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雕塑施工方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2025-09-28 00:33:54 责编:小OO
文档
雕塑施工方案

工程项目特点

本单项工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位于地面以下深4 米上,上部筒体结构型钢柱底位于地下深3米处。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基础以上部分为型钢砼筒体结构28米高,型钢砼筒体结构。根据工程特点将施工部分分为基础部分和型钢砼筒体结构部分。

基础部分施工

考虑到本工程基础断面尺寸较为大,基础结构尺寸为22米×22米×3米,施工时不能一次成型。故将基础结构部分按图纸分为三层进行施工,同时施工预埋于基础中的钢骨柱。

基础施工顺序:土方开挖、垫层施工----钢筋加工、绑扎----预埋钢骨柱柱脚预埋件----基础第一层模板支设----基础第一层浇筑混凝土、回填基础----基础第二层结构施工、回填----基础第三层结构施工回填。

一、基础土方开挖

基坑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开挖,用挖掘机开挖至基础底设计标高,然后人工开挖至基础底标高以下10cm处(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底以下的土层)。根据图纸上所示基础位置、标高,在开挖基础前不仅按照放坡的要求测放出开挖边线及基础中线,还应确定基础施工前将提前预埋于基础下部50㎝的筒体结构预埋构件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预埋位置的基坑挖出,基底整平后及时浇筑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开挖基坑尺寸必须满足施工要求,深度方向误差小于20mm,底面不高于设计标高。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2)根据甲方提供的地质报告,由土的类别确定边坡坡度为1:0.67。

(3)根据地质情况及基坑大小考虑对边坡进行支护。

(4)本工程采用端头挖土法:挖掘机沿承台长方向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自卸汽车配置在挖掘机的两侧装运土。

(5)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1/2。

(6)土方开挖宜以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土方在进行坑底开挖时,保证汽车重载行走的坡度<1:8。

(7)土方开挖时应随即测设高程,防止超挖。

(8)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最后清除槽底土方,要留足基础回填土。

二、基础钢筋工程施工及注意事项

施工顺序:钢筋下料——钢筋成型——钢筋绑扎成型——预埋钢筋定位

1、钢筋下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规格、形状的长度截取。

2、基础钢筋下料成型,按所放基础轴线组装就位,采用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3、钢筋在加工前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4、若以另一种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所规定的钢筋时,应由设计单位做出处理决定。

5、钢筋在施工现场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识。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严禁露天堆放,接触地面应垫高。

6、钢筋调直前,钢筋表面应洁净,泥土、锈鳞等应清除干净。

7、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8、钢筋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直螺纹连接。

9、钢筋直径在25mm以内的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9、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10、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11、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12、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13、主钢筋绑扎接头在受拉区最大百分率为25%,在受压区最大百分率为50%,主钢筋焊接接头在受拉区最大百分率为50%,在受压区不。

14、基础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基础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5mm。

15、基础钢筋绑扎完按@600卡入钢筋保护层垫块。

16、依据设计要求绑扎承台钢筋,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牢固。

基础分层施工,由下往上依次是,第一层尺寸:22米×22米×1米;第二层尺寸:12米×12米×1米;第三层尺寸:6米×6米×1米。

预埋钢骨柱柱脚预埋件

基础垫层施工后及时组织人员开始基础底层结构的施工。施工时应注意根据结构施工图将筒体内8根钢骨柱柱脚预埋件,进行准确位置定位。施工预埋件时一定要保证预埋件水平及预埋件下混凝土密实。

 基础第一层模板支设

1、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统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同时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设计。

2、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3、承台模板采用竹胶板,每间隔固定间距布置φ20对拉螺杆,外侧用方木支撑加固。模板拼装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作业,垂直度、轴线偏差、标高均应满足技术规范规定。

浇注砼

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求

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位置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浇注砼。砼采取集中拌合,罐车运输。拌合中严格控制材料计量,并对拌合出的砼进行坍落度测定。

基础混凝土采用溜槽流入。浇注中控制好每层浇注厚度,防止漏振和过振,保证砼密实度。砼浇注要连续进行,中间因故间断不能超过前层砼的初凝时间,砼浇注到顶面,应按要求修整、抹平。

混凝土养生、拆模及基坑回填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基础顶面要及时进行收浆、抹平。当混凝土强度大于2.5MPa后方可拆除基础模板,模板拆除时要防止损伤棱角和表面。模板拆除前后均要根据外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国家型有关标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当模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规范要求的温度确定。

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为方便下一层结构的施工。将基础进行回填,基坑回填前将钢筋拉杆沿基础表面切除,并在钢筋表面涂刷环氧树脂以防生锈。基坑回填要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小于93%。

第二层基础结构施工及控制要点

    第二层基础结构施工时,一定要保证预埋钢骨柱的垂直度。为方便施工及尽可能优化使用材料,使用定尺4.5米的型钢作为预埋于钢骨柱中的型钢尺寸。

基础第二层钢筋施工后,将预埋钢骨柱的工字钢、钢筋进行绑扎定位。采用与基础钢筋焊结加固及钢管支架支撑。钢筋加工、绑扎时按照控制目标进行检验。模板施工时,控制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模板垂直度。浇筑混凝土过程,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控制。

