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花坛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2025-09-28 00:33:40 责编:小OO
文档
花坛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本项目花坛工程,工程量400米。主要建筑做法:C15砼垫层100厚,砌MU10煤矸石实心砖,20厚1:3防水砂浆抹灰,30厚五莲花花岗岩压顶,侧边20厚文化石贴面。

一、混凝土垫层施工方案

1、浇筑前准备

1.1模具强度和钢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几何尺寸、中心线、标高、位置及梁模的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2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质量、数量、位置等逐一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1.3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将模板的缝隙、孔洞堵严并浇水湿润。在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楚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干燥的非黏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应符合规定。分层浇筑的混凝土量,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能完成浇筑的数量为准。为此混凝土浇筑作业应科学组织,精心计划,均匀供应混凝土拌合料,严防间歇待续时间过长,保证拌合料均匀有效,不用设置施工缝。

2.1材料的选用:本工程混凝土的使用按招标文件规定如制备混凝土时要求准确地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应严格控制用水量,保证混凝土质量拌合采用搅拌机拌合成混合料用小翻斗车运送施工现场、拌合根据选定的配合比进料,并将拌合料搅拌均匀。

2.2摊铺:摊铺前尘土杂物要清除,并在基础上均洒一遍清水,以利上下层结合。松铺系数为1.3-1.35,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纵横断面符合要求,厚度均匀一致。

3、混凝土振捣方法

3.1振捣器具有插入式振捣器、表面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振动台等

3.2振捣时间:采用振捣器振实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止。

3.3注意事项

避免碰撞模板、吊环、预埋件或空心胶囊等。

进行振捣作业时,在施振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等有无变形。位移的现象。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浇捣质量。

严格控制振动作业的最佳时间,防止超过最佳振动时间后,使混凝土的均匀性遭到破坏,导致受振混凝土产生离析、泌水、泛浆等弊病。

混泥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砼浇捣时,必须事先注意天气情况,尽量避开雨天,若不得已情况,必须做好防雨措施,预备好足够的活动防雨棚,准备好薄膜、油布等。必要时,需严格按施工规范允许的方式方法,留置施工缝措施,事后按规定要求处理施工缝,再进行续浇砼。

二、砌砖工程施工方案

1、工艺流程

清场 → 放线 → 挖槽 → 砌筑 → 饰面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须符合设计要求,即MU10煤矸石实心砖,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证明、试验单。

水泥:采用325 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中砂,应过5mm 孔径的筛。配制M5 及其以上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掺合料: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等,生石灰粉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

2.2作业条件

已放好基础轴线及边线立好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并办完预检手续。常温施工时粘土砖必须在砌筑的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 左右为宜砂浆配合比已经试验室确定现场准备好砂浆试模(6 块为一组)。

3、操作工艺

砌砖工艺流程:拌制砂浆 →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撂底→砌筑→抹防潮层

3.1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精度为±2%砂、掺合料为±5%。

3.2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3砂浆应随拌随用一般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须在拌成后3h和4h 内,使用完,不允许使用过夜砂浆。

3.4确定组砌方法

组砌方法应正确一般采用满丁满条。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严禁用水冲砂浆灌缝的方法。

3.5排砖撂底

基础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规定放七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

3.6砖基础砌筑

砖基础砌筑前,基础垫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层砖,随盘随靠平、吊直。砌基础墙应挂线, 墙反手挂线。基础标高不一致或有局部加深部位,应从最低处往上砌筑,应经常拉线检查,以保持砌体通顺、平直,防止砌成“螺丝”墙。基础大放脚砌至基上部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基础墙身位置正确。同时还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及标高,如有偏差时,应在水平灰缝中逐渐调整,使墙的层数与皮数杆一致。各种预留洞、埋件、拉结筋按设计要求留置,避免后剔凿,影响砌体质量。变形缝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的墙要把舌头灰刮尽;后砌的墙可采用缩口灰,掉入缝内的杂物随时清理。安装管沟和洞口过梁其型号、标高必须正确底灰饱满;如坐灰超过20mm 厚,用细石混凝土铺垫,两端搭墙长度应一致。抹防潮层:将墙顶活动砖重新砌好,清扫干净,浇水湿润,随即抹防水砂浆设计无规定时一般厚度为15~20mm防水粉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

3.7砌砖墙

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

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第一层砖撂底时根据弹好的位置线认真核对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中间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选砖: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挂线: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 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不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砌清水墙应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 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 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3.8雨期施工:雨期施工时应防止基槽灌水和雨水冲刷砂浆;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覆盖砌体上表面。

三、花岗岩(文化石)饰面施工方案

1、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 → 试拼 → 弹线 → 干排 → 刷水泥浆及铺砂浆结合层→ 铺花岗岩(文化石)→ 灌缝、擦缝 → 清理、打蜡

2、准备工作

基层处理:将地面垫层上的杂物清净,用钢丝刷刷掉粘结在基层上的砂浆,并清扫干净。选择规格尺寸标准、色差一致的板材备用。

3、铺砌花岗岩工艺

3.1板块应先用水浸湿,待擦干或表面晾干后方可铺设。

3.2先试铺,即搬起板块对好纵横控制线铺落在已铺好的干硬性砂浆结合层上,用橡皮锤敲击木垫板(不得用橡皮锤或木锤直接敲击板块)振实砂浆至铺设高度后,将板块掀起移至一旁,检查砂浆表面与板块之间是否相吻合如发现有空虚之处,应用砂浆填补。

