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乌鸦喝水》朗读分析及朗读教学设计
2025-09-30 01:32:20 责编:小OO
文档
《乌鸦喝水》朗读分析与朗读教学设计

一、朗读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生动有趣地叙写了乌鸦口渴找水喝的过程,故事虽然简短,但作者把乌鸦找水过程写的有声有色,主人公乌鸦的心理变化跌宕起伏:“到处找水”(艰难寻找,口渴难耐)——“找到水”(大喜过望、兴奋)——“喝不着”(无奈失望)——“想办法“(观察思索)——想出办法(认真实施)——“终于喝到水了”(爽、成功的喜悦),朗读时应抓住乌鸦的心理情感线索,读出情绪的起伏变化,凸显故事曲折波浪,表现乌鸦的聪明可爱。因此,整个故事应该用一种比较夸张的童话语言朗读。

朗读符号说明:

重音符号:主重音····,次重音~;停顿号 ∕(短),∥(长);连接号∨。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第一自然段描写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发现一个瓶口很小,水不多的瓶子。主要运用描写与叙述的手法来写的。第一句话是说故事的主角与事情的起因。朗读时要突“乌鸦”,强调原因“口渴”与动作“找”。因为“口渴”,所以才“到处找水喝”。“到处”一词要夸张性地予以重读,且要拖长,以示找水谁的艰辛。第二句话应以比较惊喜的语气朗读,且惊喜之情逐渐加强。“可是”一转,心情由兴喜转为失望。“多”与“小”重读强调,点明喝不着水的原因。“怎么办呢?”是乌鸦的自问,是它的心情由焦急到惊喜再到失望。问句的朗读,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句调上扬。为了让学生读好此句,可引导学生在心里暗自感叹(唉),再读出疑问的语气。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此句应以兴喜的语气朗读,语势渐强。为了突出惊喜之情,“想出”后稍作一顿,以强调“办法”,且“办法”一词需要重锤和延长,最后上扬以示兴奋和高兴。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此段写乌鸦小心认真地采取行动,最后终于喝到了水。应以一种比较舒缓、平实的语气朗读,突出乌鸦的小心谨慎,动作的有序。朗读时要有节奏感。“渐渐”一词写出了水的变化过程,所以要运用停顿和拉长来突出强调,“升高”要读出惊喜之意。“乌鸦就”后面可稍作一停顿,要强调拉长“就”,以突出乌鸦的兴奋劲、满足感。

二、朗读教学设计

第一步:初读和熟读,整体感知(读正确、流利,知道大致情节内容)。A、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B、教师抽读全文(抽学生分段读);C、师请学生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整体感知)

第二步:指导感情朗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流程预设:

(一)指导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听老师朗读一遍。(范读,学生听后评议。在此教师也可提醒学生注意听,教师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什么,突出了哪些词语等。)

生:老师读得很好。

生:语气有变化。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我好像看到了一只乌鸦在飞来飞去找水喝的样子。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读读第一句话?(抽学生朗读)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读后评议)

生:他读得太快了。

生:他读得没有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那就要一边读一边想,还要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理解。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特别需要注意?

生:“口渴”

生:“到处”、“找”

师:同学们有过口渴的感受吧,口渴是一种什么滋味?

生:难受,特别想喝水。

师:这只乌鸦是不是也特别难受,你怎么知道?

生:我想可能是天气太热,它出去玩得太久了,一直没有喝水,口渴一定很难受的。

师:你真会想象,很会编故事。

生:如果不难受,它“到处”找水喝干嘛?

生:“到处”是说乌鸦很口渴,难受、着急,飞到了很多地方去找水喝。

师: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乌鸦难受、焦急的心情。还可以加上动作读。谁来试一试?(学生基本能够把握语调,通过重读、拉长音节等方法强调了“口渴”的难受感、“到处”、“找”的寻找、焦急、疲惫感)

师:乌鸦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水了。它的心情怎样?

生:惊喜、高兴。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二句。(生读、互评、点拨)

师:乌鸦找到了水,又惊又喜,看到水心里感觉凉爽多了。它能马上喝到水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

生:因为乌鸦的嘴很大,伸不进去,也够不着。

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说说乌鸦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抽生读并评议)

生: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着。刚才高兴劲一下子没有了。

生:它肯定很失望、焦急。

生:“可是”这个词没读好,要读出失望的感受。(评议之后再请学生练读,再评议)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老师也想读一读,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读最后一个问句,我把这一句读两遍,看看你们喜欢老师的那种读法。(老师有意读出不同:第一遍语气平淡;第二遍读得有感情且有重音强调以及疑问的语调。学生评议)

师:你们喜欢老师的哪一次朗读。

生:第二次。

师:为什么?

生:老师第一次读得不好,疑问语气不够。

生:第一次听不出乌鸦很着急。

生:第二次读得很有感情。

生:第二次读出了很着急、焦虑的心情。

生:老师特别强调了“办”字,读得很重,也拖得较长。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师:同学们真是能听善辨。我们就是要学会比较辨别,找到最好的朗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理解、感悟、情感。我们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口渴的乌鸦,在读“怎么办呢?”时之前,可以在内心先发一个感叹词“唉呀”,这样有助于我们把这个句子读好。(学生自己操练,然后请学生朗读,这时学生就能绘声绘色地读了)

师:最后,我们一起把这一段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