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六下安全教案
2025-09-28 00:33:54 责编:小OO
文档
广安大街小学备课模板

全册教材概述:《小学安全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安全应对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的习惯。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和解决各种矛盾,切实保障自身安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防灾救灾常识,具备基本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抵制不良行为习惯,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预防碘缺乏,认识烟草的危害,教育学生爱护生态环境,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人。

单元教学内容:

第10课  自我保护与逃生意识

第11课 怎样预防麻疹好肠道疾病

第12课 怎样预防碘缺乏

第13课 预防交通安全事故

第14课爱护生态环境

第15课安全乘车

第16课 应对雾霾伤害

第17课烟草有毒

单元教材分析: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预防常识,养成安全应对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的习惯。

单元授课安排:16课时

教学内容:第10课   自我保护与逃生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知识及地震发生时怎样逃生

办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意识

教学重点:(1)火灾和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教学难点:(1)掌握火灾和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人的生命最重要?

 学生回答:金钱、地位、吃饭„„  

老师:你们说的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人最重要的东西是生命,一旦生命没有了,我们就真的生命都没有了。但是我们的生命经常会受到一些灾害威胁,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自救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些逃生自救的方法。 

讲授新课: 一、 火灾自救

(一)、学习火灾自救知识,几种逃生方法:

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生  

(二)、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打119(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三)、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考察逃生路线 1)制作逃生路线图。 2)制作逃生路标。  (四)、防止火灾发生

二、地震自救

(一)学校避震方法

(二)家庭避震措施

(三)震后自救

(四)避震要点

(五)地震时9条须知

三、泥石流逃生

(一)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二)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

教给学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的方法与自救自护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板书设计

 自我保护与逃生意识

火灾逃生

地震逃生

泥石流逃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得认真,了解了一些逃生与自救的基本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个别同学不够重视。

 

 教学内容:第11课怎样预防麻疹和肠道疾病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流行性疾病的病症状况,懂得麻疹和肠道疾病的预防方法。

2.增强了学生对疾病的防范意识,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预防流行性疾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春天气候干燥,班上好多同学都生病了。

学生讨论:麻疹和肠道疾病给你带来哪些不便?

这段时间,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此时,同学们应该注意身体的保健、保暖,以免患上春季流行性疾病。

二、流行性疾病基本常识:

  预防疾病应该从了解疾病开始。 疾病分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的传染病有结核病、乙肝、流行性感冒等,性病大多也是传染病。对于传染病,切断其流行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都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因为身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损伤、功能缺失或非传染性病变而发生的疾病,如癌症、损伤、心脏病等等。非传染性疾病可能存在于任何组织或器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就事论事进行预防、保健或治疗。 

    注意营养、作息、运动和卫生是预防疾病的主要做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中医很注意“七情”与疾病的关系。最近许多西方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正是“情绪因子”大大缩短人的寿命。 

    在疾病发作的时候,合理治疗是使身体恢复健康必不可少的。 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善饮食、合理运动、多休息等。在了解用药的基本知识以后,小病可以自己服药解决,但要看清药品说明,避免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中毒。从未用过的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做好过敏测试。

三、作为学生应如何预防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呢?(学生讨论,并请学生总结规纳)

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定期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4、学校卫生室老师与班主任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检查统计表,保证预防疾病工作顺利开展。

5、学校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和定期消毒。

6、学生如果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应及时就医。

四、小结:

1、学生总结: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同学们究竟对流行性疾病知识的了解了多少?

