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艾灸诊断表,灸疗好转反映
2025-09-30 01:32:50 责编:小OO
文档
柔嘉艾灸天地人和养生馆

五元素艾灸施灸调理记录表        

顾客姓名: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性别____  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诊断老师________

出生日期(农历、阴历)_______年___月___日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面气色、脉象、舌像、虹膜、身体症状及辨证:

次数/日期/操作人
1、
2、
3、
4、
5、
6、
7、
8、
治疗方案

第一步:物理疗法(病证的虚实施治)

1、背诊法(推法):督脉、内、外膀胱经、肩胛骨缝、带脉、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2、刮痧:督脉、外膀胱经、肩胛骨缝、带脉、八髎穴、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3、走罐:督脉、外膀胱经、肩胛骨缝、双肩膀区域、颈肩区域、带脉、八髎。

4、泻血排瘀法:中脘、关元、肾俞、肝俞、大椎、肩井、天突、膻中(3遍-5遍/次)

5、定罐:大椎穴、肩膀区域、膀胱经、带脉区域、八髎穴、大胳膊上三焦经、大胳膊上大肠经、环跳穴、承山穴、委中穴。

第二步:五元素艾灸疗法(肺元素、肾元素、肝元素、心元素、脾元素)

1、背阳面取穴:风池(肝);大椎(肺);风门(肺);肺俞(肺);厥阴俞(心);膈俞(心);肝俞、脾俞;肾俞;八髎(肾);昆仑(肾);涌泉(肾);阴陵泉(脾);曲池(肺);委中(肾);承山(肾);

2、腹阴面取穴:天突(肺);膻中(肝);鸠尾(肝);上脘(脾);中脘(脾);章门(肝);神阙(肝);关元(肾);天枢(脾);血海(肾);阴包(肝);足三里(脾);丰隆(脾);蠡沟(肝);三阴交(肾肝脾);悬钟(肾);

3、手臂取穴:中府(肺);少海(心、肾);手三里(肺);太渊(肺);神门(心);大陵(心)阳池(心);合谷(肺);腕谷(心);内关(心);第二掌骨(心脾肺肾肝)

4、脚部取穴:太冲(肝);太溪(肾);太白(脾);冲阳(脾);丘墟(肝);京骨(肾);

5、头部取穴:百会(肝);率谷(肝);印堂(肺);素髎(肺);迎香(肺);太阳(心);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日期临床施灸反映记录顾客签名
第一次反应症状:
第二次反应症状:
第三次反应症状:
第四次反应症状:
第五次反应症状:
第六次反应症状:
第七次反应症状:
第八次反应症状:
第九次反应症状:
第十次反应症状:
第十一次反应症状:
第十二次反应症状:
第十三次反应症状:
第十四次反应症状:
第十五次反应症状:
第十六次反应症状:
第十八次反应症状:
第十九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一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二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三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四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五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六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七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八次反应症状:
第二十九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一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二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三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四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五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六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七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八次反应症状:
第三十九次反应症状:
第四十次反应症状:
第四十一次反应症状:
第四十二次反应症状:
第四十三次反应症状:
第四十四次反应症状:

第四十五次反应症状:

第四十六次反应症状:

五元素艾药施灸及闻药烟后的好转反映

五元素艾灸疗法治疗的原理就是补充和调动人体的本能(元阳)对抗病邪,即体内的正气和病邪之气交战,使体内的病邪被赶出体外的过程,让隐藏在身体里的病症提前表现出来,提前找出隐藏在经脉还没有表现的病症,提前治疗将要发生的脏腑疾病,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有以下种种不舒适的反应,这种反应在灸疗学上称为“排病反应或灸感,也叫做好转反应”。

1身体发热:是血液循环改善,元气补充,气血补充,体质增强的好转反映。

2低烧:体内的正气和病邪之气交战,将体内的病邪排出体外的好转过程(即改善和消除体内深处炎症的好现象)。

3头晕、头痛、恶心或失眠:体虚、体弱、慢性病、肝病、心脏病患者,脏腑机能逐渐恢复、气血补充、循环系统改善的好转反映。继续施灸5-15次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身体状况进入康复期。

4情绪起伏、易生气、心情烦躁、失眠、不安等反应:是治疗肝胆病、胃病、排肝毒、消除炎症、补肾阴降肝火、脾气急躁、内分泌失调、妇科、乳腺患者恢复的好转反映。施灸10-30次症状消失。

