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消化系统教学设计
2025-09-30 01:44:25 责编:小OO
文档
《消化系统》

教学设计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内脏学:消化系统
课    程解剖学基础学时安排二课时专业专业基础课
所选教材《解剖学基础》  彭波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设计依据
人体解剖学课程是医学生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其整体设计为:

一、课程设置的性质与作用: 

1、性质: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2、作用: (1)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它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及大多数临床医学关系密切,它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 (2)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部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训练,能够增强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临床手术、护理操作等专业技能操作打下基础。 (3)解剖学是医学生执业资格等级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也是专升本的考核内容之一,学好解剖学将为医学生顺利通过这些考试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人体解剖学是研究形态结构极强的一门科学,要求空间立体感强,实践性强,重在认知。使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人体器官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其器官的毗邻关系和主要功能。将教师视为帮助学生探寻与充实生命构造知识的领航员,启发各具特性的学生,引领求知欲望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动积极将知识转化为课程领导者。将教学定位为能力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平台。 

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课程重点是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相互毗邻关系;各系统主要脏器的结构。依据我校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需求,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如临床医学专业教学重点紧扣执业医师考核内容,为后期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提供应用解剖学知识;护理专业侧重与执业护师考核及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解剖学内容;针灸推拿、医学美容专业紧密结合按摩师、美容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着重学习相关解剖学知识,为取得"双证书"和将来从事行业工作打下知识技能基础。 

四、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与方法:人体解剖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医学生在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而对人体构造认识理解和记忆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和模型观察。为使学生能够正确辨别找到人体各系统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为后续课程及临床实践打好基础,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要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加强动手能力为目标。因此本课程教学的设计表现形式和教学方法是: 理论教学为先导与实践同步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在理论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解剖图库、模型、实物标本等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消化、吸收的概念。?掌握消化道各部分,以及肝和胰等消化腺的结构特点和机能。?明确食物在消化管为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了解神经和体液因素对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运动的调节。

技能目标:能说出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能指认消化道各器官,并简单描述其结构特点和相互关系。能描述胃的运动形式;胃排空及其调节;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能说出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态度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认识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2.学习内容
(1)教材分析:本堂课课题为《消化系统》,内容是专业基础课 

《解剖学基础》)课程中第四章节的重要内容。

(2)学习形式:翻转课堂,角色扮演,在线分组主题讨论

(3)学习结果:学生线上成品、学生模拟学习视频、在线讨论结果

3.学习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器官的结构及功能。食物的消化方式与过程。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及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难点:    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和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开设于中职一年级上学期,授课学生专业护理学,她们在解剖学基础课的课堂非常积极,表现欲望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学生们初中有关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薄弱,在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学校氛围下,初中生物学课、生理卫生课与边缘学科,不受重视,这些都是制约学生对解剖学基础学习的最大障碍。本次教学力求将学生兴趣与知识结合起来,将知识与实践感受结合起来。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网络环境:“世界大学城”空间,并且教室可以连接wifi。

教室环境:5组桌椅,在课前将桌椅摆放成每组6人的场景,以方便小组讨论完善消化器官结构,位置、食物的消化方式与过程等等内容。

2.学习资源类型
PPT5分钟微课视频

网络视频
网络文档表格模板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1)自制“消化系统大体概括”5分钟微课视频

(2)网络视频:“食物是如何在我们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吸收”“

(3)网络资源:《消化系统大体解剖》

(4) 网络资源:《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路径》

(5)微信群组讨论:如何回答“食物在我们消化器官中经过了那些器官是如何进行消化的”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1、自制“消化系统大体概括”5分钟微课视频    世界大学城

2、网络资源:“食物是如何在我们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吸收”     优酷网

3、网络资源:“消化系统大体解剖”                       土豆网

4、网络资源:“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路径”                 优酷网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
问题性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在线互动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1)问题性情境:观看微课视频“消化系统大体概括”,回答本视频主要内容是什么并思考视频最后提出的问题:消化系统组成

(2)角色扮演情境: 设问:如果你是食物,你是如何在我们的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运行 然后进行食物与消化器官的角色扮演活动,从各自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线互动情境:空间平台参与“食物在我们消化器官中经过了那些器官是如何进行消化与吸收的”的话题讨论。

五、教学活动组织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资料提供学生活动评价量规时间分配
课前1.制作微课视频并上传至空间。

2.教研苑发布主题:食物在我们消化器官中经过了那些器官是如何进行消化与吸收的

1.“世界大学城”空间

2.互联网

1.空间观看并学习微课视频。 

2.参与教研苑讨论并回复主题。

1.翻转课开始时就视频内容随机提问

2.参与在线讨论。参与加5分,评论有理有据再加5分。

课外

30-45分钟

课中1在线播放微课视频《消化系统大体解剖》

在线微课视频讨论并思考总结微课的内容

回答计分10分钟
课中2PPT授课:消化系统:消化管自制多媒体课件观看模型回答计分35分钟

课中3

PPT授课:消化系统:消化腺自制多媒体课件1、观看模型

2、角色扮演活动:如果你是食物,你是如何在我们的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运行 

3、小组讨论活动

回答计分37分钟

课中4

点评空间主题讨论:食物在我们消化器官中经过了那些器官是如何进行消化与吸收的

空间教研苑学生互评

答题计分8分钟

课后

拓展

食物是如何在我们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吸收视频资源:食物是如何在我们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吸收

课后观看

不计分

课外

30分钟

教学小结与体会1.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分层设计,一般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参与在线话题讨论,深入自主学习则设计了一个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消化系统在我们人体中的重要性,掌握并理解食物是如何在我们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吸收的。这一活动即提升了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对消化系统各组织器官结构的理解与支持。

2.微课视频:以“消化系统大体概括”事引入,增加视频的生动性。

3.下课前留下一个探究式问题:物在我们消化器官中经过了那些器官是如何进行消化吸收的请大家课后观看另一个视频资源:食物是如何在我们消化器官中进行消化与吸收

七、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

在线讨论回复

分层任务

2.测试内容
(1)课前任务中,有一项是观看微课视频,翻转课开始时就视频内容随机提问,以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2)参与在线讨论。参与加5分,评论有理有据再加5分。

(3)课堂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本活动是分层任务,一部分同学参与角色扮演,其他同学点评并参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次小组回答问题都会计分,而参与角色扮演活动的同学,由于课前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计分较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