2、班主任总结: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健康很大部分上都是来自以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惯,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预防工作绝不能轻视。现在是春季流行性疾病的发多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课的学习,对流行性疾病的了解和预防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提高了学生对卫生认识的重要性。

了解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板书设计

怎样预防麻疹和肠道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怎样预防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们了解了几种常见的传染病,知道了该怎么预防。只是我自己对这些了解的不深,有些知识点讲解的不够透彻,以后要多学习。  

教学内容:第12课怎样预防碘缺乏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教学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一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如果缺乏,对不同生长时期的人群都有影响:

(1)胎儿期:先天性畸形发病率高,婴儿期死亡率高;

(2)新生儿期:新生儿甲肿,新生儿甲减;

(3)儿童和青少年期:青春期甲肿和甲减,智力落后,体格发育落后,单纯聋哑;

(4)成人期:甲肿及其并发症,甲减、智力障碍等。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及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然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颁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家中,至少有130个国家的10亿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环境中。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体格发育障碍等。

4、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发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缺碘不很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实际上碘缺乏病对人类危害是全球性的。

5、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是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身体矮小,下肢为短,年龄赵大越明显;既聋又哑;面容丑陋;瘫痪。

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会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6、补碘可以预防缺碘性智力缺陷

补碘的重点人群是儿童、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妇女。其道理很简单,因为新婚妇女、孕妇及哺乳妇女的缺碘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而且危害胎儿和乳儿,对胎儿的危害又远大于对母体自身的危害。

7、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8、购买、存放和食用碘应注意:(1)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2)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避光的瓶或有盖的陶瓷罐。(3)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4)碘盐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5)炒菜、烧鱼肉和煮汤菜时,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6)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能放在锅里煎炸。

9、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海带、海鱼和紫菜。经常吃海带不但可以补充体内的碘,而且还可以摄入其它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海产品是自然界中含碘较高的食品,平时应注意多吃这类食品。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身体状态状况。

了解碘对人体的影响

知道如何预防

板书设计       怎样预防碘缺乏

           了解碘

            怎样预防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对碘缺乏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内容:第13课       预防交通安全事故

教学目标:1、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涉及安全,安全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大家的生命 财产。

2、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后应如何去处理。怎样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重点: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后应如何去处理。怎样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一、案例引入:

各种校园意外事故频繁发生,校外道路交通安全也不例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案。如:某学校放学时,学生急于回家,冲出校门时被侧面急驰而来的一辆大卡车撞倒在地,令人触目惊心。又如:某学校一同学骑车回家,被迎面而来的车辆惊吓下高坎,摔断一条腿,导致终身残废。

道路交通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都密切相关。对同学们来说,上、放学时间都应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是我们作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和首要任务之一,必须常抓不懈,落到实处。所以,学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这里我主要讲以下几方面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解:

1.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

(2)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

交通控制信号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得在公路上追逐、嬉戏。

2.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

(2)行驶过程中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车未停稳不准上、下车。

(3)同学们千万不乘坐超员、超速车。

3.骑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不准扶身并行或互相追逐。

(2)不准在校园内骑自行车,自行车应停放在学校规定的停车处。

(3)同学们不能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含摩托车)。

(4)我们如果遇见交通事故,要立即帮助维护交通秩序,帮助打电话报警,记清车辆牌号,寻找伤者,帮助救护。发现事故双方有“私了”情况,要及时劝阻。

4.如果是我们小同学发生了交通事故除了应该注意以上几点外,不定期要特别留 心几点:

(1)千万不要“私了”,如伤势不重的情况下,及时寻求帮助,叫旁边的叔叔阿姨及时通知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或者打“122”、“110”报警,通知赶到现场处置。

(2)一定要及时记住肇事车辆牌号、颜色、大小、形状,以防肇事车辆逃逸。

(3)不要移动伤者和车辆,一定要保护好现场以使认清事故责任。

三、总结:

激发兴趣

结合实际,了解安全知识

板书设计       预防交通安全事故

               交通安全知识

               预防事故的发生

教学反思:因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受颇深。大部分学生对安全知识有所了解,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内容:第14课  爱护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2、能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爱护公共设施. 

 3、能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环保好办法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能自觉爱护生活环境,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一)发现问题。

1、夸夸我们生活的环境。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拍了一些照片,大家想看吗?(想)(播放课件)(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生活的环境)

2、揭示问题。

(师)是啊,我们生活的环境真美啊。可是,老师也发现这些现象,(播放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好吗(不好)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更方便、更温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生齐读课题)

二、分析问题。

1、(师)其实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懂得爱护环境的好孩子,我要奖给他们“环保大拇指”(播放课件)咦,他在干什么呢?

