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四川环保第一大案
2025-09-28 00:31:40 责编:小OO
文档
四川环保第一大案

2014年10月起,四川省双流境内多次发现有量丢弃装有危废液体的铁通,总量达800余桶,有些甚至直接倒入河中,导致永安河一度被染成粉红色,造成严重环境安全隐患。昨日,四川省厅公布了这起近期侦破的严重污染环境案,查出违法倾倒危险废液的元凶,竟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的科技环保企业。目前,该企业总经理在内的12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案件回放

2014年,省厅成立食品药品和环境侦查处。就在“环境”上岗还不到半年的时候,双流县一起重大破坏环境案件进入警方视野,一夜多出几百个铁桶。

2014年10月起,双流警方频繁接到报警,“我家在双流机场路附近,小区门口一夜间堆了几百个没人要的铁桶,路都封了。”

锁定运铁桶车辆

2014年10月21日,办案组通过查看案发现场周边近3个月的视频资料,锁定一“川A”牌照的挂车涉嫌丢弃铁桶。

永安河水被染成粉红色

2014年10月30日,警铃再次响起。这一次报警的是双流永安河附近的鱼塘老板——“鱼群翻白,短短几天,损失已超过30万。”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永安河水被染成粉色的照片被疯传。

专案组行动抓获嫌疑人

2014年11月15日,专案组开展统一行动,成功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某也迫于压力投案自首。

目前,包括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内的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机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案发

160余吨随意弃永安河水被化学废液染成粉红色

2014年10月30日,成都市双流县接到群众报案称:在双流县航空港辖区九龙湖社区某仓储中心旁的断头路处发现大量丢弃的疑似装满危险化学废料的铁桶。经机关初步统计,现场遗弃的铁桶约270个,每个铁桶内装约200公斤化学废液,通过鉴定发现该化学废液内含有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有害物质。

双流县通过对辖区内的类似案件进行梳理发现,2014年10月以来,在双流境内先后发生4起犯罪嫌疑人倾倒危废液体的案件,总量达800余桶、160余吨,其中一起案件将装有危废液体的铁桶堆放在居民小区附近,造成严重环境安全隐患;另一起案件将危废液体直接进行倾倒,导致永安河一度被染成粉色,引起网友热议。

鉴于案情重大,双流县将情况逐级上报省厅。省厅主要领导对此案作出批示要求依法处理,一查到底,并责成治安管理总队对此案开展立案侦查。

鉴于案情特别重大,案件直接由省厅食品药品和环境侦查处侦办,这也是我省“环境”参与侦办的第一起环保大案。

调查

看2T的视频资料10余民警看得眼药水都用了好几瓶

铁桶是关键证据。专案组分析,从铁通这个线索入手,按图索骥就能查出真凶。经过多方走访,民警在案发现场附近的废品收购站发现被嫌疑人变卖的空铁桶。收购站老板回忆,卖废品时,司机驾驶的是挂车,连卸货都用的是叉车。

得到线索后,专案组迅速调取案发现场周边近3个月的视频资料,逐一查找嫌疑车辆。但在容量达2T(2048G)的视频资料中查找目标车辆,无异捞针。案侦民警介绍,排查工作异常辛苦,10多个民警一帧一帧看,排查大货车的数量上万,眼药水都用了好几瓶。

辛苦没有白费,一个星期以后,视侦民警在2014年10月21日上午9时的一段视频中,锁定一“川A”牌照的挂车。视频中,两辆六轴挂车和一辆叉车相继出现,货车上疑似铁桶的货物与本案中出现的铁桶极为相似。货车司机——眉山籍男子邹某被迅速控制。

通过邹某交代,专案组确定在双流县境内倾倒危废液体的主要犯罪嫌疑人为陈某、邓某、付某等6人。11月15日,专案组开展统一行动,成功抓获其中5名犯罪嫌疑人,主要犯罪嫌疑人陈某也迫于压力投案自首。

侦破

环保企业竟涉案总经理在内12人被刑拘

经突击审讯,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对其恶意倾倒危险化学废料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出该团伙倾倒的危废液体来源于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据调查,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危险废物收集处置、再生资源利用和环境服务的科技环保企业,工业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达数十万吨,废弃电器电子年拆解量达200万台,被环保部第一批纳入国家废弃电子拆解处理产品基金补贴企业。

专案组随即向省环保厅通报了相关情况。在省环保厅的配合下,警方对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财务记录、进出货物情况等进行调查取证。最终查明:2014年9月底,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收到某汽车企业送来的大量没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水性涂料废液,而公司焚烧炉烟囱出现故障,需到12月才能修好,暂时无法处理该批危废液体,因此公司提出“对外处理”的方案,即通过陈某将该批危废液体运出厂区倾倒。经公司管理层酝酿决定,公司每吨给陈某某500元处理费;10月中下旬,陈某某组织人员、车辆分4次将该批危废液体约800桶、160余吨倾倒在双流县境内:其中370桶倾倒在永安河中,其余的丢弃在双流县境内多地。

办案民警介绍,四川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身为环保治理企业,本应致力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但公司却为了利益,违法处理危废液体,造成严重后果。目前,包括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内的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机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审讯插曲

治污公司调度主任打算一个人扛

2014年11月28日,就在案情即将明朗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涉案的治污公司调度主任杨某投案自首,并声称所有危废液体都是自己偷出去卖的,是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杨某“死扛”有他自己的理由。他认为,环境犯罪的处罚力度相对不重,如果大价钱请律师辩护,自己最终极有可能只判缓刑。民警担忧,如果杨某与公司达成攻守同盟,个人顶罪一旦成功,真正的凶手就此将逍遥法外。更加严峻的是,网上追逃的嫌疑人陈某,为逃脱刑事处罚也开始四处托关系说情,给陷入困境的侦破带来新的变数。关键时刻,省厅主要领导批示“依法处理”,要求不论对方是谁,涉及层次多高也要一查到底。高压态势下,陈某投案自首。

杨某的审讯几乎同时出现转机。“如果你承认偷运,首先牵涉的是盗窃,而且金额特别巨大,数罪并罚刑期同样不会短。”摸清对象心理底牌后,民警调整审讯方案。杨某心理防线彻底被攻破,于是将企业参与污染的事实和盘托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