篇生,是会叫人开卷释怀的。

前几日,上街买书,老板温文尔雅,喜欢阅读,尤爱随笔类,将一段句子背我听:随笔的功夫不在笔头上,而在人身上一个巧于心计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缺乏幽默感不能自我嘲讽不能自我反思的人写不好随笔,一个不学无数的人不配写随笔生涯心得,写在书尾后记里笔?背完,合笑相问,“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有见地?”

我替王干高兴,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前者言而无信,常常被人识破:后者借助切磋,可直接让读者掏出钱来,抱书回家。“名人为你助兴,固然雅致:生人替你卖书,才算实惠》老弟,你就偷着乐吧。”

11.文中画线“言之凿凿”是说(  )

A.王蒙的说法值得怀疑

B.王蒙的说法属于噱头

C.王蒙的说法貌似可靠

D.王蒙的说法足以凭任

【解析】D。回到原文定位,根据临近原则可知王蒙列出风云学界的圣贤为了给王干的新书介绍。

12.文中画线“心领神会”可以替换为(  )

A.暗藏玄机           B.惺惺相惜            C.心心相印            D.心照不宣

【解析】A。回到原文定位,根据临近原则可知心领神会与暗藏玄机相互替换。

13.与文章不一致的是(  )

A.营销人士推崇就能拥有市场使得个人对好书的鼓吹成多余

B.新时期文坛“对话录”多数讨人嫌

C.“王干干王蒙,王蒙蒙王干”以为这有人认为《王干随笔选》不值得期待

D.随笔要幽默有趣味,有思想光辉,王干因此受到名人的吹捧和市场追捧。

【解析】C。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定位原文判断即可。

14.格局早已逸出小文坛,放眼大文化,如将它归类与杂家并无不当,其品相、质地皆纯正可靠,不乏高人端倪耳,意思是说(  )

A.王干善于把握机会和人脉,足以成为商人般的杂家

B.王干的见识和文凭胜过一般作家评论家

C.王干的幽默感和学术水平胜过大多数评论家

D.王干善于拓展自己的学术范围,超越一般评论家

【解析】C。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定位原文判断即可。

15.作者对《王干随笔选》的直接平价是(  )

A.十位评论家对你的弘扬,抵不过一位书店老板对你的欣赏

B.“任老师王干的体会是不是有见地

C.学位一点点水落石出,价值一点点雾去山明

D.对小王来说,借老王之嘴为自家新书鸣锣,绝非谬托知己

【解析】A。本题为态度观点题,作者观点在最后一段体现出来。

第二部分  数字推理

16.-1/3,1,5,17,53,(  )

A.157              B.153              C.1                D.161

【解析】D。递推数列,后一项是前项的3倍再加2,所以53*3+2=161。

17.2,3,7,19,136,(  )

A.2584             B.2580             C.2686               D.2684

【解析】B。递推数列两数相乘加修正项为+1,-2,+3,-4。2×3+1=7;3×7-2=19;7×19+3=136;19×136-4=2580。

18.7,19,33,71,137,(  )

A.279              B.258               C.259               D.268

【解析】A。递推数列前一项的两倍加修正项为+5,-5。7×2+5=19;19×2-5=33;33×2+5=71;71×2-5=137;137×2+5=279。

19.262,2,267,272,280,(  )

A.302               B.309              C.282                D.292

【解析】D。多级数列  262  2  267  272  280  (292)

        2  3  5  8  12

         1  2  3  4

20.6,8,8,0,-32,(  )

A.-128               B.                C.-               D.-96

20..答案A

解析:        6  8  8  0  -32  (-128)

a× 3  2  1  0  -1   -2  等差数列

b  2  4  8  16  32    等比数列

21.8,11,18, 34,66,(  )

A.                 B.97                C.123               D.154

【解析】C。多级数列。

22.2137,4036,2380,3532,4702,(  )

A.5257                B.3833             C.3948                  D.5053

24.3~2~12,5~8~28,8~15~48,19~23~(  )

A.88               B.90                C.84                 D.86

【解析】D。

这几组数满足(3+2+1)×2=12,(5+8+1)×2=28,(8+15+1)×2=48,(19+23+1)×2=86,所以选D。

25.23,56,1130,5330,(  )

