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培养团队精神之案例分析
2025-09-30 01:29:25 责编:小OO
文档
余世维博士:培养团队精神

  【管理名言】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我们期待每个人工作时,都拥有许多相同的特质。

  如何从不同阶段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规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思想是从小造就的,小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

图4-1团队精神在各种生活过程中的教育与规范

  团队精神要从小教育

  团队精神在各种生活过程中的教育与规范,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家庭教育,是个伦理问题;

  ◆第二,学校教育,是个纪律问题;

  ◆第三,企业培训,是个规章问题;

  ◆第四,社会熏陶,最终变成一个秩序问题。

  家庭教育

  1.中国的家庭教育

  【举例1】

  有一次在北京首都机场等飞机,有一个小孩在哭闹,小孩母亲哄小孩,叫孩子打自己,小孩不理她,继续哭,她居然拿着孩子的手打自己。世界上很少有人叫小孩打妈妈,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没听说过。一些中国妈妈很奇怪,还说打爸爸,打奶奶。如果小的时候就敢打妈妈的,长大了就可能会用绳子把妈妈勒死;小的时候如果敢打爸爸的,长大了就有可能只要老爸一不顺从儿子的意愿,儿子便会一个耳光打过去。

  【举例2】

  小孩在家庭里面没有团队精神,长大以后他会有团队精神吗?

  有一次在上海下飞机,然后乘机场巴士去候机楼领行李,这时只见一个小孩儿坐在椅子上面,一群大人围着他,中间是一个老人,妈妈坐在旁边叫小孩让位置给老人坐,那小孩儿居然说不,所有大人都笑起来。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况会笑,最奇怪的是妈妈也笑了,其实这孩子没规矩。

  忠告

  ◆团队精神要从小教育。

  ◆经理人要带头遵守企业规定。

  2.国外的家庭教育

  在日本没有小孩儿敢这样做,在欧洲和美国这样的小孩儿会马上站起来让座,不知道一些中国人为什么会纵容这件事情。如果是我的小孩儿,我不可能让他这样做,从小两三岁坐在椅子上面,就不让座给奶奶、爷爷、爸爸、妈妈那种年纪的人坐,长大了会有团队精神吗?都是一家人,就要有团队精神,如果连让一个座位也不让,还叫小孩儿打妈妈,这种叫做破坏伦理,如果我们自己破坏了自己的伦理,长大了当然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中国国内最近很流行看日本和韩国的电视连续剧,其中有很多关于伦理的事情,这些规矩中国原来是都有的,结果别人在发扬光大,如韩国人一见面一定会点头、鞠躬,而且是很恭谨的,表示相互尊重。中国人只有碰到老朋友才会笑笑,打个招呼,碰到不太认识的人这种行为就很少见了。日本小孩儿一回家站在门口就要先说一声“我回来了”,里面的人一定也会应一声说“你辛苦了”。为什么我国许多小孩儿现在回家没有这一句话呢?不声不响地到了房间里面去,妈妈还以为他没放学呢,不知道已经回家,已经在房里面待了半个小时了,这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根本不把家当做一个家。他长大了会有团队精神吗?所以家庭伦理是团队的第一站,这地方如果有了,就开始到了第二步。

  学校教育

  学校有学校的纪律,在学校里面要发挥一种学校的团队精神,先讲幼儿园教育。

  1.幼儿园教育

  在中国,小孩考一所不错的幼儿园需要口试。重点的幼儿园都是要经过一些筛选,幼儿园考试时,老师除了问小孩的姓名、年龄和父母的姓名,还问几个简单的中国字,一旦都答上来了,老师就盖一个章——“通过”入学了。

  日本幼儿园可不是这样考的,日本也有重点幼儿园,也有明星幼儿园,他们打算替日本栽培人才,一路上扶摇直上,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以后进入日本内阁替国家做事。日本人挑小孩儿是有很多的游戏来测试他的,只有达到标准的日本国民,将来才有可能送到日本最高的国家单位里面替国家替社会做事。

  日本考核幼儿时设有3个小房间,每个小房间有一个小游戏,玩过了以后走出去,就决定这个小孩儿被不被录取。这里只需讲第一个小房间的游戏就知道大概了。第一个小房间里有一张小圆桌,这个小圆桌是经过设计的,10个小孩儿手一拉刚好一圈,其实它一点都不重,5个小孩儿也抬得起来,问题是你会不会抬。外面有一两百个小孩儿身上都编着号码,老师在里面叫号,每次进来10个,进来后替老师把这个小圆桌抬到隔壁去,结果有9个小孩儿的手搭上去,只有1个小孩儿在旁边看,没动,当9个小孩儿把小圆桌抬到隔壁去的时候,老师就看那个没动的学生身上的号码了,他的号码是6号。

  6号是哪一家的,带出去,不录取,这个妈妈就进来了,妈妈一进来老师就讲了一句更难听的话,从小就没有团队精神,缺乏家教,这妈妈的脸就通红。缺乏家教,一般看来,要让妈妈听到了,回去要挨打,因为让人说没有家教是奇耻大辱。妈妈把小孩儿带出去骂起来了,她会讲,你怎么回事,妈妈不是和你说过吗,老师叫你做事情马上去做,你看,像傻瓜一样的没动,不录取,这个幼儿园如果没有读,上野小学就不可能;上野小学不可能,“全草”初中就没希望了;全草初中没希望,东京第一高校门都没有;东京第一高校如果门都没有,想读东京帝国大学那叫做做梦。你爸爸是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他会哭死的,丢了我们家的脸,没有出息,回去,明年再来,这家幼儿园非念不可。