(生说)

(师)哦,原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要(不随地吐痰)那我们应该奖给他一个“环保大拇指”(课件中送出环保大拇指)

2、平时你想吐痰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以后呢?(生说,奖励小花)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环保小队的小朋友已经行动起来了,请打开书本59页,也可以看着大屏幕,你看到他们在做什么呢?做得对的就给他画上一朵小红花,做得不对应该怎么改正呢?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要怎么做?我们不能怎么做呢?

(播放课件)(学生看图交流汇报)(相机板书、奖励小花)(公共财物——由提供的公共设施设备,如公园、绿化、公交站、电话亭等)

小结:(师)原来,环保小队的同学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要……

四、明辨是非,指导行为

(师)你们想加入环保小队吗?那就请接受老师的考验吧(播放课件,师读题)

①在家里,我会……

②在为学校,我会……

③在公共场合(如公园、车站、放学路上,电影院),我会……

(掌声送给自己,你们通过了考验,成为环保小队的小朋友了。)

五、拓展延伸

1、(师)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更方便,更温暖,老师知道你们心中肯定还有许多很好的办法。现在和你的四人小组伙伴说说吧,看看谁的办法更好,请小组长把它写在环保红苹果上,一起让美丽的环保树快快长大,结出大苹果吧。A、学生讨论、书写。B、学生展示爱护环境的好办法。

2、同学们的办法真好,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播放课件)大家看,我们学校行动起来了,我们社会行动起来了,全世界行动起来了,在1972年,联合国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

(结束语,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成为光荣的环保小卫士吧)

激发兴趣

结合实际,了解周边环境

结合课本,知道环保小知识

板书设计       爱护生态环境

              了解环境

              环保小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纷纷表示以后一定加入到环保志愿者的队伍,共同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第15课 安全乘车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乘车小常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3、避免性侵

教学重点:掌握乘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防范性侵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一、放音乐带领学生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出主题。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开着我们的小汽车来到了我们的课室,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乘坐过公交车?

 “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二、对未成年人性侵的类型

1.诱惑性性侵

2.暴力型性侵

3.胁迫型侵

4.社交型性侵

5.滋扰型性侵

三、讨论交流:

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都要做一个注意安全,讲文明、讲礼貌的同学,还要防范性侵。

1、防范触摸

2、女孩外出,结伴而行,随时与家长联系

3、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宁静封闭的环境会面。……

四、总结

了解性侵

避免性侵

结合课本,知道乘车小知识,做好安全防范

板书设计       乘车的安全

              解性侵

               侵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对书中介绍的知识有了一些了解,但由于年龄的关系,没引起多大的重视。
教学内容:第16课应对雾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雾霾,了解雾霾的危害。

      2.让学生学会在雾霾天气进行自我保护.

      3.让学生初步了解雾霾形成的原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在雾霾天气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在雾霾天气进行自我保护.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一、调查了解:

1.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会听到“雾霾”这个词,那么什么是“雾霾”天气呢?

学生根据平时的见闻回答.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气象学上是怎么定义“雾霾”的。

幻灯片出示“雾霾”的定义: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因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2.教师提问:谁知道“雾霾”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根据平时的见闻回答。

教师幻灯片出示“雾霾”形成的原因:

当气温低,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水汽凝结形成“雾”。

“霾”的成因:

1)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

2)汽车尾气。

3)工业化生产排放的大量污染颗粒。

4)燃煤企业排放的大量污染颗粒物。

5)焚烧秸秆。

二、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1.我们知道了“雾霾”形成的原因,那么“雾霾”天气有什么危害呢?请同学们读课本67页

2.教师用幻灯片出示:“雾霾”天气的危害:

 1)影响身体健康,会诱发多种疾病:哮喘、气管炎、脑溢血 、高血压 、结膜炎、咽炎

2)影响作业安全

3)影响交通安全

学生观看并思考

三、 预防雾霾

既然“雾霾”天气危害这么大,那么我们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告诉自己身边的人为减少“雾霾”天气尽自己的一份力。同时要学会在“雾霾”天气进行自我保护。

请同学们探讨课本68提问题。判断这些做法是否正确?和同学交流原因,并把正确的做法写在横线上。并汇报.

