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25-09-30 01:40:18 责编:小OO
文档
www.ks5u.com

2018年江西省 南城一中 南康中学 高安中学  高三联合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内质网的细胞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B. 没有核糖体的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能合成细胞骨架

C.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和细胞分化

D. 没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如根细胞)经培养后,不能获得完整的绿色植株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无内质网,但其蛋白质依然可以进行加工,A错误。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没有核糖体的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合成细胞骨架,B错误。

2. 生物实验结束后,通常要观察其颜色变化,下面是一些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黑藻叶片,可清晰观察叶肉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B. 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散速率是因变量

C. 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滴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可洗去浮色

D. 将双缩脲试剂A、B液混合后加入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呈紫色

【答案】C

3.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B.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法不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C. 水绵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受光反应的制约,但光反应不受暗反应的制约

【答案】A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A正确。杂交育种发生在同种生物不同品种之间,可以从其它品种获得提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基因,诱变育种可能产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基因,B错误。水绵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受光反应的制约,光反应也受暗反应的制约,D错误。

4. 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某溶液可能是适当浓度的KCl溶液

B. 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 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 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答案】B

【解析】曲线Ⅰ为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曲线Ⅱ为膜电位变化。该实验中某溶液可能是适当浓度的NaCl溶液,A错误。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上升,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B正确。引起曲线Ⅱ上升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C错误。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钾离子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D错误。

【点睛】学生对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理解不清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B.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D.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答案】D

.........

6. 某育种工作者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F1全为高茎。但是因为环境温度的骤降,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与此F1植株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

B. 该F1植株产生的含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配子的比例分别为5/6、1/6

C. 该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其比例为1:8:18:8:1

D. 可选择表现型为矮茎的豌豆对该F1植株进行异花授粉,以确定F1的基因型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F2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但实际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是因为F1植株的染色体发生了变异,数目加倍,其基因型变为DDdd,A正确;四倍体DDdd在减数产生配子时,配子中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一半的,同时4个等位基因间的分离是随机的,进入同一个配子的是4个等位基因中的任意2个,故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所以四倍体DDdd植株产生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5/6,隐性基因的配子Dd和dd的比例为5/6,B错误;该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DDDD、DDDd、DDdd、Dddd、dddd,共5种;其比例为(1/6×1/6):(1/6×1/6×2):(1/6×1/6×2+4/6×4/6):(4/6×1/6×2):(1/6×1/6)=1:8:18:8:1,C正确;要确定F1的基因型,可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即为子一代豌豆F1和矮茎豌豆(dd)杂交,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写出四倍体DDdd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值。

二、非选择题

7.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跨膜运输方式及其浓度的调节是研究热点。

(1)如图所示,小肠上皮细胞利用膜上的Na+-K+泵来维持细胞内外Na+浓度差,通过载体蛋白S逆浓度吸收葡萄糖。据此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在基膜侧,小肠上皮细胞利用蛋白G将吸收的葡萄糖分子

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运出。

(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够促使血糖水平升高,其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在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糖的变化,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血糖浓度,请写出该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B细胞_________(是、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研究表明,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抗体。这些异常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病。

【答案】    (1). 主动运输    (2). 协助扩散    (3).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 (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    (5). 是    (6). 自身免疫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要求学生熟知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载体蛋白S逆浓度吸收葡萄糖,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据图分析,在基膜侧,小肠上皮细胞运出葡萄糖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小肠上皮细胞利用蛋白G将吸收的葡萄糖分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运出。

(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在血糖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属于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其反射弧为(血管壁等处的)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

(3)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因此胰岛B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理解不清

8. 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为研究氮元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缺氮的完全培养液培养高粱幼苗,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高粱幼苗的气孔导度(气孔对水蒸气、CO2等气体的传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相对值,将结果绘成曲线如下。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培养液中氮浓度为4mmol/L时,线粒体产生的CO2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被消耗掉,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培养液中氮浓度由0mmol/L增加到7mmol/L时,高粱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_____(写出两点)。

