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医学检验 大型仪器上岗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岗证考试真题
2025-09-30 01:33:24 责编:小OO
文档
医学检验大型仪器上岗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岗证考试真题

1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浓度,标本量10ul,试剂量350ul,比色杯光径1cm(NADHз=6220),经计算K值为:

A.6508        B.5788     C4920     D.4127     E3915     (B)

2.由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特定类型的检测校准做出一种正式承认的程序称为:A 室内质量控制    B.室间质量评价。C.能力比对分析  D.实验室认可。E实验室认证。      (D)

3.二级标准品主要用于:A.标准决定性方法。B。为一级标准品定值.C校准实验室常规方法(终用户常规方法)。D校准参考方法。E校准常规标准方法(厂家选定方法)       (E)

4.临床上所指的封闭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主要是。A质控物封闭。   B.试剂封闭。C.环境封闭。D仪器封闭。E技术人员封闭。       (B)

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其依据是。A单通道和多通道数量。B仪器可测定项目多少。C测定程序可否改变。D仪器的复杂程序、功能和单位时间测试数量。E是否可同步分析。       (D)

6.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分析常用的检测器是。A固体闪烁计数仪。B硒电池。C.镍氢电池。D.二极管。E.光电倍增管。      (D)

7可消除检测体系或样本浑浊的方法是。A.单试剂。B.单波长。C双波长。D.双试剂。E单波长单试剂。       (C)

8.全自动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共同之处为:A.取样     B.加试剂混合。    C.检测波长。    D.孵育反应。    E.清洗系统。      (C)

9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源能量降低对单色光影响最大的波长是:A.340nm.   B.405nm.    C.450nm.      D.500nm.     E.630nm.        (A)

10.关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A.仪器的取液量决定样品与试剂的比例。B.最小反应体积之可被吸光度计准确检测的最小的反应液体积。C.样品与试剂的比例范围应越小越好。D.最小反应体积的减少可以节省试剂,降低开支。E.检测速度应根据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的量合理选择。       (C)

11.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清洗加样针主要为了:A.提高分析精密度。B.提高分析准确度。C.防止交叉污染。D.提高反应速度。E.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C)

12.临床生化实验室一般采用NCCLS所规定的二级纯水,其微生物菌落(CFU/ml)应低于:A.1    B.10.     C.100.     D.1000.   E.10000.    (D).一级为B

13.干化学式自动生化分析仪所用的光学系统为:A.分光光度计。B.原子吸光仪。C.反射比色计。D.固定闪烁计数器。E.免疫比浊计。      (C)

14.大多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的光径是:A.0.5-0.7  B.08-1.0.  C.1.1-1.9   D.20-3.9.   E.≧4.多数为1cm.    (A)

15.双试剂方式分析的优点不包括:A.能消除来自标本的色泽干扰。B.能设置两点终点法。C.减少杂散光的影响。D.能消除某些非特异反应的干扰。E.有利于提高检测速度。      (E)

16.关于条形码识读系统原理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由扫描系统、信号整形和译码器三部分组成。B.条形码由黑白空相间的条码符号组成。C.条和空产生强度不同的反射光是条形码识读的基本原理。D通过条形码系统自动识别样品架及样品编号,试剂、校准品及批号、失效期。E.条形码识读系统一般不使用光电转换元件、而将光信号直接交由译码器解译。     (E)

17.如果L代表光源,M代表分光器,C代表比色杯,D代表检测器,在后分光光电比色过程中各反应元件的排列顺序为:A.LCMD.    B.LDCM.   C.DLCM.   D.LMDC.  E.MLDC.         (A)

18.关于生化分析仪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试剂可消除一些干扰和非特异性反应。     B.在使用双试剂时,应将双试剂相同配制并加入反应系统内。   C.双试剂终点法指检测试剂分成两部分加入。D.对于不宜采用单试剂法的项目可以采用双试剂。E.单试剂法包括单试剂单波长法、单试剂双波长法等。    (B)