2.教师:好,同学们都判断正确,那么再想一想,遇到“雾霾”天气人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3.小结

激发兴趣

认识了解

认识危害

防范雾霾

板书设计       应对雾霾伤害

                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霾对人体的伤害

                 雾霾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雾霾,知道了防范措施。大家纷纷表示;以后会注重环保,珍爱大自然。

教学内容:第17课     烟草有毒

教学目标:  懂得抽烟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国际,我国、社会在控(禁)烟方面的措施。

初步学会自身远离抽烟恶习,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宣传,不和香烟交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树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取向:对抽烟行为产生厌恶情绪,自身有远离香烟的意愿和决心。

 教学重点:    抽烟对人体的危害,并能树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取向。

教学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控(禁)烟问题,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劝阻身边的人控(禁)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一)导入环节,认识抽烟的危害

 1.认识香烟

  (1)导入:出示图片,导入香烟。

  (2)反馈课前收集:将你认为香烟中危害最大的物质写在卡片纸上,并尝试着用一句话来向大家介绍。

  (3)反馈

  学生汇报,贴卡片纸。

 ①烟草的危害:

 1、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2、吸烟容易致癌。

 3、吸烟容易引发肺部疾病。

 4、吸烟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5、吸烟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和生育功能。

 6、吸烟影响智力发育。

 ② 预设深入点:尼古丁和焦油。

 (4)小结:PPT出示香烟有害物质图

  2.二手烟的危害 

(1)谈话:旁边有人在抽烟我们在被动吸收,烟草中的尼古丁也默默的被我们吸收了。我们将这种被动吸烟,称之为“二手烟”。

  (2)回忆置身烟气弥漫的饭店包厢里吃饭时感受。

  学生回答:胸闷,憋气,呼吸不畅,精神倦怠,甚至头痛,头晕等现象。

 (3)了解“二手烟”的危害。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4)小结:二手烟的危害高于直接吸烟,尤其对妇女和儿童的危害更大。

 阶段小结:烟草就像那一群在招引你唱歌跳舞的妖精,她们充满诱惑而诡

异,每一口烟都包藏着祸星。当迷醉的外表逐渐褪去,露出的将是她那的本质。同学们一定不要被这些妖精表象所迷惑。

  (二)探究环节,吸烟上瘾的原因

  1.同学们,了解到香烟的危害这么严重,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

 明知香烟的危害那么大,抽烟的人为什么还要抽呢?

 2.小组讨论,初步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3.依据材料,深入思考。

  (1)香烟真的具有提神、令人兴奋的作用吗?

  (2)人体并不是100%直接吸入香烟中的毒害,

再加上人体人身的适应和排泄功能,因而香烟的毒害并不是一下子显现出来的。

  (3)香烟最终会导致人上瘾,慢性中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烟是诱发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

  (4)中国的习俗决定了香烟在人际交往、婚丧礼节中重要作用。

  4

.小结:香烟对人体的危害是延后的,有的在几十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显现出来,但它的毒害性却不容置疑。

  (三)活动环节,控制未成年人吸烟

1.青少年吸烟

  (1)你看到过青少年抽烟吗?你的看法怎样?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2)小结:不抽烟,是对自己的一种珍爱和保护,是一种素质的表现。

 2.劝人戒烟

  (1)你的身边有哪些人抽烟的呢?你打算怎么去劝他戒烟?

 (2)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小结:在公共场所不抽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社会尽责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一种文明行为,更是一种守法表现。

图片警示

了解被动吸烟的危害

板书设计       烟草有毒

未成年人吸烟危害大

吸烟上瘾的原因

控制未成年人吸烟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同学们了解了烟草的危害,特别是对动吸烟的危害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