A.111580           B.112430            C.121540              D.111590

【解析】D。

第一项23,2+3=5,2×3=6,放置在一起组成第二项56;5+6=11,5×6=30,放置在一起组成第三项1130;1+1+3+0=5,11×30=330,放置在一起组成第四项5330;5+3+3+0=11,53×30=1590,放置在一起组成第五项111590。所以选D。

26.一个正方体与其内切球体的表面积比值是(  )

A.1/π                 B.3/π                 C.6/π                  D.2/π

【解析】C。设立方体的边长为2,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圆的半径为1,表面积为4 ,则比值为6/

27.2010-2-15后第80天的日期是(  )

A.5.5                 B.5.6                 C.5.3                 D.5.4

【解析】B。2月份有13天,3月份有31天,4月份有30天,一共有74天,那么5月还有6天,正好是5.6

28.把自然数A的十位数 百位数和千位数相加,再乘以个位数字,将所得积的个位数字续写在A的末尾,成为对A的一次操作。设A=4626,对A进行一次操作得到46262,再对46262操作,由此进行下去,直得出2010位的数为止,则这个2010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 B  )

A.32              B.28                C.26                D.24

【解析】B。

29.桌面上有两个半径分别为2厘米和40厘米的圆环,如图定义为圆环,让小圆环沿着大圆环外边缘滚动一圈,则小圆环滚动的圈数是()

A.10              B.80                C.40                D.20

30.有8个盒子分别装有17个,24个,29个,33个,35个,36个,38个和44个乒乓球,小赵取走一盒,其余各盒被小钱,小孙,小李取走,已知小钱和小孙取走的乒乓球个数相同,并且是小李取走的两倍,则小钱取走的各个盒子中的乒乓球最可能是

A.17个,44个

B.24个,38个

C.24个,29个,36个

D.24个,29个,35个

【解析】D

小钱的数量是小李的两倍,那么小钱的量必然为偶数,排除A,C。小钱,小李,小孙这三个人的总数应该是小钱数量的2.5倍,如果是B,则这三个人的数量和为155,太少,只能选择D

31.从1开始,自然数中,第100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是()

A.152              B.149              C.142              D.123

【解析】B

从1开始每三个数就有2个部能被3整除,第100个就50组,第150个能被3整除,第149个不能被3整除

32.某学校组织一批学生乘坐汽车出去参观,要求每辆车上乘坐的学生人数相同,如果每辆车乘20人,结果多3人;如果少派一辆车,则所有学生正好能平均分乘到其它各车上,已知每辆汽车最多能乘坐25人,则该批学生人数是()

A.583              B.256              C.324              D.483

【解析】D。

多3个人,可以除尽20,则排除B,C;平均以后,每车人数应该是20-25之间,那么人数为483

33.不等式组2x-6<=8,x+2a>=8 中x的最大解区间为[-2,1],则(a+b)的2010次方值为( C )

A.2的4020次方     B.2的2010次方      C.1                D.0

34.某单位有宿舍11间,可以住67人,已知每间小宿舍住5人,中宿舍住7人,大宿舍住8人,则小宿舍间数是()

A.6                 B.9                 C.8                D.7

【解析】D

假设11间全是小间,则有55人,少了12人。假设中宿舍为X,大宿舍为Y,则2X+3Y=12,X,Y为正数,Y=4,X=0,小宿舍为7人

35.一瓶浓度为80%酒精溶液 倒出1/3后再加满水 在倒出1/4后仍用水加满,再倒出1/5后 还用水加满,这时瓶溶液的酒精浓度是多少()

A.32%              B.50%              C.30%              D.35%

【解析】A

设体积为100,溶质为80,经过三次操作,剩下的溶质为80*2/3*3/4*4/5=32,浓度为32/100

36.校长去机票代理处为单位团购机票10张,商务舱定价1200元/张,经济舱定价700元。由于买的数量较多,代理商就给予优惠,商务舱按定价的9折付钱,经济舱按定价6折付钱,如果他付的钱比按定价少31%,那么校长一共买了经济舱几张()

A.6             B.7               C.8                  D.9

【解析】C

假设经济票为X,商务票为Y,根据题意为700X*0.6+1200Y*0.9=(700X+1200Y)*0.69,解得X/Y=4/1,经济票为8张

37.有甲、乙两项工程,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6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30天,李师傅单独完成甲工程需18天,单独完成乙工程需24天,若合作两项工程,最少天数(  )

