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
2025-09-30 01:32:59 责编:小OO
文档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

题号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属于生物的是(       )。

A.飘动中的云朵 .石笋 .西红柿

2.下面不属于植物的特征的是(       )。

A.会运动 .会繁殖 .需要水、空气

3.下面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所以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B.生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和其他生物没有联系

C.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

4.下面的人类活动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 .排放废气 .建设鱼道

5.下面不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的是(       )。

A.秋季一些树木会落叶 .石笋会“长高” .青蛙冬眠

6.下面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白菜 .石钟乳 .病菌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狗熊的“家”在山上的树洞或山洞里

B.喜鹊用树枝搭建的支架巢就是它的“家”

C.秋季发黄的树叶飘落下来,与环境的变化没有关系。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9.有(的物体称为生物,没有(的物体是非生物。

10.青苔是(,它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它的生长需要(、(、(和适宜的温度等。

11.大自然为动植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适宜的(等,还为动物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12.和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

13.鸟巢常常建在十分(的地方,有的比较(,有的还有(,这样鸟儿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14.大自然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的方式。

15.在冬季来临的时候,雷鸟的羽毛会变换(。猴面包树靠粗壮的(蓄水来度过旱季。

16.大自然经常会出现自然灾害,比如(、(、(、(、(等。

17.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18.所有生物都是有(的,生物包括(、(和微生物。

19.所有的生物都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几乎都需要阳光、(、(和适宜的(等。

20.动物的(不同,对家的要求也不同。

21.当季节更替时,生物有(的方式。随着季节的更替,麻雀的(和(会发生变化。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
22.一棵大树上会有很多生物。(      )

23.蘑菇是没有生命的。       (       )

24.有生命的物体一定是绿色的。    (     )

25.机器狗能运动,所以机器狗也是有生命的。(      )

26.小鸟会筑巢是它与生俱来的本领。(      )

27.蝙蝠的家在屋檐下,它们不住洞穴。(      )

28.我们在观察小动物的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

29.调换仙人掌和莲藕的生活环境,它们都可以适应新环境并存活下来。(      )

30.到了冬天,北极狐的毛色会变成白色,毛量大量增加,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

31.弹涂鱼“跳舞”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

32.生物的灭绝和我们人类的行为没有关系。(      )

33.生物是有生命的,会运动的,不会运动的物体就不是生物。(      )

34.河水一直在流动,所以河水也是生物。(      )

35.鱼儿的家在水里,蚂蚁的家在土里。(      )

36.燕子和麻雀都生活在自己的巢里,他们的巢是一样的。(      )

参:

1.C

【详解】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生物的共同特点: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2.需要营养;3.会生长变化;4.会繁殖;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西红柿属于生物,飘动中的云朵 和石笋不是生物,所以C符合题意。

2.A

【详解】生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分。通过观察比较,植物的共同特征有:都要阳光和空气,都有根吸收水分和养料,都能繁殖后代。

3.C

【详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影响的各类生物及其生存的外界环境构成的网络。在研究动物时,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里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4.B

【详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植树造林、建设鱼道对生物生存有利,排放废气对生物生存不利,所以B符合题意。

5.B

【详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比如:秋季一些树木会落叶、青蛙冬眠、大雁会迁徙等。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 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所以B符合题意。

6.B

【详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能繁殖、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新陈代谢等生物具有的特征。白菜是植物、病菌是微生物都属于生物;石乳钟不属于生物。

7.C

【详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鸟儿把巢穴安在屋檐下,走兽用爪子挖出洞穴,在动物界,不同的动物用别样的方式建立他们的家。狗熊的“家”在山上的树洞或山洞里,喜鹊用树枝搭建的支架巢就是它的“家”。秋季发黄的树叶飘落下来,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系。天气变冷,土温降低,雨水减少,树叶变黄飘落,所以C符合题意。

8.     有生命的     无生命的物体

【详解】略

9.     生命     生命

【详解】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我们把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从生命角度看,绳子、桌子等属于非生物。