1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抗交叉污染的措施不包括:A.自动清洗加样针和试剂针。B.自动扫描比色杯剔除不合格者。C.比色杯自动冲洗功能。D.用酸、碱清洗液清洗。E.将自动加完的标本移出。       (E)

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的材料常用:A.光学玻璃或一般塑料。B.普通玻璃或硬质塑料。C.隔热玻璃或普通塑料。D.石英玻璃或优质塑料。E.优质塑料或普通玻璃。  (D)

21.目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最常用的光栅分光方式为:A.前分光。B.中分光。C.后分光。D.前中后分光。E.前后分光。     (C)

22.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前,操作者设置参数不包括:A.设置某个测试项目的名称。B.设置样品量、试剂量。C.机械操作。D.设置反应时间。E.设置测定波长。(C)

23.干扰试验的做法与下列何种试验相似:A.回收率。B.重复性。C.测定线性范围。D.灵敏度。E.相关试验。     (A)

24.干式生化分析仪保持恒温的方式是:A.空气式恒温器加热。B.水浴式循环加热.C.恒温液循环间接加热。D金属直接加热。E.反应液直接加热。   (A)

25.减少测定时血液内源性干扰的措施不包括:A.设定多波长。B.减少样品用量,尽可能增大样品稀释倍数。C.透析或层析的方法去除样品中的干扰。D.利用特异性的酶促反应来增加反应的特异性。E.应用表面活性剂以及双试剂。(C)

2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试剂与样品的混合装置类型为:A.搅拌棒。B.加温。C.机械震荡。D.加样针。E.加混合液。   (A)

27.某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近两天发现部分结果明显不稳定,仪器自检正常,测定过程没有错误的报警,如果是交叉污染因素,则首先应考虑:A.清洗试剂的类型是否正确。B.冲洗用水是否符合要求。C.管路冲洗是否彻底。D.反应杯是否需要更新。E.用校准品对仪器进行重新校正。(C)

28.关于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比色杯的阐述,错误的是:A.比色杯可以是反应杯。B.比色杯可以自动制作。C.比色杯可以是流动比色池。D.比色杯可以是石英玻璃。E.比色杯可以是硬质塑料。(C)

29.临床生化实验室用水一般采用:A.一级水。B.二级水。C.三级水。D.次级水。E.自来水。        (B)

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安装使用培训中可不包括:A.基本原理。B.操作技能。C.日常维护保养。D.仪器维修。E.常见问题及解决。   (D)

31.340nm波长属于:A.可见光。B.紫外光。C.红外光。D.近红外光。E.远红外光。(B)

32.分光光度法中常用”A”表示:A.透光率。B.散射光强度。C.吸光度。D.物质的浓度。E.透光度。     (C)

33.以下关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叙述错误的是:A.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必定是单通道的。B.比色杯可采用石英和聚丙烯塑料制作。C.仪器清洗样品探针主要为防止交叉污染D.自动生化分析仪光学系统不必全部是单色光。E.孵育系统可采用空气浴、水浴、油浴等。  (D)

34.连续监测法和终点法比较,错误的是:A.动力学法对仪器要求比较严格。B.黄疸、乳糜血对终点法影响最大。C.内源性脱氢酶对终点法有影响,对动力学法无影响。D.产物的堆积和样品色原对动力学法影响小,对终点法影响大。E.动力学法测定高浓度物质较终点法好。    (C)

35.在酶法测定代谢物浓度中,常用连续监测法的是:A.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B.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C.尿素酶测定尿素。D.氧化酶测定尿酸。E.酶法测定甘油三脂。        (B)

36.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常用的方法是:A.终点法。B.速率法.C.免疫比浊法。D.化学修饰法。E.固定时间法。    (A)

37.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连续监测法读数方式为:A.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连续读各吸光度值。B.反应尚未开始和反应终点时各读吸光度值。C.终点附近读两个监测点取均值。D.在终点附近读取两点,计算两点吸光度值的差值。E.每经过比色窗口即读取一个吸光度值。      (A)