A.16              B.10              C.12              D.15

【解析】A

让张单独完成甲工程,同时李单干乙工程,最后两人合干乙工程

38.若一个三角形的所有边长都是整数,其周长是偶数,且已知其中的两边长分别10和2000,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总个数是(  )

A.9              B.10              C.7              D.8

【解析】A

由于周长为偶数,已知两边为偶数,则第三边必为偶数。要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因此第三边的长度为199039.有7件产品,其中有3件是次品。每次抽查一件产品(不放回),能够恰好在第四次找出3件次品的概率为(  ) 

A.1/7              B.9/56              C.4/35              D.3/28

【解析】C

40.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A地后,又立即向B地走去;已到达A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B地后,又立即向A地走去。如此往复,行走的速度不变,若两人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距A地500米,第四次迎面相遇地点距B地700米,则A、B两地的距离是(  )

A.1460米            B.1350米            C.1300米            D.1120米

【解析】D

两次相遇问题

47.澎湃:蜿蜒

A.犹豫:彷徨                                 B.踟蹰:浏览

C.疯狂:坎坷                                 D.激荡:逶迤

【解析】D

所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前者形容江河,后者形容山。

48.尘:伐

A.信:嵩                                     B.眉:鸟

C.明:清                                     D.让:休

【解析】A

题干中两个字结构不一样,尘为上下两部分,伐为左右两部分,有此规律的只有A。

49.头领:石头

A.黄昏:蛋黄                                 B.动物:行动

C.桌椅:圆桌                                 D.子女:袜子

【解析】A

头领和石头存在语法关系,即主系表的关系(通过造句实现:头领的意志和石头一样坚定;黄昏的太阳像蛋黄一样)。

50.实属:木耳

A.长江:河流                                B.硕士:法官

C.黄山:牛顿                                D.燕雀:鸿鹄

【解析】C

排除法。A为包含关系,B为交叉关系,D为并列关系。

第三部分:图形推理

第四部分:逻辑判断

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必然推出。

请开始答题(61-70题):

61.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据此,可以推出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解析】C

6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和,社会中差别的出现,就只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

据此,可以推出

A.社会中的差距总是需要改变的

B.社会中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先天差异,那可能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和

C.社会中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后天努力,那肯定是因为个人的机会不均等

D.如果社会中坑蒙拐骗、和到处横行,则差别的出现就不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了

【解析】B

解析: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和→差距的原因是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C被排除的原因是: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后天的努力,还有可能是先天差异的原因。D被排除的原因是:推理形式错误,充分条件推理中不能通过否定前件去推理。

63.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近年来,这些风景优美的小岛国日益被世人所关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境外游的首选。在岛国旅游热潮的推动下,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据此,可以推出:

A.小岛国联盟国家都地处热带地区

B.热带地区的国家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C.有些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D.小岛国联盟国家的经济都在高速发展

【解析】C

.自工业以来,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和毁林,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了20世纪全球明显升温。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各国就要进行人为干预,或者从源头上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重新吸收起来。

据此,可以推出

A.如果从源头上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B.如果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C.如果各国既不从源头上化石能源的使用,又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不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D.如果各国从源头上化石能源的使用或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解析】C

ABD的错误的原因是充分条件推理中不能运用肯定后件去推理。

65.滨海市决定上马一项园林绿化工程,有关部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特色树种的选择问题形成如下几项决定:

(1)樟树、柳树至少选择一样;

(2)如果不种桂树,那么就要种雪松;

(3)如果种柳树,那么就要种桃树;

(4)桃树、雪松至少要舍弃一样。

据此,可以推出该市应选择的特色树种是

A.柳树或者桃树                               B.樟树或者桂树

C.雪松或者柳树                               D.雪松或者樟树

【解析】A

运用假设代入法,通过条件(1)、(3)得出特色树种为柳树或桃树。

66.江天市财政局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决定派出一名同志前往农村扶贫。财政局甲、乙、丙、丁、戊等多名同志知道消息后积极报名,申请前往。根据报名情况及本局自身工作需要,局领导做出以下几项决定:

(1)在甲、乙两人中至少挑选1人;

(2)在乙、丙两人中至多挑选1人;

(3)在甲、丁两人中也至多挑选1人;

