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生朗诵教案
2025-09-30 01:14:40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生朗诵教案

篇一:小学生诵读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一: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

对生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

合作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2、出示《村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

捉蝉、 

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 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 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二: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五、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2、曹植《七步诗》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六、课堂小结: 

活动三: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五、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杜牡《山行》 

2、杜甫《绝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六、课堂小结: 

活动四:祖国风光(一)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

芳千古的诗句。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

诗意; 篇二: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夏家庄镇中心学校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魏涛 

活动一: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篇二:朗诵教案 

《学习诗歌朗诵技巧》教案及教学反思 

昆二中 林雪雯20101208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体会诗歌朗诵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诗歌名句接龙。 

(2)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 

二、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

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一)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师生共同朗诵例2《海燕》片段) 

n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n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n——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n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n——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2(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囚歌》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叶挺,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皖南事变,被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囚歌》。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要有想象,并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想一想: 

朗诵诗歌时,想象和语调有关吗, 

(二)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u语调 

语调是指一个句子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的句调,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句子尾音的抑扬是句调的主要标志,按照句子末尾非轻声音节的抑扬变化,句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平调——全句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或叙述等语气。 

(2)升调——调子由平升高,句末明显上扬。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3)降调——调子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抑。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4)曲调——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用来表示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等语气。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u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有些代词重读 

2(强调重音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的处理: 

u节奏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节奏的处理: 

三、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朗诵诗歌,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u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想象。 

u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语调、重音、节奏。 

四、 朗诵《过雪山草地 》 

歌颂长征的作品有很多,《长征组歌》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要来处理、朗诵学习《长征组歌》中的一首——《过雪山草地》。 

1、把握作品的内容,运用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来处理《过雪山草地 》。 

红军长征时环境险恶、条件艰苦,不仅粮食弹药缺乏,而且处处遭到的围追堵截。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理想高于天。 

2、配乐朗诵《过雪山草地》。 

五、课堂结语 

亲爱的同学们,朗诵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朗诵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学习,注意积累,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朗诵家。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篇三:诗歌朗诵教案 

诗歌朗诵社团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此组织“诗朗诵社团”。 

朗诵是一门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诗朗诵则把古诗文和朗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小学生朗诵教案)诵水平。 

根据社团学员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 

一、社团活动目的: 

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社团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社团活动计划 

第一次:总结上学期社团活动情况,提出本学期社团计划。(共同讨论) 第二次:指导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第三次:指导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第四次:指导诵读文言文《我爱你,妈妈》 

第五次:指导诵读《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第六次:指导诵读《过故人庄》—孟浩然 

第七次:指导诵读《元日》— 王安石 

第八次:指导诵读《望洞庭》—刘禹锡 

第九次:指导诵读《宿石邑山中》— 韩翃 

第十次: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社团全体成员) 

第十一次:指导诵读《少年行》—袁枚 

第十二次:指导诵读《乡村四月》—翁卷 

第十三次:指导诵读《出塞》—王昌龄 

第十四次:指导诵读《少年行》—王维 

第十五次: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配乐朗诵 

第十六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 

诗歌朗诵社团活动教案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一、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 

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 配乐师范读。 

2、 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3、我爱你,妈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且会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 

3、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看拼音识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猜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齐读、师生互读、配乐

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情读诗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续写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 介绍生活中妈妈关爱我的小事。 

在本节课之前,我已经安排学生门搜集回忆妈妈在生活中关爱我的小事,所以在本接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在组内,班上介绍妈妈关爱我的事情。(这样,用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来引入本课的学习,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见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为下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下了铺垫。) 

二、 初读诗歌。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随文识字。 

3、 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4、 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朗读情况。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诗歌,其他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诗歌主要讲什么, 

2、自己读,再思考这个问题。 

四、配乐诗朗诵。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 配乐师生齐读。 

4、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了解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光荡漾,芳草萋萋,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送沈子福归江东》。 

3(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二、品读感悟。 

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 

(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朗读感悟。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 配乐师生齐诵。 

5、元日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2、朗读诗歌,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1、 春节的传说故事 2、 投影 3、 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 阅读《过年的来历》 

3、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 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 学生交流。 

6、 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 你读准了吗, 

2、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6、 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