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4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2025-09-30 01:41:33 责编:小OO
文档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

A.七国之乱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八王之乱

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

          

A.炎黄战蚩尤  B.春秋争霸  C.秦统一全国  D.赤壁之战

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 

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7.(2017·四川眉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8.(2017·山东德州)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11.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     )

A.民族交融趋势的出现  B.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汉族大臣的大力支持  D.各族人民不断发动

12.(2017·湖南邵阳)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1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汉姓

14.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     )

A.民族文化  B.儒家文化

C.佛教文化  D.道教文化

15.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时期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佛教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2分)

(3)材料一中的“周郎”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3分)

(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4分)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是(4分)(     )

  

  北人南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3分)

材料二 东晋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6分)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科技显辉煌】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2分)

(2)材料一中的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4分)

【艺术放光彩】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两幅作品的作者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分)

【感悟传文明】

(4)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想?(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B )

A.七国之乱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八王之乱

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D )

          

A.炎黄战蚩尤  B.春秋争霸  C.秦统一全国  D.赤壁之战

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 B )

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 

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D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B )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7.(2017·四川眉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D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8.(2017·山东德州)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D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B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11.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 A )

A.民族交融趋势的出现  B.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汉族大臣的大力支持  D.各族人民不断发动

12.(2017·湖南邵阳)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B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1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A )

A.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汉姓

14.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 C )

A.民族文化  B.儒家文化

C.佛教文化  D.道教文化

15.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D )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时期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佛教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3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2分)

赤壁之战。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2分)

魏国、蜀国和吴国。

(3)材料一中的“周郎”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3分)

周瑜。诸葛亮。

(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4分)

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当;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疾疫困扰;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曹操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例答: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写其他人亦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是(4分)( C )

  

  北人南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北方人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

如: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或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题意,两点即可)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3分)

①。措施: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等。(答出两条即可)

材料二 东晋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

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答出三条即可)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6分)

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科技显辉煌】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2分)

为了纪念祖冲之取得的科技成就,他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2)材料一中的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4分)

农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艺术放光彩】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两幅作品的作者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分)

《兰亭集序》和《女史箴图》。相似之处:他们从小就对书画艺术执着追求,都有孜孜不倦、大智若愚的个性特点,后来终成大器。

【感悟传文明】

(4)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想?(4分)

多姿多彩、辉煌璀璨。感想:我国古代的艺术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刻苦钻研的精神。为此,我们应该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言之成理即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