(4)如果挑选了丁,那么丙、戊两人缺一不可。

据此,可以推出

A.不挑选丁           B.挑选甲            C.不挑选甲             D.挑选丁

【解析】A

由条件(4)得出如果挑选了丁,那也要挑选丙、戊,而题干中给出“决定派一名同志前往”相矛盾。所以不能挑选丁。

67.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来自英、意、日、德四国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恰好相聚在某个车厢中。他们每人除了会说本国语言外,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有一种语言三个人都会说。这四位旅客交谈的有关情况如下:

(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作翻译;

(2)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

(3)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

(4)在四人中,没有一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又能用意大利语交谈。

据此,可以推出三个人都会说的那种语言是

A.日语               B.德语              C.英语             D.意大利语

68.因某种原因,甲乙两人现面临AB两种方案的选择。如果两人都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5个单位利益,而乙得到2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则甲乙均得到4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6单位利益,乙得到1单位利益;如果甲乙均选择B方案,则各得到3个单位利益。假定甲乙两人都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标准来进行算计和行动,都明白上述的利益得失情况,两人的选择不分先后。据此,可推出

A.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B方案

B.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

C.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A方案

D.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

【解析】B

69.M大学学生小段突患重病,有一停下暗中捐款相助。小段转危为安后,想知道是谁捐款了。他询问了五位同学,分别得到以下回答:

(1)或者甲捐了,或者乙捐了;

(2)如果甲捐了,那么丙也捐了;

(3)如果乙没捐,那么丁捐了;

(4)甲和乙都没有捐。

实际上,这五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出

A.丙捐了                                   B.丁捐了

C.甲捐了                                   D.乙捐了

【解析】D

该题所给条件中(1)和(4)为矛盾关系,所以二者必有一真一假,那么(2)(3)(5)都为真。因此由(5)得出,丙、丁没有捐,代入(3)中,得出乙捐了,因此答案选D。

70.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

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A.庚                 B.戊               C.乙               D.甲

【解析】A

甲丙戊年龄相等,而乙、庚年龄不同,而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因此得出甲丙戊为18岁;同理,乙丁己性别相同,甲和庚性别不同,而有4位同学为男生,因此得出乙丁己为男生。综上排除B、C、D。

四、定义判断。本部分包括单定义判断、多定义判断两类。

(一)单定义判断。先给你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一组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二)【例题】

消费者:指以个人消费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下列不属于消费者行为的一项是

A.小李购买家用电脑                        B.小王使用洗衣机

C.小章接收商家免费安装空调的服务          D.小赵到人才市场应聘

正确答案是D

请开始答题(71-75题):

71.舆情:指在经过收集整理之后所分析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下列不涉及舆情的是(  )

A.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2010年1月10日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B.我国反腐工作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即借助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来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行为

C.某地方近年来一直坚持对人事工作采取社会公示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具有透明度,选拔任用的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D.“新意见阶层”的网民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优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影响社会

71、D

解析:定义中说的舆情是对……的综合,A、B、C分别形成了通知、方法、制度,只有D只是畅所欲言,没有形成任何综合的结论。

72.行政确认: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行政行为。

下列不属于行政确认的是(  )

A.某依据《招标投标法》,认定某招标代理机构在一次招标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与招标人私下串通,谋取不当利益,并确认此次招标无效

B.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并引起责任纠纷,交警到达现场后,经过勘察了解,认定甲司机应负主要责任

C.某市地税局干部小丁和小杨因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吵得不可开交,一直闹到李那里,李了解情况后认为小杨应负主要责任,并批评教育了小杨

D.赵某市养鱼专业户,去年冬天因抢救落水者而不幸死亡,相关部门依据法律,确认其为烈士

72、C

解析:行政确认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所以C不属于行政确认。

73.合理化防御:指为了替自己的行为提供解释二给出某些看似合理,但并不真实的理由。

下列属于合理化防御的是()

A.小刘的婚宴盛邀老同学小吕亲临,而小吕那时已参与高考命题。于是小吕对小刘说:“问哦明天就与校长出差半个月。南下考察项目。你的婚宴恕不能参加,回来后我请你夫妇。”

B.有评论家称,不良传播媒介如黄色小说、照片、录像等,具有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恶性功能,净化传播媒介的工作应常抓不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