(3)当培养液中氮浓度由12mmol/L增加到16mmol/L时,高粱幼苗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是_____(填“降低”、“升高”或“不变”),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全部     (2). 光合作用消耗CO2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产生CO2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大于0)    (3). 氮浓度增大,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气孔导度增大,增加了CO2的供应    (4). 升高    (5). 气孔导度不变,但净光合速率下降,CO2消耗速率降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要求学生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当培养液中氮浓度为4mmol/L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则光合作用消耗CO2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产生CO2速率,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被消耗掉。

(2)当培养液中氮浓度由0mmol/L增加到7mmol/L时,氮浓度增大,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使光反应增强,从而使净光合速率增大。根据曲线可知,培养液中氮浓度由0mmol/L增加到7mmol/L时,气孔导度增大,增加了CO2的供应,使暗反应增强,从而使净光合速率增大。

(3)培养液中氮浓度由12mmol/L增加到16mmol/L时,气孔导度不变,但羧化酶含量可能减少,CO2消耗速率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因此玉米幼苗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增大。

9. 武汉梁子湖湿地地势开阔,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孕育着多种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植物类除垂柳、杨树等防护林树种外,湖滨处有荻、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浅水处有荇菜、莲、芡实等浮水植物,深水处有苦菜、眼子菜、黑藻等沉水植物。

(1)从消耗氧的角度看,梁子湖湿地公园中荇菜与泥鳅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湿地内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处理才能萌发生长,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该湿地的黑斑蛙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竞争    (2).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3). 自我调节    (4). 负反馈调节    (5).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6). 逐渐增加    (7). 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  成为增长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生态系统。要求学生熟知种间关系、年龄组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

(1)从消耗氧的角度看,梁子湖湿地公园中荇菜与泥鳅都消耗氧气,因此生物的种间关系是竞争。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处理才能萌发生长,光属于物理信息,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这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物种丰富度)

(3)根据矩形图可知,该湿地的黑斑蛙数量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10. 豚鼠毛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毛色的产生机

理为:白色前体物→棕色→黑色,其中A基因控制棕色,B基因控制黑色。另外基因d纯合会抑

制色素的产生,但因其基因频率非常低,一般不予考虑。现有纯合的白色豚鼠和纯合的棕色豚鼠

若干(未考虑d基因),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白色豚鼠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d基因)

(2)某研究小组选取上述多对白色豚鼠与棕色豚鼠杂交,其中只有一个杂交组合,F1中除黑色个体外还出现了一只白色个体。他们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种:①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某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不考虑d基因);②双亲携带d基因,出现了d基因纯合。请帮助乙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是哪种原因(写出实验思路及结果分析)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黑色豚鼠雌雄若干只,让其相互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若含有d基因的雄配子的只有正常配子育性的一半(其它配子不受影响)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黑色豚鼠相互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将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或aaBB    (2). 让出现的白色个体与其亲本中的白色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让出现的白色个体与其亲本中的棕色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3). 若后代全为白色豚鼠,则为原因①;若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和黑色个体,(或白色:黑色=3:1),则为原因②(若后代中无白色个体(或黑色:棕色=1:1),则为原因①;若后代中出现了白色个体(或白色:黑色:棕色=2:1:1),则为原因②)    (4). 黑色:棕色:白色=27:9:28    (5). 黑色:棕色:白色=45:15:36 (或者黑色:棕色:白色=15:5:1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能够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并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能够设计实验并利用遗传定律预测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1)不考虑d基因,纯合的白色豚鼠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或aaBB,纯合的棕色豚鼠基因型为AAbb。

(2)根据题意可知,原因可能有两种:①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某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不考虑d基因);②双亲携带d基因,出现了d基因纯合。

方案一:

实验思路:让出现的白色个体与其亲本中的白色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结果分析:如果是原因①,即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某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由于F1中无棕色豚鼠,则亲本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F1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它与亲本中的白色个体(aaBB)杂交,后代全为白色豚鼠。

如果是原因②,即双亲携带d基因,出现了d基因纯合,则F1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它与亲本中的白色个体(aaBBDd)杂交,则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和黑色个体。

方案二:

实验思路:让出现的白色个体与其亲本中的棕色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结果分析:如果是原因①,即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某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由于F1中无棕色豚鼠,则亲本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F1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它与亲本中的棕色个体(AAbb)杂交,则后代中无白色个体(或黑色:棕色=1:1).