3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清)载脂蛋白的方法为:A.免疫扩散法。B.免疫火箭电泳法。C.免疫透射比浊法。D.酶法。E,免疫散射比浊法。    (C)

39.酶活性浓度测定不考虑下列那些因素的影响:A.PH和离子强度。B.底物浓度。C.激活剂。D.反应温度。E.抑制剂抑制反应的类型。     (C)

40.测定光束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定量方法是:A.荧光定量分析法。B.散射光谱分析法。C.发射光谱分析法。D.吸收光谱分析法。E.原子光谱分析法。      (B)

41.血清前白蛋白测定,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A.溴甲酚绿法。B.凯氏定氮法。C.双缩脲法。D.免疫比浊法。E.磺柳酸法。      (A)

42.酶的免疫学测定与酶活力的常规测定比较,叙述错误的是:A.酶免疫学方法能测定一些不表现酶活性的酶蛋白。B.免疫学方法特异性高。C.免疫学方法更适用于同工酶测定。D.免疫学方法更灵敏。E.两类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E)

43.电极法测定原理是根据:A.比耳公式。B.能斯特公式。C.波义尔定律公式。D.查利公式。E.朗伯公式。     (B)

44.关于干化学的有关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仍属于液相化学的范畴。B.将液体样品加于已固化于特殊结构的试剂载体上。C.以样品中的水为溶剂。D.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Kubelka-Munk理论为基础。E.干化学分析仪大多数采用反射光度法和基于离子选择电极的差示电位法。      (A)

45.关于离子选择电极法电解质分析,叙述错误的是:A.Na+敏感电极用一种玻璃离子交换膜制成对Na+具有高度选择性。B.CL-敏感电极多采用聚氯乙烯中的四价胺的液膜制成。C.根据ISE的电位与溶液中特定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测得离子浓度(活度)。D.离子选择电极的影响时间也与被测溶液的浓度、温度、介质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E.电极响应时间延长、斜率偏低后仍可继续使用,无需更换。(E)

46.离子选择电极法(ISE)的主要优点不包括:A.选择性好。B.灵敏度高。C.线性范围宽。D.溶血、脂血不影响测定。E.蛋白不容易吸附到电极表面。   (E)

47.NA电极属于:A.晶体电极。B.气敏电极。C玻璃电极。D.酶电极。E.膜电极。(C)

48.很多分析仪器采用双波长或多波长的光路技术,是为了减少:A.试剂的干扰。B.样本中黄疸、溶血、脂血的干扰。C.仪器光源的波动。D.批间差异。E.批内差异。(B)

49.假定血糖在常规实验室20天测定的质控结果的均数为5.6ml,标准差为0.5mmol/l;第一个月在控数据的平均数为5.4mmol/l,标准差为0.20mmol/l;累积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为5.5mmol/l,标准差为0.3mmol/l。则第二个月份的室内质控图,应采用的均值和标准差为:A.5.6mmol/l和0.5mmol/l.B.5.5mmol/l和0.30mmol/l.C.5.4mmol/l和0.2mmol/l.D.5.5mmol/l和0.4mmol/l.E.5.6mmol/l和0.3mmol/l.   (B)

50.在室内质控过程中,若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在±3SD之外,则判断为:A..需连续观察。B.在控。C.警告。D.失控。E.警告或失控。     (D)

51.选择质控血清的原则不包括:A.稳定性好。B.小瓶包装。C.瓶间差异小。D.分析测试项目应满足需要。E.基质效应应大的血清。     (A)

52.在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活动中,对于钙的五个不同浓度的结果,其中有两个浓度结果超过规定的范围,其得分应为:A.80%。B.100%。C.60%。D.40%。E.90%。(C)

53.关于室间质量评价,错误的是:A.室间质量评价是实验室以为某个机构来进行的。B.没有进行室内质控的实验室也可参加。C.室间质量评价是为了评价实验室常规检测的可比性。D.室间质量评价不能代替室内质控。E.在我国室间质量评价由各级临检中心组织实施。   (B)