10.     生物     反应     水     空气     阳光

【详解】青苔属于植物,植物就是生物,它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养料,它们是植物的生命线。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间期和不同的发育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一定的合适温度;水是植物的重要构成部分;空气中的氧、氮、二氧化碳对植物生活影响极大;植物需要的养料很多,有碳、氢、氧、氮、磷、钾、钙、硫、镁、铁等10多种元素。

11.     阳光     水     空气     温度     安家

【详解】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家。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这些非生物。

12.家

【详解】生物都是会生长、会繁殖的。和人类一样,动物也是生物。和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家,家不仅为动物遮风挡雨,也为它们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13.     隐蔽     高     伪装

【详解】鸟类能利用材料筑巢,说明了鸟类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场所。通过观察鸟巢发现,鸟巢常常筑在十分隐蔽的地方,有的比较高,有的还加以伪装。

14.     如温度、降水量等     环境变化

【详解】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周围环境中的其它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和种群。因此,每个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

15.     颜色     树干

【详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在冬季来临的时候,雷鸟的羽毛会变换颜色。植物应对季节更替的方式,猴面包树靠粗壮的树干蓄水来度过旱季。

16.     旱灾     雪灾     森林火灾     火山喷发     海水倒灌

【详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大自然经常会出现自然灾害,比如旱灾、雪灾、森林火灾、土壤沙化、火山喷发、海水倒灌等。

17.人类活动

【详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18.     生命     动物     植物

【详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生物的特征包括生长、繁殖、应激和新陈代谢,其中陈代谢是最基本的。自然界任何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都普遍存在呼吸现象。

19.     反应     水     空气     温度

【详解】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适应和影响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这种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0.生活习性

【详解】地球上动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动物身体结构不同,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每种动物身体结构不同,生活习性也不相同。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对家的要求也不同。

21.     适应     脂肪     毛量

【详解】根据对生物形态的观察可知,植物和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这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根据对生物的环境适应性认识,兔子夏季会脱毛,适应陆地生活;雷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颜色;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

22.√

【详解】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生物的共同特点: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2.需要营养;3.会生长变化;4.会繁殖;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一棵大树上会有很多生物,比如:小鸟、小蚂蚁等,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3.×

【详解】略

24.×

【详解】略

25.×

【详解】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而机器人是一种按照编程程序运行的机器,所以机器人不具有生命体的特征。

26.√

【详解】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适应和影响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这种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小鸟会筑巢就是它与生俱来的本领。

27.×

【详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鸟儿把巢穴安在屋檐下,走兽用爪子挖出洞穴,在动物界,不同的动物用别样的方式建立他们的家。蝙蝠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天花板、隔墙以及树洞、山上岩石缝中,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8.√

【详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进行,也可以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和摄影机等对事物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画图。在观察小动物的家时,不能破坏小动物的栖息的地,也不能伤害小动物,一定要注意安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9.×

【详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根据对仙人掌和莲的结构认识,仙人掌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莲是水生植物,生长过程离不开水,调换它们的生活环境,都会因为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死亡。

30.√

【详解】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同种生物,身上的特征也会有不同,像北极狐的皮毛就是白或浅色的,而且体形圆而大,是因为它的身体的降温速度变慢,利于生存。

31.×

【详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弹涂鱼“跳舞”是为了觅食,求偶等,并不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2.×

【详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当生物无法适应这些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人们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就是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生物的灭绝和我们人类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3.×

【详解】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泛指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判断一种是不是生物,依据是有没有生命,不能说不会运动的物体就没有生命。

34.×

【详解】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我们把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河水一直在流动,河水是非生物,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5.√

【详解】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都会运动,遇到外界刺激都会作出反应,都需要吃食物,都能繁殖后代,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等。鱼儿是水中动物,所以它们的家在水里,蚂蚁是陆地动物,所以它们的家在土里。

36.×

【详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虽然蚂蚁和蚯蚓同样生活在土里,燕子和麻雀同样生活在自己的窝里,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家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