5咽喉干,尤其是上腭干痒,严重者甚至扁桃体、腮腺疼痛、红肿:肠炎、胃炎、脾虚患者,免疫力低弱患者,排寒除湿,消除炎症的好转反应,继续施灸20-50次症状消失,病情痊愈。

6口干、大便干燥或排便不畅或便秘:脏腑气、血、阴、阳调整的好转反映,继续施灸症状消失,得以康复。

7饥饿感:气虚、血虚患者造成脾胃动力不足,运化吸收能力减弱,常常没胃口或不思饮食或吃饭不香。此现象是气血逐渐补充,脾胃及其他脏腑机能逐渐恢复的好转反映。注意不要节食减肥,节食会适得其反。脏腑的气血恢复正常后,代谢能力增强,自然会瘦。

8身体某部位胀、痛、麻、酸: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气血循环、新陈代谢加快的好转反映。

9腹泻或肚子痛:痰湿困脾、脾虚、脾寒及慢性肠炎、胃炎、消除炎症、排湿毒的反映,继续施灸10-15次症状减轻或消失,进入康复期。

10胃痛加剧伴随头晕、恶心、失眠:慢性胃病患者、身体机能长期营养缺乏患者,气血亏虚、体质逐年下降患者,炎症和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的好转反映。施灸50-100次症状减轻或消失。进入康复期。

11小便次数增多:肾虚、脾虚导致眼、脸或下肢易肿者,改善脾肾功能排湿、排毒的好转反映。

12疲乏感:体弱、体虚、营养不良、贫血或低血压、痰湿等患者脏腑机能调整恢复的好转反映。

13施灸处出水泡或红斑:湿寒体质、皮肤敏感,特别是风湿、糖尿病、类风湿、妇科炎症患者等阳气补充、通过经络排湿、排寒、排毒的好转反映,灸学中有大泡除顽疾的说法,继续治疗得以恢复。

14流泪或眼屎增多:肝胆病患者、气郁血瘀、眼病、性急、脾气暴燥、乳腺、宫颈病等妇科病患者肝气疏通条达、病情好转的反映。

15头痛、眼胀痛:肝病、胆病、肝火旺、脾气急躁、鼻炎、咽炎、偏头痛、胃病、血虚、产后风患者疏肝理气、消除炎症及肺肾功能恢复的好转反映。继续施灸5-15次症状减轻或消失。进入康复期。

16病情加重或疼痛加剧或旧病复发:此现象是病邪从内脏深处向经络和肌肉皮表排出的好现象,也是正邪之气交战的反应,当病邪走向经络和肌肉时就会有强烈的不适感,表面上感觉是病情加重,其实是病情减轻的症状。气血逐渐通畅,气郁血瘀逐渐散开,如产后风、关节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病、痛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气管炎、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等病症逐渐痊愈的过程。继续施灸30-100次症状减轻或消失。进入康复期。

17游走性疼痛:灸疗学称“通窜”感觉,主要是风邪侵体,中医称“行痹”。这是真元阳气与体内的风邪交战,驱赶风邪的好现象,如果此时忍受不了疼痛而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此时加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刺中脘、关元、肾俞、肝俞、大椎、心俞、膻中、十宣(专业指导下刺血)一周一次,症状缓解停刺。

18“通窜”感觉:艾灸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通窜”感觉,哪里有病,就窜到哪里。比如子宫有病,就会通窜到子宫;前列腺有病就会通窜到前列腺;大肠有病就通窜到大肠,直至病除为止。艾灸治病就像电脑的杀毒软件,从头到尾、从里到外自动将病毒全部搜出并杀灭,这就是人体真元阳气自然造化的功能。

19月经量增多:经量少、闭经、子宫肌瘤、血瘀、痛经、经血排出不畅患者等妇科活血排瘀、脏腑气血调整好转过程。

20月经量减少:来月经量大、失血过多患者,脾肾虚弱,无力统摄血液患者,健脾补肾的好转过程。

21月经色黑或有块:排出血液中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碳、寒气、瘀血,排毒、排污、妇科疾病好转的反映。

22月经水样稀淡或伴有血丝:排寒、排湿、排毒,妇科肿块、阴包、囊肿、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好转的反映。

23月经周期错乱: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患者,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好转反映。