54.下面关于随机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A.随机误差决定结果的精密度。B.随机误差是具有统计规律的误差。C.引起随机误差的因素是无法控制的。D.随机误差的变化可以预先确定。E.通过增加测定的次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随机误差减少。    (D)

55.关于项目校准的叙述错误的是:A.校准品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系统误差。B.仪器维修后,要进行校准。C.各仪器厂家均有自己的测量体系,校准品一般可以通用。D.校准工作不是仅进行一次就可以,而必须定期进行校准。E.改变试剂的种类,或者批号更换后必须进行校准。      (C)

56.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样本测定时必须:A.在最佳条件下检测。B.用与测定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来检测。C.在重新维护仪器后检测。D.在重新校准后检测。E.在常规仪器上进行多次测定。      (B)

57.室内质控图中±2S表示:A.95.45%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B.99%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C.99.7%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D.68.27%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E.90%的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      (A)

58.10X的正确叙述是:A.在一批检测中,一个质控品的值超出+2S,另一个质控品的结果超过-2S。B.有连续4次的质控品的结果超出了+1S或-1S。C.两个水平质控品的同时连续2次超出+1S或-1S。D.一个水平的质控中有10次的值在均值的同一侧。E.两个水平的质控品同时连续各有5次的值在均值的同一侧。   (D)

59.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不包括:A.敏感性。B.特异性。C.线性范围。D.抗干扰能力。E.检测原理。      (E)

60.有关一级校准品(一级参考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决定性方法定值。B.评价参考方法。C.校准参考方法。D.为二级校准品定值。E.常规方法的标化。  (E)

61.以下不是反映方法学可靠的指标是:A.较高的检测精密度。B.较宽的检测范围。C.较高的特异性。D.较快的检测速度。E.较好的检测准确度。    (D)

62.下列属于精密度测试内容的是:A.批内重复试验。B.回收试验。C.干扰试验。D.相关试验。E.线性范围。       (A)

63.考察候选方法随机误差应选用的评价是:A.重复性试验。B.比对试验。C.干扰试验。C.回收试验。E,校正试验。        (A)

.进行回收试验的样品浓度最好用:A.病理标本的最高浓度值。B.病理标本的最低浓度值。C.参考范围内的浓度值。D.医学决定水平的浓度值。E.参考范围的上限浓度值   (D)

65.下列关于方法学比较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方法学比较中,常将新方法称为比较方法。(应为候选)B.仪器、试剂、校准品完全配套有溯源体系的仍需要结果比对。C.在整个试验中,应该保持试验方法和比较方法都处于完全的质量控制之下。D.试验过程中,不能够使用溶血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标本。E.分析物的浓度分布越宽越好。   (A)

66.干扰试验中加入干扰物形成的误差是:A.随机误差。B.操作误差。C.方法误差。D.比例系统误差。E.恒定系统误差。        (E)

67.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所得到的变异系数(CV)越小,则:A.准确度越低。B.准确度越高。C.精密度越高。D.精密度越低。E.特异性越高。     (C)

6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方法学评价的技术指标不包括:A.精密度。B.污染率。C.检测准确度。D.相关性。E.线性检查。     (B)

69.诊断试验检出阳性患者的百分率指标是;A检测精密度。B.检测灵敏度。C.检测准确度。D.临床敏感度。E.临床特异度。        (D)

70.参考范围的确定试验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确选择受检对象。B.合理规定参考人群的条件。C.保证一定数量的受检人数。D.务必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E.X±3S为参考范围。        (E)

71.在下列反应中,需要谷胺酸脱氢酶的是

A酶速率法测定尿素 B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C肌酐酶法测定 D尿素酶法测定 E胆固醇酶法测定………………A

