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法典宣传资料
2025-09-30 01:44:27 责编:小OO
文档
民法典宣传资料

民法典宣传资料  1 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赋予适当补偿。没有 侵权人 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赋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伤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

  现实 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 扶不扶 救不救 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 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 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 助于杜绝 英雄流血又流泪 的现象。

  2 小区共有 场所收入归业主

  规定:

  建设单位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 部分产生的收入,在 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

  解读:

  小区电梯广告 外墙广告收入归谁?物权法的规定并不明确,引发了 一些矛盾纠纷。民法典草案明确,利用小区业主共有 场所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有 。这将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3 禁止高利放贷

  规定: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 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 约定的,视为没有 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 交易习惯 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 利息。

  解读:

  近年来, 校园贷 套路贷 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 国家激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4 保护个人信息

  规定:

  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 正当 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 行规另有 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 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 行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解读:

  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面对人肉搜索 垃圾短信 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草案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 关的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 法可依,将有 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

  5 界定夫妻共同债务

  规定: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解读:

  离婚时,夫妻双方的债务该怎么认定?是共债共签还是单方举债共同偿还?民法典草案汲取了 现行司法解释的有 效做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或者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否则不予认定。

  6 增加遗嘱形式

  规定:

  打印遗嘱应当有 两个以上 见证人在 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 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 月 日。

  解读:

  打印遗嘱有 法律效力吗?现实 中,打印遗嘱十分常见,但却经常引发纠纷。对此,民法典草案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回应,对打印遗嘱的效力作出界定,明确了 打印遗嘱必须具备的形式,填补了 立法空白,适应了 时代发展的需要。

  7 守护 头顶上 的安全 

  规定:

  禁止从建筑物 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 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 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伤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赋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 权向侵权人追偿。

  解读:

  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人员受伤 财产损失让不少人心惊胆战,如何守护 头顶上 的安全 ?民法典草案作出这一规定,意味着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他人伤害的,假如不能明确责任人,那该楼业主都有 可能要被追偿责任。这为受害人提供了 兜底 保障,同时为补偿人进一步追偿提供了 法律依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