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XX社区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2025-09-30 01:30:46 责编:小OO
文档
XX社区优质服务常态化管理措施:

一、是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行动。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做好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同样需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行动。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管理的最前沿,更是我们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平台。因此,我们要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来统领社区的管理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在单位的“单位人”逐步变成“社会人”,社区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功能和地位日益突出。可以说,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安定,关系到社区的和谐。加强社区的管理服务,使之走上精细化、常态化和有效化的正常轨道,就要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努力实现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行的良性发展。时代在发展,社区管理服务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居民有效参与,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合力;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产生;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积极协调各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使社区管理服务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实施管理服务的方式为综合运用群众工作、经济调节、道德规范、心理疏导、引导等方式,来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确保社区的和谐稳定。社区居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从实际情况看,现在的社区更多的是在从事行政性事务,没有真正起到“与居民沟通,为居民服务”的作用。转变工作理念就要促进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比如,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要下移,改变所有工作都依赖社区的局面,使社区工作人员能够从繁杂的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以民政系统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机关和群众组织的积极性,协调公共服务资源,畅通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渠道,主动及时地为居民解决那些“忧心”的矛盾和困难。

二、是用有力的领导推进工作。

工作成与败,关键在领导。社区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与基层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根基所在。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社区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因此,加强和改进社区的管理服务,把社区建设成为居住环境优美、社会治安良好、生活方式便捷、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社区,是的重要责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建设关乎居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比如,组建以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职工作队伍;出台社区建设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形成县(区)相关职能部门、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三位一体”的领导格局。在治安方面,由县(区)委负责,综治办、各派出所参加,建立以专职巡防队为主,社区义务巡防队为辅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社区民警不但要沉到社区,更要深入居民,提高见警率。在涉及“三就两保”等民生工作方面,由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那些较为棘手,又需时日的问题,要联合办公,集中进行攻坚,使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党和领导下扎实开展,有效进行。

三、是用完善的机制保障运作。

机制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不能随心所欲,想起来抓一阵子,有了矛盾问题抓一阵子,上级检查考核抓一阵子,不注重经常性,而要在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上下功夫,确保工作正常有序运转,长期坚持,有效开展。从实际情况看,机制不活是阻碍社区管理服务的突出问题。构建社区管理服务机制重点要在工作运转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上动脑筋、想实招。从工作运转机制来看,要进一步规范“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的承诺服务程序,按照分层负责的原则,形成社区为基础,街道为骨干,部门相配合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居民与干部互动的工作机制,让居民有诉求渠道,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具体讲就是要建立“受理——处理——反馈——督查”的制度。如:及时受理制度,逐级汇报制度,办理时度,事由(诉求)否定告知制度,回访制度。

四、是用过硬的队伍抓好落实。

做好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关键在于有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实的工作队伍,保证时时处处有人抓、有人管,长流水、不断线。因此,各级一定要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在选准配强、放手使用上下功夫。上级对社区工作队伍的配备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关键是要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到位。

五、是用严格的奖惩激励鞭策。

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在一线,加上人员构成复杂,开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困难,迫切需要领导和机关为他们撑腰打气,排忧解难,适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哪怕是工作失误时的批评帮助,都能起到调动积极性、创造性的作用。对于管理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在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对工作先进、成绩显著的要重奖,披红戴彩,奖要奖得让人心跳,让人眼气,奖出干劲和信心;对工作落后、问题较多的要重罚,点名暴光,罚要罚得让人脸红,让人害怕,罚出压力和愧疚。县(区)对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做到每半年对各个事处社区的管理服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和总结表彰,内容包括全年的受理情况,群众诉求的解决情况和工作效率,县(区)工作办公室批转件的办理情况和效果,好的经验、意见和建议,群众满意度情况等,都要进行总结表彰,给予奖励;对工作落后、群众意见大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跟踪问效,真正让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工作有压力,营造干好了受奖励,干不好受批评的争先创优的氛围,促进社区管理服务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阵地、先锋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