72若遇到溶血样本时,受影响较小的项目是A HDL-C   B LDH   C CK   D AST   E ALT           A

73关于ALT测定中,叙述正确的是

A  L-丙氨酸与β-酮戊二酸为反应底物

B  NADH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作用

C  第一步反应中的产物L--丙氨酸将进入第二步反应

D  在偶联反应中,生化仪将在455nm处检测吸光度的下降

E  LD主要作用于第一步反应

                                                                     B

74以下哪一项目的测定最后一步反应不是过氧化物酶的

A尿酸  B碱性磷酸酶  C肌酐(酶法)  D甘油三酯  E葡萄糖氧化酶法      B

75 不属于血糖检测方法的是

A氧化酶法  B己糖激法  C邻甲苯胺法  D比浊法  E干化学法             D

76下列关于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测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连续监测法为主   B 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在AST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和L-谷氨酸   C 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成反比   D在340nm处检测吸光度   E 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计算AST的活性                   C

77 氯离子的选择电极是  A液体膜电极B 氯化铜、氯化锰-硫化汞为膜性材料制成

C 标本中的较多量的Br-和I-亦不会造成对电极的干扰D氯化银、氯化铁-硫化汞为膜性材料制成 E 缬氨酶素膜电极                                         D

78 凡分子中含有两个---的化合物,都能与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形成有色复合物,称为缩脲反应 A-NH2  B –CONH- C –CH3 D-CO-  E-CO-NH2                B

79 在340nm波长处吸光度下降的检测是   A 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B 以乳酸脱氢酶作为指示酶测定谷-丙转氨酶的紫外吸光度法

C使用己糖激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测定血糖的紫外吸收法  D 用乳酸作为基质测定乳酸脱氢酶的紫外吸收法(LD-L法升高,LD-P法降低)

E用尿酸酶测定尿酸的紫外吸收法                                         B

80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所用的电极是  A玻璃膜电极B固相膜电极C液态膜电极 D甘汞电极E缬氨酶素膜电极                                             E

81某些人尿素氮报告是14.4mmol/L,他的尿素的浓度为( )mmol/L A3.6  B7.2  C14.4  D28.8  E36                                                 B

82关于离子交换高效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双波长检测各部分 B各组分为HbA,HbA1a、HbA1b,HbA1c   C 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HbA1c D 主波长是415nm,副波长是690nm E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血清标本。

(E)

83.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方法是

A肝素-Mn2+沉淀法 B 化学修饰法 C超速离心法 D聚乙二醇沉淀法 E电泳分离法   (B)

84检测项目与试剂配对错误的是

A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 B尿素-尿素酶 C尿酸-二乙酰-肟法 D 总蛋白-双缩脲试剂 E肌酐-碱性苦味酸                                                       C

85 检测血清白蛋白的显色原理是    A 在PH7.6环境中试剂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B在PH902环境中试剂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C在PH4.2环境中试剂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D在PH8.6环境中试剂与白蛋白形成蓝色复合物E在PH4.2环境中试剂与白蛋白形成黄色复合物                                     C

86钙镁离子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火焰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过锰酸钾滴定法D邻甲酚肽络和铜法EEDTA络合滴定法                                                           B  

87下列血液成分及其酶法测定所用试剂的组合错误的是A尿酸:尿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B 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C尿素: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D甘油三酯:脂蛋白脂肪酶-甘油激酶-磷酸甘油氧化酶-过氧化物酶E总胆固醇:胆固醇酯水解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B

88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反应底物是

A二乙醇胺(DEA)B2-氨基-2-甲基-1-丙醇(AMP)C磷酸对硝基酚(4-NPP)D对硝基酚E磷酸苯二钠                                                      E

滴定甘油三酯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A磷酸甘油氧化酶法(GPO-PAP法)B乳酸脱氢酶法C免疫透射比浊法D甘油氧化酶法E脂质抽提法                                                       A

90离子选择电极法临床常用于下列那些物质的测定

A K+,NA+,CL- HCO3-  B ALT AST,总胆红素 C肌酐 尿素D胆固醇,甘油三酯E脂肪酶,淀粉酶                                                         A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