24一个月至三个月不来月经:长期虚弱体质、气血双虚患者脏腑机能调整正常前的好转反映,继续施灸就会正常。

25关节、脚底、腿部、腰部、全身等部位感觉进寒风或冒凉气或发冷或出冷汗:治疗风寒湿痹症出现全身发冷打喷嚏流鼻涕好像感冒症状,是寒湿、痰湿、风湿、阳气虚弱患者排湿、除寒、除风、化痰、清血脂的好转反映。

26身体某部位出现震颤或面部或身体某部位胀麻:是由于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舒经活络、活血散瘀的表现症状,如脑血栓、脑溢血、冠心病、心梗、脑梗、脑卒中症、偏瘫、半身不遂患者多见,继续施灸50-200次病情的得到控制或痊愈。

27排气、打嗝:是腹寒、胃脘胀痛、肠胃炎症、消化不良、抑郁症患者排出脏腑浊气病气消除炎症的好转反映。继续施灸30-60次病情得到控制或痊愈。

2汗,盗汗,手脚胀,出湿疹:皮肤起疹子且瘙痒,肝胆湿热,是排肝毒的反应,排湿、排寒、排毒、血液循环畅通,阳气补充的好转反映。

29出现红疹或痒或出汗:是真元阳气驱赶病邪外出的反应,病邪走到皮表的反应,是皮下有湿和风,气血运行正在排湿、除风的好转反映,似过敏症状,但不是过敏。

30无热感:阳虚体质、血寒、手足不温、肾亏、风寒湿痹症、经络阻塞严重患者,需继续灸致身体有热感,这种体质需长期做灸疗提高免疫力,以防止大病发生。

31胸闷、气胀、上不来气:肺气、脾气、心气不足、肺心病患者,调整肺、心、脾脏的好转反映。

32颜面部或身体皮肤或牙齿突然反黑:肾虚、肺虚或肾炎、心脏病、子宫肿瘤、囊肿、子宫内膜增生等妇科患者,肾脏、肺脏排毒功能增强,排出血液毒素或重金属毒素到皮表、妇科等病证好转的反映。继续施灸50-200次病情得到控制或痊愈。

33后背心俞、肝俞位置胀痛或刺痛: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前兆心血管瘀阻的反映,疏通软化心脏动脉的好转反映。

34咳嗽且痰多、咽部喉部痒或疼痛、鼻塞、流清鼻涕、身体发冷或发热似感冒症状:肝郁气滞、脾虚、肺虚、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痰湿寒湿、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患者除寒、化痰、排瘀、消炎、身体逐渐恢复病情好转前的反映。

35身体发热或发烧: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调动自身的活力和免疫力,排病和解毒的好转反映。

36施灸过程中穴位有麻、酸、胀、木、胀痛、痛、痒等感觉。

1麻:表明气血能过来而血过不来。麻的厉害就是“木”,木是气和血都过不来了。

2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气血不足。“酸”就是气血没过来,缺血了,艾灸能把气血引过来,就不酸了。

3胀:表明气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气出不去就会胀。

4胀痛:火力比较大的,爱生气、脾气大,体内气有余而血不足患者,过多的能量变成气表现出来,就会胀痛。

5单纯的痛:是因为经络里瘀血阻塞造成。通经活络的反映。

6痒:是皮下有湿和风,气血运行正在排湿、排毒的过程。

36在施灸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好转症状,请参照。

类型典型好转症状伴随好转症状
排风寒喷嚏,流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甚至全身或者半身发冷,多穿不暖,但体温正常。
排郁气情绪变化为主,如烦躁易怒、悲伤或委屈易哭等。多伴有打嗝逆、排气等。
排痰湿咳痰、呕吐,或腹痛、腹泻、水样稀便或粘液样便。头面四肢浮肿,或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尿液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
排火毒多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
排血瘀1在胃肠则大便深褐色或酱黑色。

2在心肺则痰中带血丝、血块。

3在胞宫则女性经血中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体表发青,皮下有固定不动的肿块,口唇指甲青紫。
37灸感: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灶。

4局部不热(或微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5表面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

6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麻、热重、痛、冷等。

7除上述灸感传导之外,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施灸过程中,以上不舒适反映均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把病从身体深处向外赶出时的表现症状,病情痊愈前的好现象,继续施灸一定的次数和时间症状会自行消失,病情好转、身体康复,艾灸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能治能防,只要给艾灸疗法提供足够的施灸时间,必然生效。敬请患者一定坚持,否则前功尽弃,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及痊愈,责任自负。__________________同意五元素五行艾灸疗法治疗,并接受以上好转反映,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