3.3正式镶铺,先在水泥砂浆结合层上满浇一层水灰比为0.5 的素水泥浆(用浆壶浇均匀),再铺板块,安放时四角同时往下落,用橡皮锤或木锤轻击木垫板,根据水平线用铁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后退方向顺序铺砌。

3.4灌缝、擦缝:在板块铺砌后l~2 昼夜进行灌浆擦缝。根据花岗石颜色,选择相同颜色矿物颜料和水泥(或白水泥)拌合均匀,调成1_1 稀水泥浆,用浆壶徐徐灌入板块之间的缝隙中(可分几次进行),并用长把刮极把流出水泥浆刮向缝隙内,至基本灌满为止。

3.5灌浆l~2h 后用棉纱团蘸原稀水泥浆擦缝与板面擦平同时将板面上水泥浆擦净,使花岗石面层的表面洁净、平整、坚实,以上工序完成后面层加以覆盖。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

4、镶贴文化石工艺

4.1按排列好的次序铺贴应先铺贴转角再依转角石水平线为基准粘贴平面石。将文化石背部浸湿或刷湿,在背部涂抹粘结剂,堆起呈山形状并紧压在墙面上充分按压,使岩石周围可看见料浆挤出(粘接砂浆层文化石约10—15mm厚)铺贴时缝隙要留的均匀约15~20㎜水平缝长度不超过四块文化石或90cm铺贴范围上下禁止有通缝。对于面积较大处为保证水平缝隙的平直,应在墙面上弹出水平控制线,间距400mm

4.2切割和修整

如果文化石尺寸不符合施工实际要求时可通过切割处理来调整尺寸,可使用宽嘴钳子或短柄斧。在包装箱中也可以找到破裂的文化石,这些文化石可用来填充大块文化石的间隙。为了更加美观,应使用砂浆对切割的边沿进行修补。当处于视线以上时,可将切口边置于上方,当处于视线以下时,可将切口边置于下方。

4.3专用勾缝剂勾缝

首先对缝隙进行清洁处理,然后用特制锥形塑料袋或特制射装填粘接砂浆(掺有勾缝原料,比例按勾缝原料说明搅拌)来填缝隙(注意把握深浅,恰当的缝隙深度能保证产品良好的立体效果)。填缝料初凝后,用竹片等将多余的填缝料除去,用沾水的毛刷修理缝隙表面。

4.4养护

文化石铺贴好之后,需要对文化石进行雾状喷水,持续三天,喷雾建议采用农用便携式手压喷雾机,喷涂时喷头离文化石墙面的距离保持30—50㎝,这样喷涂的效果比较均匀。

4.5质量标准

(1)文化石应质地坚固,其品种、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2)文化石镶贴必须牢固,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其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粘接强度符合要求,整体平整、垂直,相邻石块大小、形状、颜色组合得当。表面洁净、起碱、污痕,无显著的受损处,无空鼓。

(4)水平、竖直方向均无较长距离的通缝,保证水平向通缝不超过4块文化石,竖向通缝不应大于3皮,拐角处上下错茬连接。

(5)文化石缝隙勾出后要平整均匀密实,宽度均匀,深浅一致(一般稍深更能体现文化石的立体感),达到原始、自然、粗朴的视觉效果

(6)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

4.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文化石勾缝不严,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

(2)粘结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干缩,亦会空鼓。在贴文化石砂浆中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自检工作,要逐块检查,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做。

(3)墙面脏:主要原因是勾完缝后没有及时擦净砂浆以及其他工种污染所致,可用棉丝蘸稀盐酸加20%水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净。同时应加强成品保护。

(4)外墙面砖粘贴完毕后,必须经过项目部检查验收是否符合要求。 

四、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成品保护

1.1基础墙砌完后,未经有关人员复查之前,对轴线桩应注意保护,不得碰撞。

1.2基础墙回填土,两侧应同时进行,防止回填时挤歪挤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不允许向槽内灌水取代夯实。

1.3回填土运输时,先将墙顶保护好,不得在墙上推车,损坏墙顶和碰撞墙体。

1.4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1.5运输花岗岩和水泥砂浆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已做完的墙面。

1.6铺砌花岗岩过程中,操作入员应做到随铺随用干布揩净石面上的水泥浆痕迹。

1.7饰面完工后,应在其表面加以覆盖保护。

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2.1基础墙与上部墙错台:基础砖撂底要正确,收退大放角两边要相等,退到墙身之前要检查轴线和边线是否正确,如偏差较小可在基础部位纠正,不得在防潮层以上退台或出沿。

2.2清水墙游丁走缝:排砖时必须把立缝排匀,砌完一步架高度,每隔2m间距在丁砖立楞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

2.3灰缝大小不匀:立皮数杆要保证标高一致,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砌砖时小线要拉紧,防止一层线松,一层线紧。

2.4板面空鼓:由于基层清理不净或浇水湿润不够,刷素水泥浆不均匀或刷的面积过大、时间过长已风干,干硬性水泥砂浆任意加水,板面有浮土末浸水湿润等等因素,都易引起空鼓。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工艺要求,基层必须清理干净,结合层砂浆不得加水,随铺随刷一层水泥浆,花岗岩石板块在铺砌前必须浸水湿润。

2.5接缝高低木平、缝子宽窄不匀;主要原因是板块本身有厚薄及宽窄不匀、窜角、翘曲等缺陷,铺砌时未严格拉通线进行控制等因素,均易产生接缝高低不平、缝子不匀等缺陷。所以应预先严格挑选板块,凡是翘曲、拱背、宽窄不方正等块材剔除不予使用。铺设标准块后,应向后退方向顺序铺设,并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准,缝子必须拉通线不能有偏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