如果是原因②,即双亲携带d基因,出现了d基因纯合,则F1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它与亲本中的棕色个体(AAbbDd)杂交,则后代中出现了白色个体(或白色:黑色:棕色=2:1:1)。

(3)现有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黑色豚鼠(AaBbDd)雌雄若干只,让其相互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色(A_B_D_):棕色(A_bbD_):白色(aa_ _ _ _、A_B_dd、A_bbdd)=27/:9/:(16/+9/+3/)=27:9:28。若含有d基因的雄配子的只有正常配子育性的一半,则Dd与Dd的后代,DD:Dd:dd=2/6:3/6:1/6。现有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黑色豚鼠(AaBbDd)雌雄若干只,让其相互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色(A_B_D_):棕色(A_bbD_):白色(aa_ _ _ _、A_B_dd、A_bbdd)=(3/4×3/4×5/6):(3/4×1/4×5/6):(1/4+3/4×3/4×1/6+3/4×1/4×1/6)=45/96:15/96:36/96=45:15:36。

11. 工业生产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方法之一:利用红酵母等微生物进行发酵,经过菌体裂解、离心后进行萃取。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若要初步确定某一菌株是否为红酵母菌株,相对简便的操作是通过______法将菌种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其形成的菌落的_____(填2个)等特征。

(2)碳源的种类对β-胡萝卜素的产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有关研究结果如下:

碳源麦芽糖蔗糖淀粉
β-胡萝卜素含量(mg/L)

3.524.811.68
据表分析,最佳碳源是_________。若要进一步探究最佳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紫外线处理红酵母,以获得高产菌株。对处理所得菌株分别进行培养并经裂解、离心后,根据β-胡萝卜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萃取产物,并对萃取产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__样品进行对比。经定量分析后,若得到高产菌株,要对其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答案】    (1). 平板划线    (2). 颜色、大小 (形状、隆起程度)    (3). 蔗糖    (4). 以蔗糖为碳源,分别用不同氮源进行实验,检测并比较β-胡萝卜素含量    (5). 易溶于有机溶剂    (6). 纸层析    (7). 标准    (8). 甘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我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以及胡萝卜素的提取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识记菌落的特征,掌握胡萝卜素提取和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微生物纯化的两种方法中,平板划线法操作相对简单,即通过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其形成的菌落的特征,菌落的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隆起程度)等。

(2)分析表格,碳源为蔗糖时,β-胡萝卜素的产量最高.若要进一步探究最佳碳氮源,可以蔗糖为碳源,分别用不同氮源进行实验,检测并比较β-胡萝卜素含量。

(3)β-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萃取产物,并对萃取产物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需要用标准样品进行对比。经定量分析后,若得到高产菌株,要对其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甘藏的方法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12. 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a.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的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①;

b.取出重组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②;

c.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②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d.将胚胎移植到母牛的子宫内,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细胞①和②中____________(①/②)实现了基因的重组。

(2)在实验过程a中要选择 “雌性”奶牛胚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a人血清白蛋白基因需要与_____________的启动子等组件重组在一起,选择这些组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早期胚胎分离成若干个胚胎细胞,让其分别发育成小牛,这些小牛的基因型(相同/不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培养如下:早期胚胎→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可以用___________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在饲养层上培养可维持细胞_________________状态。

【答案】    (1). ①    (2). 只有雌牛才能泌乳    (3). 乳腺蛋白基因     (4). 使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能在乳腺细胞中得到表达    (5). 相同    (6). 它们来自同一个受精卵    (7).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8). (只增殖)不分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及胚胎干细胞等内容。要求学生熟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内容。

(1)将人体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重组细胞①,可见重组细胞①实现了基因的重组;取出重组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②,该过程利用的是核移植技术。

(2)雌性奶牛能分泌乳汁,故过程a需要选择雌性奶牛的胚胎,雌性转基因牛进入泌乳期后,可以从其乳汁中获得血清白蛋白。

(3)实验过程a人血清白蛋白基因需要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组件重组在一起,选择这些组件的目的是使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能在乳腺细胞中得到表达。

(4)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将早期胚胎分成若干个,使其分别发育成小牛,这些小牛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基因型相同。

(5)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培养如下:早期胚胎→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需用胰蛋白酶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过程中往往需用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目的是促进生长,抑制分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