  那个小孩儿含着眼泪,跟着妈妈回家了。经过一年的团队教育,第二年又来了,编号42号,老师在里面又叫号,41号到50号,那小孩进来一看到小圆桌就开始卷袖子。今年若再不劝手搬,爸爸就会扒了他的皮。这才知道团队教育是这样训练的。日本幼儿园为了这种训练和这样的考试,他们发明了一百多种方法,其实第二年再来根本不是小圆桌,你认为你那宝贝儿子和女儿要训练到什么程度,它的游戏你都会做,那很简单,融入他的思想和行为,让团队精神变成人的一分子,生活的一部分,他就融入了。

  2.小学教育

  三信商业学校和日本一个女子中学签了一个姐妹校的盟约,有一年姐妹校派学生到来友好活动,三信商业学校就接待日本这些学生。日本来的女子学校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都派了代表。三信商业学校有个小礼堂,中间摆了一些鸡尾酒和点心给这些学生们享用,两校的学生在里面交流,但是小礼堂的椅子摆在周围毕竟有限,没办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位置坐。日本学生进来后只坐一半,另外一半即使空着也不坐,因为她们要顾及到对方的学校学生。同时还发现,她们来的学生臂膀上面都有杠,三条杠的是三年级,两条杠的是二年级,一条杠的是一年级。发现凡是坐在椅子上的统统都是三条杠的,两条杠的统统站在学姐的旁边替她拿点心。

  一条杠的既没有资格坐,也不用她拿点心,就站在门口向来人鞠躬,她们站在门口说欢迎光临,谢谢,您好。界限分明的是:一年级的在门口鞠躬,二年级的拿点心,三年级的坐着。而三信商业学校里面的学生,却是乱七八糟地坐、吃以及随意地进出。这就证明日本学生的这种团队精神是从小就开始教育训练的,绝对不是因为她们要来到,才开始训练。同时也说明她们的训练是从家庭开始,从幼儿园开始,以后到了商业学校,到了高中,到了大学,就能做到这样了,这叫做学校所培养出来的纪律。

  团队精神要从经理人做起

  团队精神发挥到后面,就成了企业规章。最会破坏制度和规章的就是企业里面的领导者,因为底下的人根本不敢。例如在营业大厅里面挂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吸烟”,如果领导自己掏烟抽,哪个敢讲,所以请勿吸烟这句话是写给外人看的,自己人在破坏规矩。很多领导口口声声说这是个团队,自己却没有照团队精神去做。

  【案例】

  有一天,美国IBM公司老板汤姆斯华森带着客人去参观厂房,走到厂房门口时,警卫挡着他:“对不起先生,不能进去,识别牌不对”。原来美国IBM有个规定,进厂区的时候,识别牌必须是浅蓝色的,在行政大楼,公司本部统统是粉红色的,汤姆斯华森和他的一些随从们挂的都是粉红色的,没有换识别牌,不能进去。董事长的助理就马上对警卫叫起来了,说这是大老板,但是警卫说公司教育不是这样,必须按规矩办事。结果汤姆斯华森笑笑说,他讲的对,快把识别牌换一下,结果所有的人统统换成浅蓝色的。

  【自检】

  这个案例你听了有什么触动?仔细想想自己在以前的工作中有没有带头破坏公司

  的规章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家企业如果真的像一个团队,从领导开始就要严格地遵守这家企业的规章。整家企业如果是个团队,整个国家如果是个团队,那么自己的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好,自己先树立起这种规章的威严,再要求下面的人去遵守这种规章,这个才叫做团队。

  培养团队精神的案例

 

  1.要遵守社会秩序

  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团队,要有社会秩序。有人说某国是一盘散沙,就是整个社会不像一个团队,就没有社会观念。在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的街上,你故意打开一个地图,在街头上一直看,没多久就会有人走过来问:“需要帮忙吗?走丢了吗?迷路了吗?”这就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体现。中国人古书上常常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其实常常忘记第六伦,碰到路人和外人,有的人就没有团队精神了。

  【案例】

  一位妇女有一天开车带着两个女儿,不知道怎么回事,车子抛锚,结果妇女只好下车,连同两个女儿去推车,可旁边有许多男人擦肩而过,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开汽车,就没有一个人下来帮忙的。后来在马路对面停下了一辆美国凯迪拉克,跳下来4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外国男人,帮着3个可怜的女人在推车子。

  2.如何坐电梯

  进电梯有些基本的规定,电梯里面的人没有完全出来前,外面的人不能进去。坐电梯有个基本的道义,进电梯的第一个人手要按住开的位置,让别人都进来;同时在未下电梯前要替所有的人按楼层。可这举手之劳,很多人做不到。大部分人都是自扫门前雪,冲进去就站在最安全的位置,其它什么事都不管,这就叫做缺少了第六伦。而且在电梯里面是绝对不能够抽烟的,就是手拿着烟都不可以,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3.如何过地道

  很多城市有很多地下道。过地道时两边都要靠右,中间应该没有人。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秩序。但这个小小的问题很多人都很难做到。如果你真的把这个社会看作是一个团队,那就应该有团队概念,遵守社会秩序。

  【本讲小结】

  团队精神是一种生活中的教育和规范,要从小不断地培养规范。笔者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团队精神在各种生活过程中的教育与规范,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家庭教育,是个伦理问题;第二,学校教育,是个纪律问题;第三,企业培训,是个规章问题;第四,社会熏陶,最终变成一个秩序问题。

  团队精神要从经理人自身做起,经理人更要带头遵守企业规定,让技术及素质较高的指导较差的,以团队的荣誉就是个人的骄傲启能启智,互利共生,互惠成长,不断地逐渐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