第三层基础结构施工及控制要点

 第三层基础结构施工时,除控制好预埋件位置外。其余与第二层施工控制目标一致。

型钢砼筒体结构施工

工艺流程:绑扎基础钢筋----安装、校核、固定型钢柱柱脚预埋螺栓---- 浇筑基础混凝土----第一节型钢柱的安装----校正型钢柱的垂直度、位移、型钢梁的标高----固定柱脚、灌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型钢的安装----型钢柱钢筋的安装----型钢混凝土柱模板安装----支设楼板模板----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浇筑----浇筑楼板混凝土----模板拆除-----安装下一节型钢柱

型钢构件的制作

型钢构件在本公司钢结构加工厂内进行加工。公司将组织专门的质检部门对型钢构件的加工质量进行监督,做到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为方便施工及尽可能优化使用材料,使用定尺4.5米的型钢作为预埋于钢骨柱中的型钢尺寸。

型钢构件安装

    在浇筑基础户凝土之前,依据两个方向的轴线和标高控制点将型钢柱底座钢板及预埋地脚螺栓买入,并固定牢固。要求位置准确,钢板上表面水平并且标高准确,并将底座板以上的螺栓外表面涂上黄油包装上油纸,外面再用胶带缠进行保护,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污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看护,且沿混凝土沿埋件两侧同时浇筑,同时振捣,防止埋件产生位移,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初凝之前进行二次复核,确保埋件位置准确。

型钢柱首节安装

1、测量放线

清除柱脚底座钢板上的水泥浆和预埋件的保护材料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依据设计图纸,在柱底座钢板上弹出中心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线。

2、钢柱验收

钢柱进场后对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除对钢柱的长度、断面、以及挠曲、栓钉位置间距等进行检查,还需对构件纵横两个方向的安装线进行验收,对中线不清晰的要重新弹上安装线。

3、钢柱起吊

钢柱平运时采用两点水平起吊,安装时采用两点立吊,单机回转法起吊。起吊时钢柱的根部要垫实,保证根部在不离地的情况下,通过吊钩的起升,变幅和吊臂的回转,逐步将钢柱扶直,等钢柱停止晃动后再继续提升,严禁柱端部在地面上拖拉。

4、钢柱就位

当吊运钢柱的塔臂回转到其相应安装位置上方时,钢柱逐渐下落距底座20㎝时,停机稳定后,在基本对准安装轴线后,缓慢下落,轻触底板,调整到完全对准轴线后,用钢楔垫起,点焊定位,拉紧柱上端的三根揽风绳,做临时固定。

5、垂直度的校核

用全占仪测定垂直度,借揽风绳将钢柱垂直度调整到符合要求,首节柱的位置精确,其垂直度无偏差是十分重要的,对其上下柱、梁的安装质量发挥巨大作用。

6、柱脚灌浆的施工

    柱底座板与柱脚间的空隙用高强无收缩管浆料填充,从一侧灌入,至另一侧明显溢出高于表面为止,无需振捣,连续进行。

上一节型钢构件的安装

1、上下柱的临时连接

    型钢柱上弹出纵横中心线和标高控制线,起吊型钢立柱就位后,用4组16厚的钢夹板,将上下柱的耳板用24个M24螺栓连接在一起,待柱焊接完成后,卸下夹板,将超出混凝土截面和影响钢筋安装的耳板部分裁割去。

2、垂直度调整

    用两台全占仪测定垂直度,借助临时揽风绳将柱顶轴线偏移控制到零,最后拧紧临时连接板的大六角头高强螺栓至额定扭矩。

钢构件安装的校正

      本工程上下柱连接采用对接焊缝,校正工艺实施“三校”即“一校柱口,二校柱顶位移、垂直度,三校安装连接板焊接后的尺寸” 。考虑到焊缝收缩变形,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变形,对每个柱预留反变形量,以抵消焊缝收缩的影响。

钢构件安装的测量

    测量工作是钢结构安装的先行工序,而测量精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钢构件安装测量控制网应与结构施工采用同一坐标、高程控制网。钢柱安装时沿轴线两个垂直方向架设全占仪,分别测出各钢柱的安装轴线和基准点。安装时应先调整构件的标高,再调整钢构件的位移,最后调整垂直度偏差的顺序。使用揽风绳加支顶校正,必须以松开揽风绳或支顶的测量值为最终的验收结果。

    钢柱外、及楼板钢筋安装

钢柱外、及楼板钢筋安装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基本相同。需在钢构件安装检测完成之后开始施工。但楼板及柱主筋的分布要考虑钢梁断面及宽度上的影响,设计不允许在钢构件上开孔穿筋。所以要对各种类型的钢筋进行翻样。确定主筋的相对位置,如有影响调整主筋绕行。构造柱钢筋位于钢柱外侧,因此施工时应注意钢柱的影响。

钢柱及楼板混凝土浇筑

型钢柱、楼板内钢筋密集,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对内部其情况进行检查,保证钢筋保护层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型钢的存在影响振捣器振捣产生的传递,故必须在柱角、两侧分别设置振捣点,振捣点间距不宜大于30㎝。其他要求同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时开始拆除模板,准备上层钢柱及楼板施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